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70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抗日义勇军 D.中国人民八路军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中国工农红军,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抗日义勇军,不符合题意;
D.中国人民八路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B.新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政协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国务院,不符合题意;
C.国家主席,不符合题意;
D.全国政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工业化建设运动 B.民族团结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资本主义改造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工业化建设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民族团结,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提出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主要是因为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符合题意;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A.焦裕禄,不符合题意;
B.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C.雷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1960年参加石油大会战,克服艰难险阻,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建国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拨乱反正的深入
C.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题意;
B. 拨乱反正的深入 ,不符合题意;
C.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献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不符合题意;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9.(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 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不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不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显示购物要凭借票证,图二商品任意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0.(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不符合题意;
B. 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总有一些地方站在时代潮头,见证中国的发展。下列城市曾经站在时代潮头,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深圳 C.长春 D.厦门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珠海,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进行管理,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长春,不符合题意;
D.厦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中共十二大,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
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符合题意;
C.扩大企业自主权,不符合题意;
D.开放开放上海浦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1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将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
A.十三大和十六大 B.十四大和十七大
C.十六大和十九大 D.十五大和十八大
【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解析】【分析】A.十三大和十六大,不符合题意;
B.十四大和十七大,不符合题意;
C.十六大和十九大,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下面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2017年相对的方框内应填写( )
A.解放思想、打开国门 B.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A.解放思想、打开国门,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不符合题意;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时间即会议内容,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和平统一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A.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D. 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7.(2021八下·东坡月考)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排除;
C 项不属于“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排除;
D 项是发生在2008年,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九二共识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18.(2020·石景山模拟)分析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 B.人民解放军装备渐趋先进
C.人民解放军指挥更加成熟 D.人民解放军作战愈加勇敢
【答案】A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追根溯源,人民陆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现已拥有一支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
A项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是分析题干图片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支由多军种组成的强大国防力量为依托,考查军队现代化建设。注意掌握人民解放军军种的日益完备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
19.(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边卡片中“贡献”一栏应填写(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大国协调与合作主张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提出大国协调与合作主张,不符合题意;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强权即公理”局面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A.巴黎和会,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会议,不符合题意;
C.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等精神,并没有出现“强权即公理”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材料中令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和悲伤的事是( )
A.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中国收回台湾
C.中国在联合国获得合法席位 D.中日建交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
B.中国收回台湾,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美国阻挠中国的重大失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日建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72年10月,中国《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日本首相的名字是( )
A. 伊藤博文 B.松井石根 C.广田弘毅 D.田中角荣
【答案】D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A.伊藤博文,不符合题意;
B.松井石根,不符合题意;
C.广田弘毅,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才有了日本首相在1972年国庆电贺中国的情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双边外交 B.一边倒外交
C.国家统一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双边外交,不符合题意;
B.一边倒外交,不符合题意;
C.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外交即关注大国,有注重周边,还兼顾发展中国家,进行多边外交,这体现的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总布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1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1年前是1970年,这一年的4月24日,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不符合题意;
C. 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不符合题意;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计算出时间,再拿它来识记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回答。
2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一颗伟大、高尚而朴实的心灵停止了跳动,离开了他深爱的稻田和人民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停止了呼吸,但他却在历史上生根发芽,长成了永恒。”材料中的“他”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淦昌 D.钱学森
【答案】A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离开了他深爱的稻田和人民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停止了呼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70年代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屠呦呦,不符合题意;
C.王淦昌,不符合题意;
D.钱学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多次选择中国人和事作为封面,向世界描述着中国,也未停止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让我们透过“西洋镜”,回望那些曾经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中国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1977年:悲观审视,遥望“恐怖中国”。
【1950年】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周刊封面,红色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了痛击。”
【1958年、1967年】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一穷二白。
1978~1998年:喜忧参半,几度“垂青”邓小平。
【1978年、1985年】从1978年12月底到1979年2月初不到一个半月,邓小平连续三次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并先后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评为该刊“年度风云人物”,在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的文章序言中,记者第一次用一种毫不吝于赞美的句式开场:“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
1997~2019年:浓墨重彩,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2007年】2007年的《时代》周刊上,《中国:一个王朝的黎明》的封面以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左下角写着:当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无法脱身时,一个新的超级权力已经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
【2009年】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如今习近平已是第6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为《时代》周刊撰文评价习近平称:“习近平的成功关乎中国以及世界的命运,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将这种经济实力转变为……全球秩序。”作为站在时代交汇点上的领导人,习近平当仁不让地成为带领中国实现伟大梦想的掌舵者。
(1)“最强大的国家遭受了痛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本期《时代》周刊封面的背景带有对中国误读的偏见,这说明了什么?
