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三上《知春苑》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知春苑》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执教:甘州区西街小学 王海鹰
三、课型说明:综合性、研究性语文学习,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活动外,还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查阅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兴趣、方法。并且活动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实践、探索、熏陶。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得到提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得以形成,学生将终身受益。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天地“初显身手”栏目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办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展览,教材借丁丁之口提示:展览的材料应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文,再自己配画。整个春季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既然展览专题是 “春天”,我们就应记录、反映春天的全过程。学生应多去有意识地观察春天景色的变化,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都能有助于学生选诗文。课前准备阶段应做好两点:一、提前准备。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观察、去欣赏、去赞美、去尽情享受美好的春光。学生亲历了自然,享受了春光,才能有体验、有感受。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方能遴选出精美的诗文、图片,画出漂亮的图画。二,统筹安排。北师大小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教学时,必须从单元的整体着眼,统筹安排。如组织学生“找春天”,放风筝时,有条件的学生自己(或请家长、老师)把一些美丽的,有特征的春色拍摄下来。
五、教学理念:围绕“知春”主题,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词句的自主探究学习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活动中用以“语文之春”为主线,贯穿始终,用谈春、品春、赏春、唱春、画春、感春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探究的结果,进一步深化“热爱春天”的情感,在培养朗读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语文素养。本节课的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透过事物表象开掘课程资源,科学地将自然、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和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素养,而且,通过本次活动,还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知道一些与春有关的常识,学会用心观察、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并学会表达,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春天,走进语文里的春天去感受春之美。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和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七、教学准备
1.教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收集相关的资料;上课时做好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课件。
2.学生:(小组)确定小组的汇报展示方式以及组员的分工。利用课余时间合作进行汇报展示的准备;(个人)收集相应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记录整理。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利用导语,点明综合性学习的专题。
2.学习课文,体会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二)实施阶段
1.围绕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的方案。
2. 成立小组,选择研究内容及方法。
3. 自主探究,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方案。
(1)提出综合性学习内容、方式。
(2)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检查资料,指导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三)总结阶段
1.搭建平台,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对照目标,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设计意图:体现综合性学习新思维。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沟通了语文听说读写,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是一种综合化生活化的课程。本课例学生办报的精美设计,图文并茂的合理搭配,春天诗文的搜集与整理,学生阅读的品味与交流,无不是孩子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注重了读写吟唱协调的同时,还兼顾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本课活动过程] 汇报交流 展示阶段
一、识春——猜一猜、写一写
1.我知道大家很喜欢猜谜语,现在我就出两个字谜,大家猜一猜。
课件出示:①三人日出结伴行()②一夫跨日()
生猜。出事谜底:春
这个春字,它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个汉字就像一首诗,一个汉字反映一段历史,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咱们中国汉字辉煌的发展史(出示春的六种字体的演变)
师:你知道什么?(生讲。)你喜欢哪一种字体,在纸上写一写。(生写。)
那我们最常用的书写体就是楷体,现在能用你掌握的书写方法给大家展示一下吗?(生书空。)评价(很漂亮,谢谢!)。
2.师: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以你对这个字的认识,你可以组成什么词?(春天、春风、春雨、春季、春节、春花、春草……)
刚才你们组的这些词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的自然现象或物象的名称。那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就是----春季,看,春天已派她的使者来了——出示春姑娘图片,配音:小朋友们,大家好!(学生回礼)瞧,咱们班的小朋友多有礼貌。这节课春姑娘就带你们走进“知春苑”,你若能顺利通过她的七关比赛,就能感受到春的美妙。同时还要看咱们的这三个大组(出示:春光无限组、春光明媚组、春光灿灿组)哪一组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以小红旗最多者获胜。
(设计意图:课前已通过调查、了解、查阅等方式已经搜集到了有关春的一些资料,同学们也已经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在进行的其实就是以“知春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展示。)
二、探究春天---说一说、赛一赛、记一记
第一关-----春季特点知多少
1.让我们跟随春姑娘的脚步,一起去探究春的秘密吧!
