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5 16: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 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较长,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显微镜目镜的焦距较长,将物体第一次成的像再次放大成实像
C. 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实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是虚像
D. 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的像是虚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是实像
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镜是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凹面镜
D. 凸透镜
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到最大倍数,应选择的镜头为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年月日,地球迎来了“超级月亮”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与焦距的关系是,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 像,再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 像空缺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实实 B. 实虚 C. 虚实 D. 虚虚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变成像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玻片向右下移动
玻片向左上移动。
A. B. C. D.
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 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 镜.
显微镜下方通常用一个小镜作反光镜。这一小镜是______填“凸面”或“凹面”镜,它的作用是使人看到的像亮度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人眼看同一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______有关,如图所示,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______填“大”或“小”;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______填“大”或“小”。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是物镜,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为了研究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站在某一固定位置观看一排相同规格的电线杆、、,测出对应的视角,记录在表一中,由此可见: .
表一
观看的物体
对应的视角
如图乙所示,站在某一固定位置观看相同位置的大树和小树,测出对应的视角,记录在表二中,由此可见: .
表二
观看的物体 小树 大树
对应的视角
如图所示是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
应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条________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________的箭头.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离为,则小水滴的焦距最好在________范围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据课本知识可知,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即将载物台上的物体放在物镜的倍焦距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幻灯机相似;此时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恰好处于目镜的倍焦距以内,故该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原理与放大镜相似;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
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掌握显微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并明确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如图所示,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平面镜不是透镜,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凹面镜不是透镜,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符合题意;
故选:。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本题考查的是望远镜知识,天文望远镜的作用收集天体辐射并能确定辐射源方向的天文观测装置,通常指有聚光和成像功能的天文光学望远镜。
3.【答案】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需要知道显微镜的原理。
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
【解答】
要使物体放大到最大倍数,则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均应该最大,故分别选和。
故选B。
4.【答案】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结构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
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们的组成和作用.特别是望远镜,种类很多。
【解答】
A.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错误;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正确。
故选:。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
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处在目镜的倍焦距以内,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7.【答案】
【解析】解:
从图中可看出,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
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变成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故选:。
用显微镜观察时玻片标本,要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由于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8.【答案】望远显微
【解析】试题分析: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
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望远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显微镜.
故答案为:望远,显微.
9.【答案】凹面 增强
【解析】解:
显微镜下方通常用一个小镜作反光镜,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
故答案为:凹面;增强。
反光镜和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10.【答案】凸 虚
【解析】解: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一组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的具体应用。
我们眼睛看到的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虚
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的具体应用。
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实质和成像情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11.【答案】视角 小 大
【解析】解:人眼看同一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视角”有关,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
故答案为:视角;小;大。
视角: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眼睛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
本题考查影响眼睛视角的因素,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2.【答案】望远镜 放大镜
【解析】解:由图可见,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故答案为:望远镜;放大镜。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特点,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13.【答案】视角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跟物体大小有关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每个物体的距离的大小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每个物体的大小分析。
本题考查了视角的影响因素,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难度不大。
【解答】
解:由图甲可知,离观察者较近,其次是,的距离最远,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视角最大,的视角最小,所以结论为:视角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由图已可知,三个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是相同的,物体越高,对应的视角越大,故结论为:视角跟物体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视角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视角跟物体大小有关。
14.【答案】直线 倒立、放大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难度较难。
【解答】
要使小箭头能通过小水滴和放大镜成两次像,三者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由于小水滴靠近被观察物体,故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又由于小箭头在它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直线; 倒立、放大;。 第4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