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近现代思想家 列宁 (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近现代思想家 列宁 (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20: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列宁
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说明列宁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使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式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即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渐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C。
2 .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分别是
A.列宁 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斯大林
C.斯大林 马克思和恩格斯 D.斯大林 马克思和列宁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故选A。
3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与此文有关文件的作者是
A.马克思、列宁 B.恩格斯、列宁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斯大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可知此文件是《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C正确,ABD排除。故选C。
4 .“就是中国的青年学生,当他们抛弃了他们的先师孔子的时刻,他们正找着了列宁做他们思想上的指导者。无怪乎在北京大学一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投票谁是世界上的最大人物,结果是列宁当选。最早在中国引入“列宁”的是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图A是陈独秀;图B是李大钊;图C是毛泽东;图D是陈独秀。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5 .苏联于1922年成立,1991年解体,它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
A.斯大林赫鲁晓夫
B.列宁赫鲁晓夫
C.列宁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叶利钦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后,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1922年成立苏联。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到政治体制改革。到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职,年底苏联解体。因此苏联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列宁、戈尔巴乔夫。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1921年有人问列宁:“你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为此列宁实行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1921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结合所学,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B,排除A;农业集体化和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都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CD错误。
7 .20XX年1月21日,在列宁逝世87周年纪念日之际,俄罗斯境内再次发起了把列宁的遗体移出红场的运动。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1917年,他领导了十月革命,1921年,他指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斯大林制定苏联新宪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列宁指出:现代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的战争开始的。列宁评价的这次战争是
A.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布匿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内容。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
9 .列宁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在这里列宁肯定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A.指导了俄国革命 B.反映了俄国的社会现实
C.洋溢着革命热情 D.对俄国革命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深刻反映了俄国的社会现实。所以列宁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故选B。
10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炸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秩序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是二月革命,与列宁无关,C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与题意不符。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 .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
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
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所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实施的,结果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适应了当时苏俄的国情。ABC项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
12 .下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发生在1917年的哪个国家()
A.德国 B.俄国
C.苏联 D.法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
13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了第一批火种。”1941年12月7日这一说法实现了。列宁所说的“两个大国”是指()
A.英国、法国 B.美国、苏联
C.美国、日本 D.中国、日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所以列宁所说的“两个大国”是指美国、日本,故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左翼政治派别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这里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
(2)材料二中列宁所指的“分配方式”指的是当时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4)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僵化模式的特征是什么?有何弊端?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借鉴?
【答案】(1)材料一中左翼政治派别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的原因是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和俄国人民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里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因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任答两点,意思接近。)
(4)这种僵化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5)借鉴: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题思路】(1)中前一问主要考查信息提取能力,后一问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判断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然后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好”的原因。(4)解题关键是由“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判断出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15 .(2010河北32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
(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政治派别(或政党)、学者、普通百姓。
(2)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令人堪忧。(或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国际地位下降)。
(3)革命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6 .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削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答案】理解:俄国1861年颁布的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付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已经被剥削得一干二净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17 .[2010河北32(2)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
【答案】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令人堪忧。(或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国际地位下降)
【解析】
【详解】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列宁说这话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而“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体现列宁的具有的可贵品质是什么(3分)
(2)“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2分)
(3)“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答案】
(1)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的可贵品质。(1分)
(2)好在: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2分)
(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列宁说的面主要任务是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直接下命令”是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事实证明我们错了,体现了列宁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
(2)根据所学知识,列宁思路好在运用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列宁的这种思想至今仍在闪烁着光芒。
(3)根据所学知识,后来苏联的模式也叫斯大林模式,是在1936年通过颁布宪法确定的。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暂时的,绝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新经济政策是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上有效探索,它以市场和货币关系,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俄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经济政策,后来在1936年被斯大林模式取代。
19 .分别列举列宁、华盛顿、林肯的功绩。
【答案】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连任两届总统主动辞职。林肯领导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了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连任两届总统主动辞职。林肯领导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20 .列宁在《反战宣言》中写道:“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他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进行的战争。”此处,列宁分析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反战宣言》中写道:“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他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进行的战争。”此处,列宁分析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不是影响,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