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12: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一、设计思路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是古典诗与新诗的结合。
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通过阅读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意境,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的要求,结合高中生已积累一定的诗词知识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本课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设立这样的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词,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
我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宏阔的深秋意境,
在合作中探究中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解读伟人气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我把“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设定为教学的重点,把“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设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准备
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诗歌的认知规律,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也是这样的道理,读到一定程度就能把握。《沁园春·长沙》和学生以前学过的《沁园春·雪》是同一词牌,我让学生提前复习以便在诵读中比较着学习。
2.诗词是抒情文学,是抽象文学,我们常听人说自己爱看小说,但很少有人爱读诗,那就是因为它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激发出学生的感悟,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借助图片给学生相对直观的感觉.
三、教学过程
沁园春.长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背诵这首词。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2、借助图片展开想象体会到宏阔的深秋意境,
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伟人气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
难点: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最近《平凡的世界》在热播,里边有这样一个情节:毛主席去世了人们悲伤了、迷茫了,他们的眼神里写满了无助。可见毛主席在那个时代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引领者。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否能从这位伟人身上寻觅到精神食粮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感知:
1.师:翻开课本,大家先齐读一遍。
生:大声齐读。(板书)
师:很好,读出了伟人的气势。
2.师: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毛主席在词中发出怎样的一问呢?
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板书)
师: 这一句向大地发问,问大地什么了?
生:问大地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1.师:那“谁”是主宰者呢?一起读一下阙。
生:学生齐读。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青年。
4.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震撼着大地,震撼着我们,我不禁想问站在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到底看到了 什么?是什么给了他力量,让他发出这惊世一问的。
他看到了什么?
析:湘江,万山,层林,百舸,鹰,鱼……(板书)
师: 对,就是眼中这些景物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的。
(三)合作探究
师:似乎有点神奇,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我们借助图片,放飞想象的翅膀,再一次深入作品里,走进词人给我们创设的情境。
1.赏景(幻灯片展示1)
师:似乎有点感觉了,现在请将你的感受豪不保留地分享给组内同学,一会儿我们分组展示.
学生1:生命之美:此刻我的眼睛里没有一点寒秋的影子,我的心里没有一 点寒秋的感觉。我看到了生命以不同的形式在这里舞动。
刚才大家不是都看到“湘江,万山,层林,百舸,鹰,鱼”了吗?其实这里边的东西都在舞动,它们以动的形式展现生命的活力。
湘江在奔腾不止,红叶跳跃不息,百舸在碧江争流。鹰在天空搏击,鱼在水中畅游,他们都加入一场秋天的竞争,一点都没有秋天的感觉,秋天的萧索。满目火焰般的生命熊熊燃烧,生命以不同的形式舞动。
学生2:“独立寒秋”说明此时正值秋季,毛泽东眼前应是一幅秋景图。
走入以往文人视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做客,”…似乎秋天多是悲凉的。但令我们惊异的是毛泽东在秋天里看到了多姿多彩,看到生机与活力。”…
看来,他是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的,他身上散发着自信、乐观向上的气息。学生2:其实何止秋天,就是面对冬天毛泽东也能看到多娇的江山。他就是一个天才,他就是一个伟人。
如《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个学生背,其他学生跟着背)
师:可以这么说,毛泽东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他是能从冬天看到春天的人。
大家已将“秋天能在毛泽东眼中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的内在原因分析得很透彻,现在老师再补充一些外在的背景因素。(幻灯片展示2)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 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2.读人
师: 时至今天,历史以不可雄辩的事实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个问题。同学们说是谁呢?
析:是毛泽东,具体地说,
是橘子洲头走出来的那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青年。
师:现在,让我们虔诚地找寻这些人的优秀品质,以他们为榜样激发起我们当代青年的壮志豪情,下面请大家走近文字,看着前辈的身影,谈出对你的触动。
学生1:我喜欢他们“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喜欢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他们站在橘子洲头时 ,就早将祖国大好河山画入心中,将革命的火种播洒在内心最肥沃的地方。
师:“从成长来看,少年大志,一生大为;少年无大志,一生难作为”。名人少年多立志,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学生2: 我喜欢他们身上那种敢于超越时代,敢于挑战的精神。
他们视万户侯为粪土,虽独立寒秋,却看到了百舸争流。
学生3:我喜欢他们身上热血青年的气息。
(四)作业(幻灯片展示3)
此时此刻你内心一定很激动,拿起笔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
《沁园春 长沙》板书设计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设计上力求新颖,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看到图片后气氛异常活跃,他们联系生活弹出了自己的感受,尤其是“鹰”的那张图片对他们刺激很大。不过教学中由于贪多,追求全面还是让学生未尽兴,我感觉他们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说。再则,这节课朗读的也有些少。我会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