中考复习 近现代思想家、科学家、实业家 陈独秀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近现代思想家、科学家、实业家 陈独秀 (中国)-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20: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独秀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B.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陈独秀迁《新青年》到北京
D.陈独秀参加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2 .新文化运动中首倡白话文和提出“文学革命”的人物分别是(  )
A.陈独秀、李大钊 B.胡适、陈独秀
C.胡适、鲁迅 D.陈独秀、鲁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倡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推翻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B项符合题意;李大钊、鲁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抨击中国的旧思想。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和科学 B.陈独秀和李大钊
C.民主和三民主义 D.孙中山和陈独秀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等人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积极倡导新思想,所以两位先生是民主科学,D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 .下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在该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
①陈独秀 ②鲁迅 ③胡适 ④李大钊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所以本题应选①②③④。故选D。
5 .下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在该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人物有
①陈独秀
②鲁迅
③胡适
④李大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为《新青年》撰稿。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自强与求富
D.陈独秀与李大钊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与科学,故A符合题意;民主与法制、自强与求富、陈独秀、李大钊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7 .1921年,中共一大在召开,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
A.上海毛泽东 B.绍兴陈独秀 C.广州李大钊 D.上海陈独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继续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 .下列人物,五四运动中,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设法营救被捕学生的是( )
A.胡适、鲁迅 B.陈独秀、李大钊
C.陈独秀、毛泽东 D.毛泽东、周恩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工。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据此分析可知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9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A.建立同盟会
B.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C.创办《青年杂志》
D.倡导“自强保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 .李大钊、陈独秀和胡适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胡适发表了《狂人日记》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论文,B项符合题意;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项不合题意;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C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只是通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来提倡使用白话文,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 .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B排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模仿西方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
12 .20世纪3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经告诉斯诺:“这本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湖南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表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胡适和陈独秀在当时之所以会成为毛泽东的楷模,是因为胡、陈二人( )
A.是毛泽东的老师 B.坚决主张维新变法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提倡民主和科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选项D符合题意;胡适和陈独秀,不是毛泽东的老师,A排除;坚决主张维新变法,是梁启超和康有为,B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排除。故选D。
13 .陈独秀在1940年曾这样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下面对这段话表达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 B.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在思想方面对五四运动起到引领作用 D.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莫定了阶级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起到了思想引领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蔡元培、胡适等人并不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也没有直接领导五四运动,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
14 .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选项D符合题意;《万国公报》是康有为创办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选项B不符合题意;《时务报》是梁启超创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看出,陈独秀的主张是
A.反对神学迷信 B.建立革命政党 C.反对独裁专制 D.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可知,陈独秀的主张是反对独裁专制,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悬在半空”指的是一大只是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以及中心工作,A项排除;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是中共三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的内容,且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题干“脚踏实地”的说法,C项符合题意;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是一大的内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结合一大、二大内容,理解“悬在半空”和“脚踏实地”所指的会议内容,也可分析选项内容相关的会议,排除不属于二大的选项。
17 .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2.你了解陈独秀哪些主要事迹。
3.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
【答案】
【小题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小题2】1915年创办《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小题3】《新青年》;1915年,上海;因为它宣传民主与科学这些新思想,并且上面刊载的文章多用白话文,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而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解析】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两问紧密相连,先问“两位先生指什么”,又问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分析,很明显,“两位先生”指的不是某两个人,而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主要内容。联系课本,本段话在课本小字部分,就此可知,“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实是要求列举陈独秀的主要事迹,此题并没有只限定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内容,所以要全盘考虑陈独秀一生的主要事迹。陈独秀不仅在思想领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但人无完人,大革命期间又犯了错误。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综合概括分布在课本不同章节的内容,并且此题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和识记能力。
【小题3】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知,这一问包括三小问,前两问很简单,联系教材可知是“《新青年》;1915年,上海。”,第三小问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既要联系年轻人的特点,也要分析这本刊物的特点,从而说明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她。年轻人喜欢时尚,喜欢新鲜事物,胆大,锐意进取,而这本刊物正好符合年轻人的这种特点,打破陈规陋习,采用白话文的形式,评论时政,宣传新思想,由此得出答案。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尤其是第三问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18 .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2)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
【答案】(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1915年,上海;因为它宣传民主与科学,上面刊载的文章多用白话文,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结合课本所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故“两位先生”指民主、科学;历史上把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2)依据第一问可知材料反映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上面刊载的文章多用白话文,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刊物。
【点睛】
材料的内容陈独秀的话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可确定“两位先生”指民主、科学,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确定了史实,问题可就所学而答。
19 .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
(2)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精神。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新文化运动。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积极作用:它高举的“民主”和“科学”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他的独裁专制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陈独秀发表了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科学,即“德先生”、“赛先生”。故材料的两位先生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故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分析材料二的“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精神。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是和陈独秀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民主和科学,陈独秀等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0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反对的是袁世凯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