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12: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回答选择题时,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每一件传统服装都是文化的载体,都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阿
庆嫂身上那件蓝花布袄很受关注。 蓝花布袄看似简单,却是在长期历史积累后才得到定型。
首先,款式形成。 汉服通常强调宽松自然,仙侠题材的影视剧就常借它表现飘逸出尘的
仙气。 历史上官贵女性虽曾流行穿紧短的上衣,但紧短的服装仍以劳动者穿着为主。 阿庆嫂
是劳动女性,她的服装要符合社会身份。
袄,是有里子的上衣。 阿庆嫂小袄的每种元素都是在出现一段时间后,最终被定型到这
一款式当中。 比如,右衽是从周朝开始的主流形制,盘扣最早见于宋代文物,汉民族服装使用
立领最早见于明代皇后的画像。 阿庆嫂的这件小袄,与早期汉服在款式上有较大区别,但领
口和开襟的圆弧,以及肩部的圆润,仍能体现中华女性温润柔和的典型气质。
第二,颜色地位。 女性服装有多种颜色,与其他色彩相比,蓝色与劳动者身份更为贴近。
周朝时,中国出现了五种正色构成的体系,即黑白红黄青等五种颜色为正色,地位高;而其他
颜色为间色,地位低。 同为正色的五色地位也有差别,其中夏尚黑、商尚白、周尚红,黄色又自
隋朝开始成为至尊色。 只有青色,即便在作为官服色的唐朝,也只是八九品的地位。 “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正色的青地位偏低,作为间色的蓝色当然不可能超过。 古代染蓝技术
发达,成本较低,也是蓝色被普通民众广泛采用的原因。 另外,蓝色带给人冷静、雅致、内敛的
感觉与儒家谦逊低调的倡导相吻合。 阿庆嫂“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冷静被一身蓝色衬托
得十分突出。
第三,花纹类型。 劳动女性的服装上的花纹多为草木花鸟等细小图案。 在蓝色传递出含
蓄低调的基础上,花草等造型则显现了中华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 阿庆嫂“眼观六路,耳听
八方”“说出话来滴水不漏”等特征,与细腻精巧的花纹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呼应。
第四,印染工艺。 古代花纹制作,一般有绘、绣、织、印染四种工艺,难度依次递增。 绘、绣
两种工艺操作难度较低,但无法规模化,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机织和印染成为主流。 隋唐
时期,印染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夹缬、绞缬、蜡缬等典型工艺。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1 页(共 10 页)
所谓夹缬,就是在两块平板上对称镂刻出花纹,然后相对夹紧织物,部分位置无法着色,
最终蓝白互相衬托形成花纹。 其中,大部分夹缬印染出的是蓝底白花,被后人称为防染法。
如果说夹缬还有可能印染出白底蓝花,并非全部使用防染方式,那么另外两种———绞缬和蜡
缬,则没有例外了。 所谓绞缬,是用线绳对织物做局部捆扎,染料便无法深入捆扎部分而留下
空白。 绞缬会产生晕色效果,但需要高超的捆扎技术,花纹的表现力也很受限。 所谓蜡缬,是
用蜡直接在布匹上绘制图案,布料着色晾干后去蜡可得到花纹。 这种方式花纹自由,并且由
于蜡迹可能出现纹裂而产生独特的效果,但绘制重复花纹的难度较大。 这三种工艺采用的防
染方式,花靠非花反衬而呈现。 可见老子所说“有无相生”的道理,在印染艺术上完全可化为
实际操作。
一般来说,以上三种典型工艺更适合单色花纹的印染,但隋唐时期已经可以运用这些工
艺印染出彩色花纹。 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隋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
及百僚母妻。”日本正仓院收藏了一件唐朝文物———绀地花树双鸟纹夹缬絁,可以让现代人
见识到那个年代的精彩。 但彩色夹缬的造价太高,民间只有单色花布流行。
蓝花布袄当然不只是阿庆嫂一人的着装,现在还有一些场所用来做职业女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穿的蓝花布袄,是一件有里子的紧短上衣,其款式和图案都与角
色贴合。
B. 蓝布花袄与早期的汉服在款式上有较大区别,其右衽、盘扣、立领分别出现于周朝、宋朝
和明代。
C. 在古代,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正色中,黄色为至尊色,青色地
位最低。
D. 隋唐时期,印染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全部使用防染方式的夹缬、绞缬、蜡缬等典型
工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多次提及阿庆嫂及其着装,是为了更好地论述蓝花布袄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
B.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正色、间色的地位差别,证明了蓝色与劳动者身份更贴近。
C. 文章引述《中华古今注》,介绍日本收藏的文物,有力印证了隋唐印染技术的高超。
