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近现代科学家 爱因斯坦 (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近现代科学家 爱因斯坦 (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20: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因斯坦
1 .下列学术观点或言论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①“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②“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③“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A.①牛顿 ②爱因斯坦 ③达尔文 B.①爱因斯坦 ②牛顿 ③达尔文
C.①达尔文 ②爱因斯坦 ③牛顿 D.①牛顿 ②达尔文 ③爱因斯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析题目,①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②是犹太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③ 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德国把2005年定为“爱因斯坦年”,以纪念这位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伟大贡献。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贡献是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研制侯氏制减法 C.提出相对论 D.创立进化论
【答案】C
【解析】A项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牛顿;B项研制侯氏制减法的科学家是侯德榜;C项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二十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故C符合题意;D项创立进化论的科学家是达尔文;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犹太小工厂主。二战前,他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导致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霸权主义的威胁 B.殖民列强侵略 C.分裂分子的打击 D.法西斯的迫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可得出他是由于德国纳粹的迫害而移居美国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4 .为人类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理论基础是( )
A.牛顿的相对论 B.牛顿的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力学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核能和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选项C符合题意;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成就,选项A不符合题意;牛顿的力学体系为第一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项B不符合题意;力学体系是牛顿的成就,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他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的观点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爱因斯坦赞许的是( )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甘地 D.纳赛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面意思指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其实质是指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罢工等不合作行为,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爱因斯坦赞许的是甘地,故C项正确;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纳赛尔领导埃及武装起义,都属于暴力革命的方式,与题干“不是通过暴力”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说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应该是(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经验不一致
C.经典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很接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答案】B
【解析】 A 项说法错误; 故 D 牛顿发明经典力学, C 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涉及的信息; 项说法明显错误;B 项说法符合题意
7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段对话中爱因斯坦想要强调的是( )
A.世界大战频繁爆发 B.现代战争破坏巨大
C.战争毁灭人类文明 D.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将物理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看到原子弹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本土使用的原子弹,其巨大的破坏力见诸世人。所以,爱因斯坦说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就会灭亡,重新进入发展循环圈。他想强调的是现代战争破坏巨大,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世界大战频繁爆发、战争毁灭人类文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故ACD排除。故此题选B。
8 .下图名言出自( )
A.莎士比亚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德莱塞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二十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他的名言是“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历史解释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探讨因果关系是其重要形式.在下表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下列作答正确的是(  )
珍妮机 爱因斯坦 瓦特
核电站 火车机车 原子能

①关键词:珍妮机 瓦特 火车机车 主题: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关键词:爱因斯坦 原子能 核电站 主题:原子能时代的来临
③关键词:珍妮机 瓦特 火车机车 主题:蒸汽时代的来临
④关键词:爱因斯坦 原子能 核电站 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①③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1825年火车机车发明,这些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②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原子能为核电站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原子能的利用体现了原子能时代的来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应用是其标志之一。由此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 .下表是依据德国传记作家阿尔布雷希特 弗尔辛《爱因斯坦传》有关记录编制的。这些行动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B.具有和平主义思想的科学家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创新能力极强的物理学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在二战时反对法西斯,在冷战开始时又反对执行霸权主义的美国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这体现了他的和平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门捷列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科学之父”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第一子目“现代科学之父”中的内容:“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可知,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故选B。
考点:“现代科学之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科学之父”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牛顿的贡献和影响。
12 .根据下面提示判断这位科学家是谁( )
A.爱迪生 B.门捷列夫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通过描述,我们可判断出这位科学家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相对论,这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爱迪生发明的是电灯,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影响最大,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3 .下列在相同领域作出贡献的是 ( )
①牛顿 ②达尔文 ③爱因斯坦 ④伏尔泰 ⑤爱迪生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①牛顿是英国近代自然科学家的奠基人,他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③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0世纪初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⑤在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上,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一生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A符合题意;②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不合题意;④伏尔泰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撰写了许多文字作品,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合题意; 故BCD不合题意,选择A。
14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
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网络信息技术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爱因斯坦的认识。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故答案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璀璨的近代文化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5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可见爱因斯坦是狂热的战争支持者。( )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但这不能说明爱因斯坦是狂热的战争支持者,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
16 .1859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答案】错误:爱因斯坦 改正:达尔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的科学家。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的科学家是达尔文,而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璀璨的近代文化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7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的牛顿力学,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题干表述错误。
18 .2015年是爱因斯坦去世60周年。某校为了缅怀这位科学巨匠,开展“爱因斯坦年”主题科普活动。下列哪一张图片反映了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是相对论,并以此为理论发明了原子弹,蘑菇云是中国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故选A。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19 .(7分)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小明收集了爱因斯坦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爱因斯坦的信) 1938年,爱因斯坦应邀为第二年举行的纽约世博会写下了一封信:“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 结合材料一将爱因斯坦提到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表括号,每项一个即可。(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 火车、() 汽车、()

材料二(爱因斯坦的演讲)爱因斯坦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
(2)“人们对于科学成就肤浅的理解”,请就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运用各举一例?(2分)
(3)你认为要真正“认识科学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意识?(1分)
材料三(爱因斯坦的政治遗言)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在逝世前一天,曾说“知道得最多的人,也最忧心忡忡。这个世界充满着冲突,而使一切较小冲突相形见绌的则是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吧。如果你们能这样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乐园的道路;如果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 ”
(4)结合材料说说“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什么?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什么?(2分)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或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飞艇、电话、电报(其余符合要求的也可得分)(2分)
(2)科学技术发明运用到军事上如一战中使用飞机、坦克,二战中使用原子弹等,使战争更残酷,毁灭性更大,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
(3)科学技术成果应该用于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全人类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意思答到即可得1分)
(4)美苏冷战;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及影响。材料一中爱因斯坦提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是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飞机、飞艇、电话、电报。科学技术发明运用到军事上如一战中使用飞机、坦克,二战中使用原子弹等,使战争更残酷,毁灭性更大,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成果应该用于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全人类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美苏冷战,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1)材料一中的这些“发明”出现在哪个时代?爱因斯坦是如何看待这些发明的?
材料二:战后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国公司广泛发展,各国经济间的协作和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自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摘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材料三反映了爱因斯坦对核技术、世界战争和人类命运三者关系的某种担忧。你如何看待这三者的关系?
【答案】(1)工业文明时代;使人们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便利了交通,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更加便捷。
(2)计算机网络技术;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3)核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要为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而服务;战争乃至世界大战应拒用核武器,即使是正义战争也尽量少用核武器;国际社会应加强核技术安全管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减少矛盾、误判和冲突,持续推进人类和平。
【解析】
【分析】
【详解】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