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新坟
台静农
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
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
“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
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
“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阿,你听放炮了,劈拍,劈拍,劈拍﹣﹣拍。 哈哈,新郎看香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
“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闹,劈拍,劈劈拍﹣﹣拍!”
“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
“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锻,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吐沫喷得满衣都是的。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就是恐怕吴二先生来了,免得她在这里打扰。
“对啦,对啦,有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大家目送了她走,吴二先生还未来,都不免有点烦躁,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他不知道她,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
“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
这时候,吴二先生手里拿了一块被汗抹光的木令牌来到了隆盛的门口,向认识的打了招呼,顿时大家静默了。
黑云布满了天空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每夜他俩都要喝几杯的,因为夜间不能睡,必得弄点酒才好过。
“怎么回来这样慢?”老七问。
“天黑得很,怕出事,四个栅门都看了一看。”
他俩随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
“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到这样了,还向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入他的,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 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至现在没饭吃!”
老七忽然想着什么似地将楼门开开,伸头向外探望,见没有什么,于是又将楼门重新关起。“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缘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见的。”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节选 自1935年鲁迅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
(1)下列对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市井细民的群像,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大部分人冷漠世故,老更夫昂三却对四太太的遭遇敢于仗义执言。
B.四太太一出场就是个疯子,她的出现是为了描写其他人物而设置的,因此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不用特别关注四太太的疯言疯语。
C.在镇上的人们午梦醒来嚷嚷不休的时候,这时从西巷口传来四太太的疯话,人物还未出场,但传来的话语已让读者对其个性特点有了一个基本把握。
D.小说除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外,还有零星的环境描写,这类描写虽然不多,但在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情感方面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2)小说家为了把故事说的引人入胜,讲述时常常会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常见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限制视角、旁知视角等。你认为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
(3)小说除塑造四太太之外,还描写了李大、汪老光、萧二混子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抵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己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调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祝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B.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
C.黄门驸马,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
D.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国三百余里。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李陵投降后的第二年,苏武出使匈奴,被困。李陵劝降,动之以情。
B.李陵劝降之后,苏武称其为“王”。称呼的变化,表明了苏武拒降的坚定决心。
C.李陵劝降,先以友人身份坦诚来意;接着叙述苏武被扣留后家族亲人的悲惨命运和自己的遭遇;最后指出武帝昏乱,不值得为其牺牲。
D.文中通过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以及衬托等手法展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塑造了其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形象。
(4)翻译。
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②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装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下列对这首诗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
B.颔联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床头屋漏无干处”为“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春日江村五首》之“春流岸岸深”为“且喜溪流岸岸深”,贴切自然。
C.颈联实写眼前千里稻花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诗人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悦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填空(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回到南方后,对几十年来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对英雄的追慕转向对自身现实的嗟叹。
(3)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清照《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几何?”曹操答曰“譬如朝露”,而《赤壁赋》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则分别用比喻和夸张来形容生命的短暂。
(5)李商隐在《锦瑟》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化用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一典故。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7)刘禹锡在《秋词》里用“晴空一鹤排云上”表达自己豪迈乐观的感情,《沁园春 长沙》中同样借助动物意象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8)世事无常,生命如雨如花,生活却时有不如意,每每感伤之余,我们往往会借助《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自己和他人境遇相似的感慨。
(9)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陆续加入了“月球俱乐部”,互相交流 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的一大步。比如,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上,着陆器的月表中 子和辐射剂量探测仪由德国研制,巡视器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由瑞典研制。( )两个月前,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贝佐斯公布了一款新型的“蓝月亮”月球着陆器,可以将3.6吨货物运送到月球表面。这 有助于实现他的野心﹣﹣把重工业都搬到太空上去,让地球成为一个无工业的宜居星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球已不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欧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加入的“月球俱乐 部”,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
B.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与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加入的、互相交流 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的“月球俱乐部”。
C.月球已不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与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加入的、互相交流探 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的“月球俱乐部”。
D.月球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欧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加入的“月球俱乐 部”,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民间团体也积极探月,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
B.除了“国家队”,民间团体也加入探月的队伍中
C.民间团体也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积极探月
D.积极探月的还有民间团体,加入“国家队”的队伍中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助于实现他的野心”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一一理﹣﹣
B.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一一内山老板走了进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伞。“伞”始用于何时,①________。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可以收拢的“伞”出现以前,伞最初的几种形式,如盖、笠、簦等在先秦乃至更古时就已经出现了,远早于文献里的记载。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②________。到了南北朝时期,油纸伞诞生,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到了宋代,③________。这一点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斗茶图》中均有所反映: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1.