D.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蓝花布袄里蕴含的历史文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蓝花布袄不同于宽松的汉服,它是紧短有里子的上衣,领口和开襟有圆弧,用单色花布
裁剪而成。
B. 青色虽属于正色,但在我国古代地位偏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
可以佐证。
C. 从隋唐开始,机织和印染成为花纹制作的主要工艺,印染技术高,能在布匹上诠释老子
的“有无相生”。
D. 符合劳动者身份,染蓝技术发达,成本低,有冷静、雅致之感,这些都是普通民众穿蓝色
衣服的原因。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2 页(共 10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 6 题。
材料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称,世界 76. 33 亿人口中至少还有 8. 2 亿面临饥饿,相
当于世界上每 9 人中就有 1 人挨饿。 而今年由于旱灾、水灾、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灾难性
事件的发生,全球粮食的生产、加工、存储、交易和运输都受到影响,有些国家出现粮食短缺问
题,粮食安全引起全面关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体现。 面对我们还是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需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摘编自《厉行节约 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中国日报网》2020 年 8 月 13 日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 6% 。 城市餐饮业仅
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 1700 万至 1800 万吨,相当于 3000 万至 5000 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触目惊心的食物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被大
量无效消耗。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物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报告显示,全球每
年食物浪费总量达 13 亿吨,全世界每年生产但被浪费的粮食所耗用的水相当于伏尔加河年
流量的 3 倍,而生产这些粮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 33 亿吨。 此外,食品浪费问题给农业生
产带来的额外压力,导致耕地面积和捕捞规模不断扩大,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舌尖上的浪费”禁而不绝,原因在于一些人抱有“爱面子、讲排场”的摆阔心态,或存有
“没人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 同时,一些经济利益因素也在为“舌尖上的浪费”推波助澜。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餐馆饭店设置最低消费门槛引导顾客超量消费,“吃播”“大胃王”等另类
直播更是引发浪费食物的负面效应。 靠这种手段换来的红火生意、得来的“油腻”点击量,实
际上是错用浪费刺激消费,错拿“胃口”吸引“眼球”,为赚取经济利益而营造出扭曲的餐饮文
化。
(摘编自《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8 日)
材料三:
日本超市、餐馆等商家浪费的食物约占总量的 55% 。 日本 2019 年度食物自给率为
38% ,大量食物依赖进口。 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日本政府注重从立法着手。 2001 年日本实施
《食品循环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进行循环再利用。 2019 年日本实
施《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规定政府有责任推进避免食物浪费的相关政策,并要求从食品生
产到消费等各环节减少浪费。
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 2019 年就产生食物垃圾 7. 44 亿公斤。 据统
计,本地家庭每天所丢弃的垃圾中,约一半是厨余垃圾。 2015 年新加坡启动减少食物浪费推
广计划,通过在网站、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和社区等渠道宣传节约粮食倡议,鼓励公众养成合理
购买、储存和制作食物的习惯。 新加坡政府通过向食品零售机构、超市和食品生产厂商发布
减少食品浪费的指南,降低食品在供应链中的浪费。 政府还与学校合作,通过提供教育资源,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3 页(共 10 页)
