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忌赛马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田忌赛马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08:4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田忌赛马》
学科 五年级 语文
学情 分析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在学习了前一篇课文后对于现在这篇课文来说并不陌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围绕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见解,教师适时点拨,达到深化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并注重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感受人物在语言描写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过程与方法:了解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理解孙膑反败为胜的原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从而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 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围绕重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时候人们赛马的方式,并把资料上传至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同时可以在我的教师个人空间进行留言展开讨论和交流。
教学 难点 通过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 准备 教师:1.收集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2.选出两位朗读小能手,录制朗读课文及介绍背景的声音。3.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史记》中的小故事。收集的小故事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上传至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
教学 过程 一、介绍历史故事及本课背景,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过历史故事吗?课前让同学们收集的小故事准备好了吗? 2.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评。 3.课件出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破釜沉舟》《鸿门宴》《田忌赛马》图片及故事名称。 问:你们读过《田忌赛马》吗?今天,我们就讲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二千五百多年前,去看看赛马场上的精彩比赛。 4.板书课题:《田忌赛马》,学生齐读课题。 5.当你看到了这个课题的时候,你知道了什么? 是的,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这场赛事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介绍作者及历史背景。打开汉语朗读播放介绍作者及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从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侧重点的进行汇报入手,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又切入本课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帮助学生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如:“瞪”“讽”是后鼻音,可以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一定要读准。 3.课件出示生字,学习生字“瞪”“讥”“讽”“蔑”“锣”5个生字。进行认字小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蔑”字的下面不要少写一点。(此环节完成以后,我再出示用希沃白板5制作的小游戏,进行读音辨认。请两位同学进行比赛,直接在班班通电脑屏幕上直接点击选择,有利于加强巩固新学的读音。) 4.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讥讽”“胸有成竹”“垂头丧气”“得意扬扬”“目瞪口呆”等词语的含义。 讥讽:用含蓄尖刻的语言嘲笑刺激别人。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计划好该怎么办。 垂头丧气:形容失意或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意气颓丧。 得意扬扬: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神态。 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扫兴:(因遭到阻碍或挫折)败坏了兴致。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夸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本领、功劳、地位、势力等。 出示练习题: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白板5制作蒙尘功能,可以将答案一一对应的呈现,是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的印象。整个教学环节教师起一个指导作用,学生通过预习时借助字典自己完成字词的学习加上老师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突破,同时,分析理解词语能够使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对理解课文有好处。】 三、再读课文,学生感知全文 1.导问:谁“垂头丧气”“得意扬扬”“胸有成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打开课本播放朗读) 2.学生一边快读课文一边要思考这些问题。(打开通用功能的计时器计时5分钟) 3.(利用互动功能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汇报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利用关键词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田忌“垂头丧气”,齐威王“得意扬扬”,孙膑“胸有成竹”。《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初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事。 【设计意图:打开课本播放朗读,学生模仿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打开通用功能的计时器计时5分钟,再默读课文并让学生划出关键词理清,帮助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 四、理清课文条理,弄清课文结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根据故事发展的几个部分可以把课文分成四段。利用希沃白板5制作蒙尘功能,学生说对了就出示一个。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场全输了。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讲孙膑看了这次赛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再和齐威王赛一次。 第三段(第13~17自然段)讲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总结了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适时板书) 3.过度: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锻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概括锻段落大意,理清课文条理,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握文章脉络。】 四、课文初探,理清文章内容 谁上来摆摆他们是怎么进行比赛的? (利用希沃白板5的移动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正确的顺序摆放拖移,这样既快又直观。有错误可以及时改正。) 第一场 田忌 齐威王 (败)上 → ←上(胜) (败)中 → ←中(胜) (败)下 → ←下(胜) (三败) (三胜) 第二场 田忌 齐威王 (败)下 → ←上(胜) (胜)中 → ←中(败) (胜)上 → ←下(胜) (二胜) (二败) 五、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1.导问: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生自由发言。 2.教师展示孙膑照片及介绍: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节选一篇孙膑兵法的文章内容,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总结:从课文的结构可以看出来,《田忌赛马》一文是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又画龙点睛地点出了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孙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中体会结尾画龙点睛地点出了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六、板书展示: 15.田忌赛马 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七、作业布置:1.发布智慧作业。2. 读熟课文找出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并在教师的个人空间里留言。3.用小字本抄写本课所学词语。 八、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为了尊重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时候人们赛马的方式,并把资料上传至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我的教师个人空间进行留言展开讨论和交流。有效的进行课前资料准备收集工作。课堂上通过介绍人物,让学生对文章关键人物感兴趣。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让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作统一结论,只是引导同学们共同认识:竞赛双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胜败的关键。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 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培养让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