宣布比赛规则:每组一题,答对者,你们组就得一面小红旗,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正确者本组也可得小红旗。
教师课件展示(第一关-----春季特点知多少:1.说出春季的气候特点——2.你的家乡春季的气温是多少——3.今年的春季是哪一天开始、那一天结束的——4.说出春季的六个节气——5.说出关于春的谚语或俗语至少三句——6. 说出至少三句关于春的歇后语——7.说出五种在春季开放的花儿——8.说出五种在春天最常见的动物——9.春季里,人们必须要做的事有哪些,说出三件以上——10.春天里你能听到那些声音)(春天中有“隆隆”的春雷,“滴滴”的春雨,“唧唧唧”的燕子,“呱呱呱”的青蛙。)(师评价。)
2.由于春季的美好,古时的文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有很多对春的雅称,比如:初春,是指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季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
有人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4种之多,你还知道那些春的雅称?(学生说)
(若知道不多,师出示让学生阅读:春季春令春天开春春初孟春暮春晚春新春阳春仲春早春余春残春酣春熙春三春(孟春仲春季春)九春芳春青春青阳艳阳阳春苍灵"、淑节、昭节、等名称)
(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课题目的,自主地收集、表现、整理信息,并能根据情况传达信息,培养综合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竞赛的交流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了一次梳理,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
三、走进春天——看一看、说一说、对一对、背一背、读一读、
考一考、唱一唱、画一画、讲一讲、写一写
第二关——成语之春
导语: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让我们走进春天, 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春天风景动画图片,并伴着优美的钢琴曲)学生欣赏美丽春天的图片。
1.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生说。)(评价:说话的完整性、条理性)
2.师:在文学作家们的眼中,春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一片美丽的春色,你能用成语或四字熟语来展示春天在你心中的印象吗
(学生说)
3.师:描写春天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有角度地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绘春的成语。(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春寒料峭 春和景明 春光明媚 春光灿烂
春山如笑 枯木逢春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春笋怒发 春晖寸草 绿草如茵
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百花争艳 落英缤纷
(学生齐读成语,读出感情)
4.小竞赛:根据意思说成语或熟语。出示句意—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启发想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倩,用身心来感受春天。引导学生在读词中品味,体会春天的美丽,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读词,感受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
第三关——话春联
1.说起文人墨客,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性格各异,爱好不同,文风迥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偏好,那就是对春情有独钟。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多与春有关的对联、古诗都值得我们去品读。(课件出示:话春联)
出示一副春联: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学生读,说一说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还知道那些春联?(学生说)从哪里知道的?(师评价 注意搜集途径)
3.谁能就春联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学生出(在三个以内)
你们能说这么多春联,那知到春联有什么特点吗?(对仗工整、押韵、贺春,表祝福)
(设计意图:在这里,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影响,求得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了探究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第四关——吟春诗
1. 春季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古人的诗文中也是备受宠爱,现在我们就踏着诗人、文人们的足迹去书本中品读春天。
(吟春诗)(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
师:生读 读出感情
2.你还知道那些?
(学生若说不上,师出示几句学生阅读)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春草)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花、春水)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春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春雨)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柳)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花)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草、春鸟)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花、春草)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花、春泥)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雨、春柳)
3.春天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沉醉于这美丽的春光中吧!
(诗中春,画中春)
出示一幅画:春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生说)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境表现的是哪一首古诗的内容吗?(学生说)
出示诗配画,学生读,个体读,集体读。指导读出韵味。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写春、吟春、赞春、盼春这都是市人大写作意象。还有哪些写春的古诗?(学生说。)
喜欢古诗文里的春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吟春诗”系列活动中,逐步加深学生对“古诗韵”的感悟,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五关——品春美
1.不仅是古人好春,今人也以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极尽渲染之力去描绘着春天,赞美着春天。
课件出示:现代作家 朱自清的《春》配乐朗读
画面美不美?诵读美不美?文章美不美?(美在哪里?)
2.你还读过哪些写春的美文?(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小诗美文)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赞叹之情由学生的心田悄然而生。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之下,学生升腾起亲近本文的欲望,此时,我抓住这一教育挈机,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的主动性。
过渡:不是只有作家用文字来赞美春天,那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也用自己的方式来歌咏春天、描绘春天。
第六关——唱春乐
1.导语:当你走出户外,又见桃红柳绿、又听鸟语花香时,你的心中不禁 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唱出春天的赞歌!出示:唱春乐
播放《春天在哪里》原唱——跟唱——演唱
2.孩子们,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生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课成为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的课程。)
第七关——画春景
1.课前,同学们通过找春天,已把自己眼睛里看到的春天画成了一幅画,现在请大家拿出来。
(设计意图:做图画“春天印象”,好像是美术课,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并将口头介绍内容与作文联系起来了,让学生看到画就能用文字描述出来,阅读文章善于在大脑中再现画面,即“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2.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画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此活动允许率性而为,培养学生在探索与求知中的大胆和自信,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第八关——抒春情
1.到此为止,大家对春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几句话,还可以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凭借自己的兴趣,发现了春天的特征,亲身体验到春天的魅力,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通过看、说、演、唱、画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语文这种课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阶段设计: 评价总结 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将未做完的事或还想做的事落实 ,使活动进一步延伸。 1.展示作品,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作品布置一个以“知春苑”为主题的园地,美化生活和学习环境。(绘画、树叶粘贴画、手抄报、照片等。)
2我们通过汇报交流和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了春天的特点。 课后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把你看到的和想的写出来,完善成文。
3.完成三个评价表(自评、互评、师评)。
4.谈谈在本次活动中收获。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既体现了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合作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综合学习的连续性。通过作品的集结出现,学生会主动探究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知识区趋于综合,切实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综合目标。)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