如海报、工具包、视频、游戏和演示材料等,向学生普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摘编自《节约粮食,一种生活习惯》,《 人民日报 》 2020 年 9 月 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只有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B. 一方面全球至少九分之一的人在挨饿,另一方面粮食浪费严重,每年被浪费的粮食达 13
亿吨。
C. 日本食物自给率为 38% ,大量食物依赖进口,但是其商家浪费的食物就占总量的 55%左
右。
D. 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仅 2019 年就产生 7 亿多公斤,其中约一半是
厨余垃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受旱灾、水灾、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进一步凸显。
B. 粮食浪费不仅使大量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被无效消耗,还严重威胁自然界
的生物多样性。
C. 造成粮食浪费的原因是摆阔心态和“没人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以及商家对经济利益
的过度追求。
D. 在日本、新加坡、中国乃至全球,粮食浪费问题都很严重,节约粮食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的重要内容。
6. 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 9 题。
绝  活
马宝山
小镇里有不少是手艺人,手艺人靠的是手里有绝活儿。
苏门耀做豆腐,卖豆腐,是个手里有绝活儿的人。 苏门耀做豆腐要自己选料,自己淘洗,
自己碾磨,最后还要自己点卤水。 他一手做出来的豆腐鲜、香、嫩、爽口,多少年了就没有人在
小镇上开第二家豆腐坊。 苏门耀的绝活还不在这上头,最绝的是一刀准。 有人买他豆腐,人
家买的斤数一出口,他一刀子就切下一块,一边报数一边往秤盘上放,提起秤杆,秤杆那头微
微一翘,秤盘里的豆腐就滑进买主的盆里,买主高高兴兴地走了。
苏门耀卖的豆腐刀刀准,一次都不会有差错的,可是他每一次都要过秤,为什么 就是让
买主心里踏实。 苏门耀就靠这个绝技在小镇里活得鲜亮着哪。
小镇里还有一个叫窦辰亮的人,他卖枣糕,靠的也是刀上的功夫。 窦辰亮卖枣糕也是一
刀准,不同的是窦辰亮卖出的枣糕一概不过秤,谁买多少,窦辰亮一刀下去,然后用荷叶一包
扔进买主的篮子走人,谁嫌他卖的枣糕斤两不足,自己找杆秤去。 错了回来,缺一补十,小镇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4 页(共 10 页)
人没有一个来找后账的。
鸟比鸣,花比艳,人就喜欢比个高低。 卖豆腐的苏一刀和卖枣糕的窦一刀就在暗中较劲
许多年,总想着压对方一头。 俩人也在镇街上常见面,见面话里常常夹枪带棍。
“哟,苏师傅啊,您的豆腐真白啊,刀怎么就这样黑哪 ”窦辰亮不怀好意嘻嘻笑着说。
苏门耀也嘻嘻笑着反唇相讥:“我的豆腐是白的,刀是黑的,黑白分明,可是不知道窦师
傅的枣糕让人吃了是甜掉牙呢,还是酸掉牙呢 ”
一天,苏一刀和窦一刀撞在一条小巷里。 小巷很窄,只能容一辆小车过去。 他们中必须
有一人退出小巷。 窦一刀把枣糕车停在小巷里,从腰间摸出烟袋,坐在车帮子上抽开烟了。
苏一刀一见这个架势就知道,这是窦辰亮叫板了,他也把车停小来,高声叫卖:“豆腐,卖豆腐
……”
正是晌午时分,小巷里人来人往,人们看这两个人要“斗鸡”就渐渐聚拢来。
窦一刀一连抽了三袋烟,看了一眼吆喝叫卖豆腐的苏一刀,收起烟袋,拿起切刀闭住眼
睛,“啪啪”几刀,切出五块枣糕:“这块八两,这块一斤一两,这块一斤九两……谁买拿去,信
不着的,那边老苏豆腐车上有秤,过一过,秤杆挑不起头来,就算我的错,您把这车连同车上面
的枣糕一起拉回您家去。”
就有人买窦一刀的枣糕,拎了就走,偏一位买了窦师傅的枣糕走向苏一刀的豆腐车想过
一过秤,却见苏门耀收起家什推起豆腐车一步一步退出小巷。 窦辰亮笑了,也收起家什,一步
一步向前推着小车走,“枣糕,枣糕,卖枣糕……”的叫卖声异常高昂嘹亮。
十年过去了,苏门耀头发白了。 窦辰亮也是一头灰白。 那年元宵节,小镇组织舞龙赛会,
引来四乡八村看热闹的人,小镇主街上人头攒动。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天苏门耀的豆
腐车和窦辰亮的枣糕车间隔三米排列在一起。 那时候舞龙还没有开始,两个“一刀”就表演
开了。
先是窦一刀,他用一条毛巾蒙住眼睛,举起刀,啪啪几刀,一连切出十块枣糕,每一块不多
不少,都是一斤,眨眼之间都被人们买走。 窦一刀再蒙住眼睛,又举起刀,啪啪几刀,还是切出
十块枣糕,每一块不多不少,都是一斤半,又眨眼之间被买走。 窦一刀再一次蒙住眼睛,高高
地举起切刀……
这时,旁边的苏门耀也开始了,他慢慢掀开麻布,一板雪白的豆腐展现在众人面前,苏一
刀把豆腐的四角切开,板上留下四四方方的一大块豆腐,他在这四方大块豆腐上横切三刀,又
竖切三刀,一大块豆腐被匀匀地切割成十六块小豆腐。 每一块不多不少,都是一斤半。 人们
不禁叫绝。 在人们叫绝声中,苏门耀说话了:“窦师傅,腾出地方了没有,兄弟送您一板鲜豆
腐。”苏一刀用切刀轻轻铲起一小块豆腐,抛向窦辰亮三米外的枣糕车上,一块,两块,三块
……苏一刀的豆腐一块一块在空中飞如羽,落在板上轻如絮,一块不散,一块不破,十六块豆
腐整整齐齐,方方正正地码在窦辰亮空出来的枣糕板子上。
围观者,掌声如潮,大赞:“绝活儿,真正的绝活儿啊!”
