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
一、单选题
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正确的是
A. B. C. D.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A.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两大小相同的透镜,当一束平行光沿它们的主光轴照射,在另一侧放上光屏,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亮点,同时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上的亮点到透镜的距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透镜都是矫正近视眼的透镜
B. 甲、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甲的焦距小于乙的焦距
C. 如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它们外,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甲的像距要大些
D. 相同大小的凸透镜,越厚的凸透镜焦距越大,说明其折光能力差
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
A. 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B. 在森林里绝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C. 由于沉迷网络,小明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D.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A. B.
C. D.
今年月日是全国第个爱眼日。国家卫健委以“视觉,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为宣传主题,关爱眼健康,尽享新视界。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中正确是
A.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根据如图所示现象,可以判断该侦探手持的是一枚
A. 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 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 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 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王是远视眼 B. 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三棱镜
二、填空题
成年人的眼睛患近视眼,应配戴装有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眼睛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带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人眼对光的作用类似于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则此眼睛是
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需要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同学们课间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______填“厚”或“薄”,晶状体的______发生变化,远处的景物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佩戴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示中,是近视眼原理图的是______图,能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的是______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的_________像。
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填“前”或“后”。
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_透镜。
小刚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烧瓶的后壁相当于______,着色液体则表示______。
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______眼模型,乙是______眼模型,丙是______眼模型。
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合适的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合适的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由图知,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则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说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是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
故选:。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晶状体变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远视眼晶状体变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学习过程中,要理解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才能更好的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4.【答案】
【解析】解:
A、由图可知,这两个透镜都能会聚光线,为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甲、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则甲的焦距为,乙的焦距为,故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故B错误;
C、如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它们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故甲的像距要大一些;故C正确;
D、相同大小的凸透镜,越厚的凸透镜焦距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故D错误。
故选:。
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凸透镜焦距越大,会聚能力更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
【解析】解: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所以显微镜的物镜不同于普通的放大镜,故A错误;
B、雨水进入饮料瓶后能够透光,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不是凸面镜,该“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故B错误;
C、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离墙较近即像距较近,物距较远,墙壁相当于光屏,按题中所述方法操作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墙上能看到窗户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
解决本题需掌握: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本题考查了透镜知识的应用,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6.【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之一,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老花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解答】
因为奶奶的眼镜是老花镜,由凸透镜成像特点之一,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选项符合;
选项成缩小的像,不符合,选项成等大的像,也不符合题意;
又因为奶奶的老花镜度数更深,即看到的图象应该更大,由图可知,选项符合。
故选A。
7.【答案】
【解析】解:、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正确,A错误。
、乙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CD错误。
故选:。
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8.【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被放大的眼睛,属于凸透镜成像,故该侦探手持的是一枚凸透镜,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方法以及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难度不大。
9.【答案】
【解析】解:
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了解近视眼镜的特点,以及凹透镜的特点,并能与其实际应用相结合,是顺利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选:。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掌握。
11.【答案】凹透
【解析】解:来自远处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成像,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凹透。
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2.【答案】前方 凹
【解析】解:近视眼的原因是眼睛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这样,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前方;凹。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前后方过长引起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来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凸透镜 近视 凹透镜
【解析】解: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说明眼睛的会聚能力变强,该眼睛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凸透镜;近视;凹透镜。
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调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时,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该题考查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方法,既提醒青少年注意用眼健康,又考查了物理知识,是一道好题。
14.【答案】薄 焦距 缩小 凹
【解析】解:同学们观看远方时,此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发生变化,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晶状体的厚度变大,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薄;焦距;缩小;凹。
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来矫正。
本题考查人眼的成像原因,包括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15.【答案】甲 乙
【解析】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答案为:甲;乙。
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
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此题主要考查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要对近视镜的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答案】缩小;实;注入;前;凹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对光的偏折程度大,为模拟近视眼,应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了;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在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可以通过凹透镜矫正。
17.【答案】晶状体 视网膜 玻璃体 正常 近视 远视 乙 焦距 凹 丙 焦距 凸
【解析】解: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中液体相当于玻璃体;
光线经过凸透镜正好汇聚在玻璃后壁,说明物体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故甲是正常的眼睛;乙图物体不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所以乙是近视眼模型,丙图物体不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后面,所以丙是远视眼模型,丙是远视眼模型;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即在乙模型前加一个薄厚或度数合适的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由图可知,物体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矫正远视眼,就要对光线进行会聚,即需要带凸透镜;即
在丙模型前加一个薄厚或度数合适的凸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晶状体;视网膜; 玻璃体;正常;近视;远视;乙;薄厚;凹;丙;薄厚;凸。
解答本题需掌握: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