(3)这两期《时代》周刊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两度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美关系如何?
(5)2007年,中国执政的领导人是谁?他治国理念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这期《时代》周刊的背景喻示着什么?
(6)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了哪些努力?(写出两点即可)
(7)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
(8)70年里,《时代》周刊对中国的叙述有偏差,也有真相,透过《时代》周刊70年里几经调整的视角,中国入选的封面人物、年度人物及事件串联起来的历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1)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失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胡锦涛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也喻示美国的相对力量在下滑,中国的强大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
(6)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强大的国家指的是美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半岛,轰炸中国东北,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痛击美军,美国遭遇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时代》周刊封面的背景带有对中国误读的偏见, 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7年,文化大革命让国内出现了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得 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7年,中国执政的领导人是胡锦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他治国理念的核心内涵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期《时代》周刊的背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 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失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 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 胡锦涛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也喻示美国的相对力量在下滑,中国的强大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
(6)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的1到4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5)本题的前两问,都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回答;
(6)(7)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的提示信息及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短文内容需包含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六例即可)及其影响,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对联分别显示的是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回归,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事件的影响,最后谈谈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拟出题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最后写出感悟,写作时注意做到史实准确,字数300字左右。
1 / 1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70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抗日义勇军 D.中国人民八路军
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政协
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工业化建设运动 B.民族团结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资本主义改造
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7.(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建国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拨乱反正的深入
C.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8.(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献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9.(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 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0.(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总有一些地方站在时代潮头,见证中国的发展。下列城市曾经站在时代潮头,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深圳 C.长春 D.厦门
1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
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将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
A.十三大和十六大 B.十四大和十七大
C.十六大和十九大 D.十五大和十八大
1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下面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2017年相对的方框内应填写( )
A.解放思想、打开国门 B.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1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和平统一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7.(2021八下·东坡月考)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8.(2020·石景山模拟)分析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 B.人民解放军装备渐趋先进
C.人民解放军指挥更加成熟 D.人民解放军作战愈加勇敢
19.(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边卡片中“贡献”一栏应填写(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大国协调与合作主张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强权即公理”局面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1.(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材料中令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和悲伤的事是( )
A.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中国收回台湾
C.中国在联合国获得合法席位 D.中日建交
22.(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1972年10月,中国《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日本首相的名字是( )
A. 伊藤博文 B.松井石根 C.广田弘毅 D.田中角荣
23.(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双边外交 B.一边倒外交
C.国家统一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4.(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1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25.(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一颗伟大、高尚而朴实的心灵停止了跳动,离开了他深爱的稻田和人民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停止了呼吸,但他却在历史上生根发芽,长成了永恒。”材料中的“他”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淦昌 D.钱学森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多次选择中国人和事作为封面,向世界描述着中国,也未停止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让我们透过“西洋镜”,回望那些曾经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中国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1977年:悲观审视,遥望“恐怖中国”。
【1950年】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周刊封面,红色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了痛击。”
【1958年、1967年】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一穷二白。
1978~1998年:喜忧参半,几度“垂青”邓小平。
【1978年、1985年】从1978年12月底到1979年2月初不到一个半月,邓小平连续三次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并先后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评为该刊“年度风云人物”,在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的文章序言中,记者第一次用一种毫不吝于赞美的句式开场:“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
1997~2019年:浓墨重彩,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2007年】2007年的《时代》周刊上,《中国:一个王朝的黎明》的封面以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左下角写着:当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无法脱身时,一个新的超级权力已经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
【2009年】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如今习近平已是第6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为《时代》周刊撰文评价习近平称:“习近平的成功关乎中国以及世界的命运,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将这种经济实力转变为……全球秩序。”作为站在时代交汇点上的领导人,习近平当仁不让地成为带领中国实现伟大梦想的掌舵者。
(1)“最强大的国家遭受了痛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本期《时代》周刊封面的背景带有对中国误读的偏见,这说明了什么?