多少年后,苏门耀、窦辰亮都老了,两个人一同溜街,晒太阳,却很少说起当年他们较劲的
事情。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5 页(共 10 页)
一天,窦辰亮的孙子忽然跑来喊:“苏爷爷,我爷爷不行了,他请您过去一趟……”
苏门耀拎起拐棍就往窦家走,一进门只见窦辰亮躺在炕上,一口一口艰难地喘气。 他看
见苏门耀就伸出手,示意近前来。 苏门耀上前抓住窦一刀的手:“窦师傅,有啥话要说,您就
开口,咱们老兄弟千万不要客气呀。”
窦辰亮一字一字往外吐:“苏师傅啊,您、您那个绝活是怎么练出来的 有师傅教您吗
那可是小镇千古一绝呀!”
苏门耀趴在窦辰亮的耳朵边,轻轻说:“您忘了吗 那是被您逼出来的呀,要说有师傅,
那就是您,窦师傅啊。”
窦辰亮听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就咽气了。
苏门耀说的不是客气话,也不是安慰人的话,更不是气人的话,他说的是真话。 凡是世上
的绝活儿,没一个是学来的,学来的就不叫绝活儿。 自己苦思冥想,硬琢磨,逼出来的那才是
绝活儿呢。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门耀厚道老实,卖豆腐每次都过称;窦辰亮刁滑轻慢,卖枣糕一概不过称,还“扔进买
主的篮子走人”。
B. “多少年了就没有人在小镇上开第二家豆腐坊”,小说第二段中的这句话烘托了苏门耀
的豆腐之绝。
C. 小说写窦一刀三次蒙住眼睛举刀切枣糕,既写出他对自己绝活的自信、炫耀,也为苏门
耀的绝活蓄势。
D.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绝活”为线索,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塑造了两个有绝活的
手艺人形象。
8. 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6 分)
 
9.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最后一段和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在主题表达上的作用有什么不
同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3 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从事
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 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
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

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宪宗立,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

每祠,歌《竹枝》。 禹锡在朗州十年,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竹枝辞》十余篇以教巫

祝,故武陵溪夷俚悉歌之。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玄都观桃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6 页(共 10 页)
花》,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 极 远 猿 狖 所 宅 禹 锡
母 八 十 有 余 不 能 往 当 与 其 子 死 决 恐 伤 陛 下 孝 治 请 稍 内 迁 宪 宗 曰 为 人 子 者 宜 慎 事 不 贻 亲 忧 若
禹 锡 望 他 人 尤 不 可 赦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大和二年,入为主客郎。 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
(并序),以诋权近。 宰相裴度雅知禹锡,荐为礼部朗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为苏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酬复颇多。 居易诗笔文章,时无出其右者,尝推为“诗豪”。 梦
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

户部尚书。 葬荥阳檀山原。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播极远 /猿狖所宅 /禹锡母八十有余 /不能往 /当与其子死决 /恐伤陛下孝治 /请稍内迁 /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 /亲忧若禹锡 /望他人 /尤不可赦 /
B. 播极远 /猿狖所宅 /禹锡母八十有余 /不能往 /当与其子死决 /恐伤陛下孝治 /请稍内迁 /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 /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 /尤不可赦 /
C. 播极远 /猿狖所宅 /禹锡母八十有余 /不能往 /当与其子死决 /恐伤陛下孝治 /请稍内迁 /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 /不贻亲忧 /若禹锡 /望他人 /尤不可赦 /
D. 播极远 /猿狖所宅 /禹锡母八十有余 /不能往 /当与其子死决 /恐伤陛下孝治 /请稍内迁 /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 /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 /尤不可赦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特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基本与“宰辅” “宰衡”
“宰执”同义。
B. 夷,对中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对四方的少数民族有东夷西
戎南蛮北狄之称。
C. 巫祝,对指掌占卜祭祀的人的称呼。 古代以求仙、占卜的人为巫,以宗庙中主持祭礼的
人为祝。
D. “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和“致仕” “休
致”等意思大致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刘禹锡才学卓著,屡被赏识。 他进士出身,工文善诗,先被淮南节度使杜佑赏识,后又
被王叔文、裴度器重。
B. 刘禹锡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他先是在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后来又两次因为写
诗文讥讽指责权臣被贬官。
C. 刘禹锡创作新词,为人传唱。 他在任朗州司马时,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出《竹枝辞》
十余篇,为当地夷人所传唱。
D. 刘禹锡官位不显,文名突出。 他一生数十年都在地方做官,官位不显达,但创作了不少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7 页(共 10 页)
传世佳作,有“诗豪”之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宪宗立,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2)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并序),以诋权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 15 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约 791 ~约 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晚唐著名诗人,江苏润州丹阳人。 该
