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古代思想家 苏格拉底(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古代思想家 苏格拉底(世界)-初中历史名人系列 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21: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很多名言具有启迪意义。下列观点出自苏格拉底的是( )
A.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B.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故选B;A是德谟克利特克利特的主张,C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D项指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都与苏格拉底无关,排除。
2.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时期,他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认为重建道德价值观需要( )
A.强调人的价值 B.正视知识的作用,应认识自己
C.否定神的意志 D.注重理性思考
【答案】B
【详解】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故选择B。
3.2019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 B.伦理与规范 C.民主与人权 D.救世与责任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以传授知识为生,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而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孔子强调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他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因此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知识与道德,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下图中正在授课的导师应该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孔子
D.苏格拉底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老师说“你要认识你自己”,结合所学知识,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D选项符合题意;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A选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B选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5.苏格拉底认为,“正义”“虔诚”“节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而已”。一切德行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人是有德行的,当且并仅当且他是有知识的”。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
A.对注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B.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的认
C.具有并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D.强调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的认知,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理性主义,故排除C项;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与知识是“同一个东西”,故排除D项。故选B。
6.苏格拉底批评他的学生查尔米德斯在议会上讲话有些胆怯:“最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使你害羞,然而你却不好意思在一批笨蛋和傻瓜面前讲话!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他们除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外什么也不是。”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反对议会制民主 B.追求知识与美德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歧视社会底层人
【答案】B
【详解】
阅读题干材料,理解苏格拉底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无论面对任何人,查尔米德斯都不应该表现出胆怯,因为他是拥有智慧的,而不具有知识的人不值得重视。苏格拉底的言论体现出的是对知识与美德的追求,B项符合题意;对接教材苏格拉底相关知识分析备选项,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对智慧的肯定以及有智慧的人应具有自信,而非反对议会制民主,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与奴隶制相关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说明智慧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歧视,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他强调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D.人能够改造自己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充分说明了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C项符合题意;A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BD项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排除。故选C。
8.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 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要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A.民主的虚假 B.民主的泛滥 C.民主产生方式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要轻得多。”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抽签选举的危害:即使不同素养的人来参与政治,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所在,C正确;ABD三项表述的观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故选C。
9.下图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 达维特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体现了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结合古希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分析较为准确的是( )
A.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反对信仰神灵
C.苏格拉底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D.当时法律缺乏正义和权威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当时实行民主政治,苏格拉底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但却与当局统治不符,雅典人以不敬神和破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B项内容不是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毅然赴死正是维护了法律的权威,D项说法错误;故选C。
10.苏格拉底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 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缺乏广泛性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 D.苏格拉底主张法治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 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 从而得出雅典民主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A符合题意;雅典民主缺乏广泛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B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反对民主的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主张法治的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