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呼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8-27 22:1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思考:
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能源是什么?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
若用30度的温水把买来的一包鲜酵母化开,用它发一块面团,几个小时后,面团便会渐渐膨大。用手抠开里面,你会发现面团里面变成蜂窝一样,有许多空隙,并且你能闻到酒味和酵母菌产生的特殊香味。所以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比较松软,味道也好。
我们喝的啤酒、白酒、医院里的酒精、化妆品中的甘油,都是用酵母菌生产的。
小资料
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营养方式:异养
讨 论
2、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
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1、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为什么比较 松软?这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酵母
菌发挥这种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提出假设
提出问题
酒精
有氧
产生
无氧
CO2
产生
CO2
有氧
产生
酒精
无氧
产生
酒精和CO2
有氧或无氧
产生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设置几个实验组?
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如何设置实验组?
实验组
组A:有氧条件
组B:无氧条件
自变量?
O2的有无
因变量?
是否有CO2和酒精产生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配置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控制在25~35℃
通空气保证有氧,密闭保证无氧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
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
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液
2、控制有氧、无氧环境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通气
组A
组B
组A
组B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通气
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检测有无酒精?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从A、B两瓶中各取2mL的酵母菌培养液
分别滴加0.5mL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轻轻震荡,观察颜色的变化
酸性重铬酸钾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
条件 澄清石灰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橙色)
有氧 混浊(+++) 无明显变化
无氧 混浊(+) 灰绿
2、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
实验结论:
1、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
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再探究:
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以致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你同意吗?你如何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更严谨?
再探究:
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葡萄糖
水溶液
葡萄糖
水溶液
再探究:
在某一次对有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操作中,将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鉴定出也含有酒精,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改进实验操作?
再探究:
为了控制无氧呼吸实验装置中的氧气,对酵母菌培养瓶采取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的方法进行密封处理,结果发生了锥形瓶爆裂或橡皮塞被顶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再探究:
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和有氧装置相连的澄清石灰水在出现浑浊后又慢慢变澄清了。因此,他觉得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了CO2。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先浑浊
后澄清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小试牛刀
A
B
C
D
加入葡萄糖和水
加入葡萄糖
加入水
加入葡萄糖和水
并不断搅拌
A
思考
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教室窗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
实验前
试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