【答案】
B
本文采取的是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即旁知视角,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使沉闷的叙述富于变化,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客观真实,也产生了多重的价值判断。
这些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冷漠、麻木,是四太太悲剧的根源,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答案】
C
B
D
①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②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载培提拔起来的,爵位封为通侯。
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天下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让他放牧公羊。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苏武迁移到北海后,掘野鼠。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起来都拿着。
当初。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不敢访求苏武,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愿谦诚地相待你,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折断了车辕,用剑自杀了。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因害怕而服毒自杀,你的母亲已去世。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家中只有两个妹妹,如今又过了十多年。人生像早晨的露水!我刚投降时,几乎要发狂,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官职升到列将,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我也心甘情愿,就像儿子侍奉父亲,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义士,无以复加,浸湿了衣襟。
汉昭帝登位,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射得一只大雁,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诗歌鉴赏(9分)
【答案】
C
特点:雨大,及时,看到“屋漏床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通过屋漏床湿;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稻花应秀色的景象表现雨的及时。
译文:
一夜之间,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只觉得浑身舒适。我不愁屋子会漏雨;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我想,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祈望着丰年。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久晴不雨。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庄稼得救,欣喜若狂、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诗人欢欣鼓舞。
首联写喜雨。“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一觉醒来,代之以清凉舒适的夜风。这两句虽然是实事实写,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来表达自己这份心情,诗人已经盼望很久了。
次联写对雨的感受,融化前人诗句为己用,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句,用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句,但贴切眼前景事,在原句基础上加了“不愁”,在旧句上翻出了新意。诗是写听雨,也隐隐表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这就引伏第三联的情感,所以元方回评说这联写得流动便利。
第三联仍写喜雨,说明自己喜雨,使庄稼能喝个饱;一句是以听雨打桐叶。江西诗派学杜,尤注重虚字的锤炼、“最”字,加深了句意,出句的“千里稻花应秀色”,不知是偶同还是有意袭用,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眠添闷的境界,愁心和雨断昭阳,拭却千行更万行,三更雨。一叶叶,空阶滴到明,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假使他睡不着。”这段话。当然,这样的写法就是将旧事翻新,也就是江西诗派要求的“以俗为雅。
尾联纯抒情,说遇到了这样的好雨,更何况那些盼望丰收?诗用“犹”,是故意通过自抑而达到高涨,他的欢欣鼓舞才有更深的意义,所以清纪昀评说:“精神饱满。”
这首诗从谋篇到句法。但诗写得情真意切。尤其可贵的是,常常表现在技巧上,除技巧外,注意在诗歌中树立自我形象,所以更为成功。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句填空(6分)
【答案】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重点字:烽)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重点字: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重点字:盈)
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重点字: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重点字: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重点字: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沦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重点字:嫁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答案】
D
B
D
【考点】
语境填句
成语的使用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1)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2)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要熟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解答】
根据语境,应是“已不只是美国、俄罗斯博弈的战场,而是”,排除AC;联系后句“比如”,是指“互相交流探测技术,一起迈出探月步伐”的成果,不应承接“月球俱乐部”,排除B。
个人上文是指国家,联系后句,是指民间团体也加入探月的队伍中,排除ACD。
例句中的引号是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的延长;B.强调被引出的下文;C.表示转折;D.解释说明。
【答案】
已经无法考证(确定),故寻常百姓难以买起,伞就非常普及了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语段介绍了中国“伞”的起源。依据“但可以确定的是”的转折关系可知,第一个空应填“不能确定”,联系“‘伞’始用于何时”可知,语意是说伞到底始用于何时的时间点已经无法确定,由此可推知第一个空的答案;依据“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可知当时的伞贵且是权力身份象征,且注意“因为”这一关联词;又依据“到了南北朝……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说明早起的伞不流行、不普及。由此可知第二个空应填:故寻常百姓难以买起;依据“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可知前后名画中都有很多人使用伞,说明伞的流行和普及,由此可知第三个空的答案:伞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答案:
①已经无法考证(确定) ②故寻常百姓难以买起 ③伞就非常普及了
四、写作(40分)
【答案】
归来兮英雄!
