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图形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图形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07: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图形的认识》
学科 一年级数学
学情 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教学本单元不会很困难。
教学 目标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 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 教学通2.0、课件、学具袋、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等实物
教学 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4位新朋友,想更加了解它们吗? 操作感知 那么请把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学具袋打开吧! 课件展示学具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大小不一)。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利用教学通2.0的聚焦功能,学生介绍哪个立体图形就适时展示哪个,让学生能最生动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避免其他图形的干扰。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并板书名称。    分一分,说说特点。 学生在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教学通2.0的“互动”中的“PK板”进行分组竞赛,并配合“随机点人”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小结: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引导,结合每一个立体图形进行总结,并及时板书。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分组竞赛——翻翻卡游戏(“教学通2.0”) 设计4张图形,每张图形后面隐藏着一个立体图形,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随机抽选一张说出它的名称及特征。 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准备事先准备好的生活实物,利用“拍照讲解”功能,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深层次的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3、记忆想像。 (1)猜谜语 圆圆滚滚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书35页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书35页“做一做”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题,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比赛完成。 五、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且6个面一样大。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球:圆乎乎的,放在桌面上能像任意方向滚动。
教学 反思 “认识图形”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等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及评课,认真反思,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有经验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