诗大约创作于 849 年,此时大唐王朝政治腐败,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的时间之短,“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一个“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 首联中的“蒹葭”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汀洲”则用来指代诗人在
江南的故乡。
C. 颈联以实景叠合虚景,虚实结合,不仅写出了晚眺时的眼前之景,还通过想象写出了历
史的演进和王朝的更替。
D. 尾联中诗人看到现在渭水滚滚东流,想起咸阳城在秦汉曾有的热闹繁华,不仅感慨万
千,语尽而意无穷。
15. 有人评价诗歌的颔联写景传神,寓意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庄周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用“                    ,                    ”
两句来写到近郊去的情景。
(2)在《师说》中,韩愈用“                    ,                    ”两句把“士大
夫之族”不愿从师的错误心态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的角度来表现红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的诗
句是“                    ,                    ”。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8 页(共 10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 19 题。
脱胎换骨又新生(猜一文学名著)———《复活》。 这是一个灯谜。 灯谜又称文虎、打虎、商
灯、射等,是写在彩灯上的谜语。 它最早起源于夏代出现的一种用 来描述某种事物
的歌谣,这种歌谣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演变成为“瘦辞”,亦称“隐语”,后经文人加工成为
谜。 灯谜结构 ,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
性艺术。 灯谜作品要有意思。 有意思的东西才会使人感兴趣,人们对猜谜赏谜感兴趣,很大
程度是因为灯谜轻松活泼、妙趣横生,具有可猜性、娱乐性的一面。 灯谜作品又要有意义。
“有意义”是在“有意思”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更加 的思想内涵,对人的成长和影响能
起到直接的或 的教育作用、鼓动作用。 创作灯谜作品,要坚持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
一,要植根于群众,与时俱进,寓教于乐地创作出灯谜,用以服务社会、鼓舞群众、宏扬美德,激
发感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暗示      简捷      人文化      耳濡目染
B. 暗射 简洁 人性化 耳濡墨染
C. 暗示 简洁 人文化 潜移默化
D. 暗射 简捷 人性化 潜移默化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章中《复活》前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 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D. 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创作出寓教于乐的灯谜,用以激发感情,服务社会、鼓舞群众、宏扬美德。
B. 创作出寓教于乐的灯谜,用以宏扬美德,激发感情,鼓舞群众,服务社会。
C. 创作出灯谜,寓教于乐,宏扬美德,鼓舞群众,服务社会,激发感情。
D. 寓教于乐地创作出灯谜,用以宏扬美德,激发感情,鼓舞群众,服务社会。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在我国农历中有 24 个节气,太阳在黄道
上每运行 15 度定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刻。 但在公历中,①       
            。 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 365. 2422
天,而公历历法上一年的长度为 365 天,因此每年会多出 0. 2422 天,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
每年“顺延”0. 2422 天,累积 4 年就“顺延”0. 9688 天,接近一天。 为了修正它,在公历历
法中便有了“闰年”制度,即每四年多出 2 月 29 日一天。 ②                    ,有时
会使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延后一天,或因闰年之故使得节气时间提前一天,因而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9 页(共 10 页)
导致了③                    。 当然,不管如何变动,节气的日期差异只会在 3 天内。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5 分)
2020 年 9 月 21 日,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主办的“青春
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回宣讲团首场宣讲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医务工作者、部
队官兵、公安民警、青年学生、企业职工、少先队员等首都各界代表 700 多人参加。 八位宣
讲团成员,通过讲述在战疫一线的奋斗故事,真情阐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
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该宣
讲团还将分三组赴部分省份开展宣讲活动,并在武汉举办大型宣讲报告会,在广大青少年
中持续掀起学习先进典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投身强国伟业的热潮。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
“要活下去!”(日本 川端康成)
②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美国 海明威)
③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法国 罗曼罗兰)
④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智利 聂鲁达)
⑤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德国 黑塞)
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中国 鲁迅)
读了上面的名人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语文  第 10页(共 10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