历史的天空,英雄的身影不断浮现又淡出。
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是英雄,破釜沉舟、以弱敌强是英雄,舳舻千里、横槊赋诗是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英雄;易水死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荆轲是英雄,乌江自刎,徒唤“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能逃走却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也是英雄。
英雄者,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令人感慨,令人景仰。
近现代,我最赞叹那些黑暗时代的先行者,他们洞察了所谓文明古国下隐藏的罪恶,以无比的勇气和脆弱的生命,与大风车搏斗;我还由衷佩服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他们用冰冷的躯体,为中国铺就通往光明的大道。
但说到底,英雄总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物。随着生活的安定和富足,英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当今社会,却是形形色色的能人在聚光灯下翩跹起舞。
富人是能人,带着原罪呼风唤雨;运动健儿是能人,顶着光环斩金夺银;领导是能人,大笔一挥移山填海;优伶是能人,一声“嗨”就激惹得无数粉丝如痴如狂;甚至性别倒错的伪娘,也会令人心驰神往…
昧良心的叫兽,打出来的村干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黑社会…
这时代不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被平庸与罪恶排斥。英雄不再光彩,英雄灰头土脸,英雄被讥为傻帽,英雄被拿来利用,英雄被忘恩负义,英雄走投无路,英雄常常流血又流泪。
英雄本应可敬可爱,生活却使他可叹可悲,所以英雄不在,所以满目苍凉。
归来兮英雄!
我深知,英雄不是再不露面,英雄只是暂时蛰伏。大义永如岩浆,永远在英雄的胸中滚涌,激情暂如寒冰,总有一天会化为奔腾的河水。
我相信,英雄终会呼拉拉齐从暗处涌出,恰如铁骑突出,刀枪铮鸣。
我想像,英雄来了:铁屋中英雄一声呐喊,噤声中英雄不吐不快,潮流中英雄逆流而上,狂热中英雄偏沷冷水,威压下英雄愈挫愈勇,无声处英雄震出惊雷;英雄并不完美,但眼里的目标很高尚,英雄可能低贱,但心底的梦想神圣高贵;英雄无城府,被现实击打的遍体鳞伤,英雄常孤独,被寂寞冷落得心如死灰;英雄最终会衰败了凋零了化为泥土,但英雄已荡涤一切顺从奴性阿谀逢迎贪腐堕落…
恍然间英雄在远处看我,满身创痕却面露笑容,背后的太阳将天地照亮,勋章在胸前熠熠生辉。
我不由大喊:“归来兮﹣﹣英雄﹣﹣,让我同你一起走!”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谈论的是对“英雄”的看法。阅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也不是历史的英雄。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已的观点,然后再论述。
参考立意:
①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
②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和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解答】
归来兮英雄!
历史的天空,英雄的身影不断浮现又淡出。
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是英雄,破釜沉舟、以弱敌强是英雄,舳舻千里、横槊赋诗是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英雄;易水死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荆轲是英雄,乌江自刎,徒唤“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能逃走却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也是英雄。
英雄者,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令人感慨,令人景仰。
近现代,我最赞叹那些黑暗时代的先行者,他们洞察了所谓文明古国下隐藏的罪恶,以无比的勇气和脆弱的生命,与大风车搏斗;我还由衷佩服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他们用冰冷的躯体,为中国铺就通往光明的大道。
但说到底,英雄总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物。随着生活的安定和富足,英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当今社会,却是形形色色的能人在聚光灯下翩跹起舞。
富人是能人,带着原罪呼风唤雨;运动健儿是能人,顶着光环斩金夺银;领导是能人,大笔一挥移山填海;优伶是能人,一声“嗨”就激惹得无数粉丝如痴如狂;甚至性别倒错的伪娘,也会令人心驰神往…
昧良心的叫兽,打出来的村干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黑社会…
这时代不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被平庸与罪恶排斥。英雄不再光彩,英雄灰头土脸,英雄被讥为傻帽,英雄被拿来利用,英雄被忘恩负义,英雄走投无路,英雄常常流血又流泪。
英雄本应可敬可爱,生活却使他可叹可悲,所以英雄不在,所以满目苍凉。
归来兮英雄!
我深知,英雄不是再不露面,英雄只是暂时蛰伏。大义永如岩浆,永远在英雄的胸中滚涌,激情暂如寒冰,总有一天会化为奔腾的河水。
我相信,英雄终会呼拉拉齐从暗处涌出,恰如铁骑突出,刀枪铮鸣。
我想像,英雄来了:铁屋中英雄一声呐喊,噤声中英雄不吐不快,潮流中英雄逆流而上,狂热中英雄偏沷冷水,威压下英雄愈挫愈勇,无声处英雄震出惊雷;英雄并不完美,但眼里的目标很高尚,英雄可能低贱,但心底的梦想神圣高贵;英雄无城府,被现实击打的遍体鳞伤,英雄常孤独,被寂寞冷落得心如死灰;英雄最终会衰败了凋零了化为泥土,但英雄已荡涤一切顺从奴性阿谀逢迎贪腐堕落…
恍然间英雄在远处看我,满身创痕却面露笑容,背后的太阳将天地照亮,勋章在胸前熠熠生辉。
我不由大喊:“归来兮﹣﹣英雄﹣﹣,让我同你一起走!”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