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5 08: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也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一、秦灭六国
1
背景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的人才。
相关史事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一、秦灭六国
2
过程
国名 攻灭时间
韩 前230年
赵 前228年
魏 前225年
楚 前223年
燕 前222年
齐 前221年
秦灭六国时间一览表
前230年——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1)时间:
(2)都城:
(3)人物:
(4)意义:
前221年
咸阳
嬴政(秦始皇帝)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秦灭六国
3
秦朝建立
秦朝疆域图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
背景
秦统一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
措施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始皇帝”——秦始皇
(2)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即: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最高统治者——皇帝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自称“始皇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研读】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守)
县(令或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
措施
拓展比较
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世袭产生
贵族
地方分权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权
郡县制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郡县制
的实行,开
政的基本
创了此后我国历
代王朝地方行
模式
甲:唉! 我坐着马车, 找个人来问路,他的话我根本听不懂,我写字表示,他摇头表示不认识;
到了楚国,花钱买些纪念品,谁知道那些蛮人只认楚国的货币;
③本想买一斤花生,他只给了我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
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烧杀抢掠,十室九空,给边境人民带来灾难,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还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我军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我军在岭南地区已苦战三年仍无建树……
秦始皇的烦恼
你会如何帮助秦始皇解决以上问题?
我为始皇解烦忧
合作探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
统一文字
以小篆作为统一后的文字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
统一货币
楚贝币
韩赵魏布币
齐燕刀形币
统一后的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
统一车轨
秦帝国驰道分布图
意义:车同轨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驰道。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5
开灵渠、修长城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活动探究]
分四人小组总结: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可以从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的归纳措施。
(1)经济方面: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4)军事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疆域示意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6
秦朝疆域
[活动探究]分小组探究: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课堂小结
一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
2.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5.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1、从陕西省省会西安到吉林省省会长春的旅游路线,被称为“始皇帝— —末代皇帝”游,末代皇帝指的是清朝逊帝、“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始皇帝指的是( )
A.禹 B.启 C.秦始皇 D.黄帝
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C
A
当堂检测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是( )
A.夏 B.商 C.秦 D.汉
4、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强皇权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实行分封制
5、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C
D
D
6、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地方设县 B、修筑长城
C、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7、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秦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
A、统一六国 B、抵御匈奴
C、开发北部 D、旅游观光
8、下列关于灵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由李冰主持开凿
C、解决运输问题 D、利于开发南方地区
B
B
D
9.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1年
10.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C
D
B
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