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太阳》
学科 五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在交流中相机指导,让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说明方法相关知识。
教学 目标 1.通过闯关游戏,学习“差、抵、氏”三个生字;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常见的四种说明方法。 3.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 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并且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 过程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片《后羿射日》,学生观赏。 激趣:同学们,你们说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为什么,谁能结合预习课文的内容及搜集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引导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4.教师提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四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四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颗小天体区。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太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播放动画导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初步感知太阳离我们很远的特点。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有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游戏互动,检测字词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太阳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进一步认识太阳。 2.提出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一画, 3.检测生字,创设情境:星际闯关游戏规则 (1)地球站,词语我会读 (随机抽取1名学生,选择“差”与不同的词组成的正确读音。回答正确,电池加一格,飞船飞向第二站,金星站) (2)金星站:我是名侦探。找出书写错误并改正。 (随机抽取1名同学,看谁的火眼晶晶能分辨清楚“底、抵、氏”。活动结束,讲解这三个字的区别。回答正确,电池加一格,飞船飞向第三站,水星站:我会写) (3)水星站:我会写 (播放“抵”音频,全班跟读,再点击“连续”,弄懂“抵”字的笔画顺序,尤其不能少了下面一点。通关成功,飞船前往“太阳”探索奥秘) 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1.播放课文1-3段视频朗诵,想想课文写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2.生回馈,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板书:远 大 热)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太阳的特点进行说明的? 学习句子<一>,体会太阳的“远”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 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 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 (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用“画笔”选择红色,手动书写数字,了解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千米远,从地球到太阳,步行差不多要走3500年,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 师:同学们,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说明方法除了列数字,你还能说出别的说明方法吗?别急,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师:1.5亿千米元,从数字上我们能感觉到很遥远,那到底有多遥远呢?我们光从数字无从得知。但课文很巧妙的运用了一个方法介绍,让我们了解的更具体。 课文举了两个例子:步行到太阳,坐飞机到太阳。 师:所以这句话,还运用了“举例子”。 体会用词准确:差不多。 师: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能去掉“差不多”吗? 生:不能,差不多是估计的意思,因为人走的是速度本来就是一个约数,因为没办法确定3500年是否准确,去掉的话,表述不够准确。 课文的第一段,提到一个传说“后羿射日”,你觉得,后羿真得能射到日吗? 出示句子: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师: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改成陈述句,意思是? 生:这么远,箭不能射到。 师:由此可见,《后羿射日》仅仅只是个传说,不是真有其事情,不过是把人神化了,这个传说不过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学习句子<二>,体会太阳的“大” 出示图片: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同时在句子下方,放置一个地球和一个太阳,首先太阳和地球看着差不多同等大小,当生读到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时,用动画的形式放大太阳,与地球做对比) 生读句子,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师:课文介绍“大”这个特点,如果只说“很大很大”,好不好? (这样说,同样也是给人们一个很模糊的印象。)那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拿太阳和地球做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3.师:我们熟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我们印象中地球已经很大的了,经过课文这一说明,还真是把我们震住了,太阳原来比地球大130倍呢!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我们熟悉事物做参照物,就很容易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4.太阳真大啊,谁想来读读,感受太阳的“大”! 学习句子<三>,体会太阳的“热” 出示句子: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聚焦”上面的一段话,随机抽取一个同学用红笔圈画出,体现太阳“热”关键词。“聚焦”功能便于学生排除其他句段的干扰,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这些关键词,体会到太阳“热”的特点。 请用这个句式来回答。课文运用了 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无坚不摧的钢铁遇到太阳却也是不堪一击的。 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太阳“热”这个特点。 四、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师:这美丽而又神奇的太阳到底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8自然段,找找太阳和我们都有什么关系。 生1:我知道了,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生2:我知道没有太阳就不会形成风、雪、雨、露。 2.师:你真善于发现。太阳还使气候变化万千,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概括地讲,就是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密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 3.师:太阳做了这么多好事,你们喜欢它吗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第4~8自然段。 4.师:太阳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呢 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句式: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 。)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五、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为更好的巩固说明方法知识,课堂当场进行检测。 (1)技能大比拼 (2)魅力大舞台 1.长颈鹿的个子真高啊!足足有5米。(列数字) 2.大树高大挺立, 像草原的哨兵 。(打比方) 3.旗杆多高啊,足足有 三层楼高 。(作比较) 4.鲸张开的嘴很大, 伸手还够不到它的上腭 。(举例子) 六、总结写法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通过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更具体了。 作业 1.登入自己江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入老师的网络空间,拓展学习有关“太阳”的资料,在文章下方留言,可交流自己的听课心得。 2.智慧作业教师端发布作业,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6课《太阳》的练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