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07: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二)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对象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学生在前面已经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所以针对这一具体内容,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撕纸玩轴对称图形,学生对这一内容非常感兴趣。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1、例2和例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①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②如果给你一张纸,你打算怎么玩这张纸 ……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这张纸 看好了,先对折,对折后有一条折痕(板书:折痕),然后从折痕处撕开。怎么样,想试一试吗 (把教师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自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仔细观察你的作品,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我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线,有一条折痕,两边完全一样,完全重合)板书:轴对称图形
提问:为什么你觉得你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谈话:轴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而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4)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5)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2: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3: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2题。
  2、课外作业: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其实,大自然对于轴对称的创造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蓝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轴对称的足迹。看那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和蜻蜓,那翱翔天际的大雁和白鸽。就让我们在幽雅的音乐声中做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前已经学习过了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可能已经遗忘。所以课的一开始,设计了教学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特别是教师画对称轴的画法为学生画对称轴做了示范。这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的画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授的内容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折纸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思考。教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测,以便在不同情况下实现难点的突破。教师的示范作图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对对称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试一试中,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和作图。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评议时关注后进生的认知状况,启发他们通过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在练习的这个环节中,练习的操作程序清楚,而且题目讲解到位。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很多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比如为学生准备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太小,以致于在教学反馈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根本看不到上面学生展示的作品,其实教师这时可以使用事物投影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且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沉闷,没有平时的课堂氛围好,经教研员分析是教师对学生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太少,导致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在上完课之后,我努力尝试了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果然有不同反响。看来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时多上一些教研课,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