(3)这两期《时代》周刊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两度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美关系如何?
(5)2007年,中国执政的领导人是谁?他治国理念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这期《时代》周刊的背景喻示着什么?
(6)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了哪些努力?(写出两点即可)
(7)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
(8)70年里,《时代》周刊对中国的叙述有偏差,也有真相,透过《时代》周刊70年里几经调整的视角,中国入选的封面人物、年度人物及事件串联起来的历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7.(2021九上·二道开学考)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的提示信息及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短文内容需包含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六例即可)及其影响,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中国工农红军,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抗日义勇军,不符合题意;
D.中国人民八路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B.新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国务院,不符合题意;
C.国家主席,不符合题意;
D.全国政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工业化建设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民族团结,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提出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主要是因为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符合题意;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A.焦裕禄,不符合题意;
B.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C.雷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1960年参加石油大会战,克服艰难险阻,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题意;
B. 拨乱反正的深入 ,不符合题意;
C.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不符合题意;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9.【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不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不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显示购物要凭借票证,图二商品任意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0.【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不符合题意;
B. 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1.【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珠海,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进行管理,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长春,不符合题意;
D.厦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中共十二大,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3.【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符合题意;
C.扩大企业自主权,不符合题意;
D.开放开放上海浦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解析】【分析】A.十三大和十六大,不符合题意;
B.十四大和十七大,不符合题意;
C.十六大和十九大,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A.解放思想、打开国门,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不符合题意;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时间即会议内容,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A.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D. 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排除;
C 项不属于“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排除;
D 项是发生在2008年,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九二共识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18.【答案】A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追根溯源,人民陆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现已拥有一支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
A项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是分析题干图片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支由多军种组成的强大国防力量为依托,考查军队现代化建设。注意掌握人民解放军军种的日益完备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
19.【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提出大国协调与合作主张,不符合题意;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A.巴黎和会,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会议,不符合题意;
C.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等精神,并没有出现“强权即公理”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1.【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
B.中国收回台湾,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美国阻挠中国的重大失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中日建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2.【答案】D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A.伊藤博文,不符合题意;
B.松井石根,不符合题意;
C.广田弘毅,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才有了日本首相在1972年国庆电贺中国的情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3.【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双边外交,不符合题意;
B.一边倒外交,不符合题意;
C.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外交即关注大国,有注重周边,还兼顾发展中国家,进行多边外交,这体现的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总布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1年前是1970年,这一年的4月24日,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不符合题意;
C. 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不符合题意;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计算出时间,再拿它来识记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回答。
25.【答案】A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离开了他深爱的稻田和人民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停止了呼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70年代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屠呦呦,不符合题意;
C.王淦昌,不符合题意;
D.钱学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6.【答案】(1)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失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胡锦涛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也喻示美国的相对力量在下滑,中国的强大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
(6)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强大的国家指的是美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半岛,轰炸中国东北,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痛击美军,美国遭遇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时代》周刊封面的背景带有对中国误读的偏见, 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7年,文化大革命让国内出现了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得 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7年,中国执政的领导人是胡锦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他治国理念的核心内涵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期《时代》周刊的背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 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失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 西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慌和中美关系的敌对状态。
(3)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当时国内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和巨大损失。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启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 胡锦涛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喻示中国不断崛起强大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也喻示美国的相对力量在下滑,中国的强大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
(6)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的1到4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5)本题的前两问,都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回答;
(6)(7)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略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对联分别显示的是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回归,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事件的影响,最后谈谈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拟出题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最后写出感悟,写作时注意做到史实准确,字数300字左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