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14: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多样文化,交流互鉴
单元导读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习近平
世界因多彩而美丽,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他,被高尔基称赞为“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被后人赞誉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就是狄更斯。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他杰出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作者作品
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主旨归纳





环境描写

叙述视角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相关知识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作品介绍
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关系图
大卫·科波菲尔
贝西姨婆
克莱拉
谋德斯通
及其姐姐
佩格蒂
及其家人
斯蒂福斯
艾米丽
汉姆
爱格尼丝
威克菲尔
希普
朵拉
米考伯
及其家人
《大卫·科波菲尔》主要人物
常识——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第二课时


·




(一)小说三要素之
情节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明确: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
展开情节。节选部分,米考伯一家的
遭遇是“我”搬去他家之后展现出来的,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前情回顾
1.迅速浏览课文,结合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 :
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开端(6—23段):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多年后回顾这一段经历,“我”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速读全文,理清情节
(二)小说三要素之
人物


·




(节选)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
米考伯先生——房东。
“我”——整部小说的主人公,童工
昆宁先生——账房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太太——房东太太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1.米考伯
小说是如何刻画米考伯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外貌、肖像、神态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总结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
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④细节描写,写出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的负债者。
米考伯先生的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图圈。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小结: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
但他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米考伯”一词已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词意是:米考伯式的人物,无远虑而老想着走运的乐天派。
米考伯太太形象总结:
小结: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的人物形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对于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夸张,评论家褒贬不一。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狄更斯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却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是扁平的,“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你觉得作家塑造的“扁平人物”是真实的吗?塑造“扁平人物”有意义吗?你是如何看待“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分类与价值的?请结合具体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简单、静止;
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二)小说三要素之
环境


·




请画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从货行、米考伯住宅监狱三处场所的环境描写中选择一处,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货行的描写:
①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
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大量使用童工,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它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揭示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环境描写
(2)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①“破破烂烂”“全都空空的”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迫;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作了铺垫;
③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3)对监狱的描写:
①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②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③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环境描写
4.环境归纳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货行、米考伯家、监狱等环境。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环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而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作用:
(1)从社会背景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交待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2)从自然环境本身:渲染气氛,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
(3)从人物角度:
①心情暗示 体现人物内心活动②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
(4)从情节角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从主题角度: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主旨


·




1.结尾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1)明确: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活苦难与困境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信心,能够拥有自强不息的勇气,能够怀有善良与真诚。同时,也说明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
归纳主旨
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不管处在何时,都要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塑造大卫“孤儿”这一人物形象?读完你有怎样的感悟?
(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感悟:
感悟1: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如果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绩是更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爱。
感悟2: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
感悟3:从大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之中,拥有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