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气体的收集等。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如天平、量筒的使用)
2、根据你的经验,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一、化学实验安全
请大家注意: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了解安全措施。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药品取用方法
▲(二)物质加热方法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
四、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
原理和方法,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不得大声喧哗。
4、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洗净,整理清洁实验台。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了解安全措施。
二、了解安全措施。
二、了解安全措施。
二、了解安全措施。
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标志规范:
1) 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设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
2 ) 标志的图形: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
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3 )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
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4 )标志的使用: 1> 标志的使用原则: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 以上的危险性时, 应用主
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2> 标志的使用方法: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炼油中;
(2)白磷放在水中;溴用水封;
碘易升华,石蜡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棕色瓶中
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碱放在带橡皮塞的试剂
瓶中。
3、一些偶然事故的处理:
(1)少量酒精及有机物燃烧的处理?
(2)金属Na、K及白磷着火如何灭火?
(3) 汞(水银)洒落地如何处理?
(4)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5) 1)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2)浓碱溅到皮肤上
3)酸液或碱液入眼?
(1)湿抹布盖灭,灭火器灭火,沙土灭火等。
(2)沙土灭火(3)硫磺覆盖(4)略
(5)1)先用干净的干抹布擦,再用水冲洗,最后用 3%NaHCO3溶液中和。
2)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0%硼酸中和。
3) 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
(一)药品的取用方法
1、安全性原则;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不能用手接触,用鼻子闻,品尝味道。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3、保纯性原则:防止试剂之间交叉污染,用胶头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适量性原则;固体以盖过试管底,
液体1-2mL。
1、固体的取用
2、液体的取用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药品的取用方法
(二)物质加热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试管中物质加热
3、给烧杯、烧瓶、锥形瓶等大底玻璃仪器加热时
必须隔着石棉网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
2、向上排空气法:O2、CO2、SO2、Cl2等
3、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
1、排水法: O2 、H2等
四、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
措施
1)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2)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
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
3)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
与皮肤接触;
4)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记住
1).不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2).不要随意丢弃
3).不要拿出实验室
不过第一条有特例:例如在切割完钠后,要将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原则:
废液
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酸或碱
中和原理
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碱、废酸混和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还原原理
分别收集,查明废液化学性质,将一种废液分多次少量加另一种废液中。
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
沉淀、提取或深埋
必须待用一系列方法处理至达到一定标准方可排放
有机物
萃取、深埋或焚烧、回收
烟雾污染、回收
3、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
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
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练习
课件制作人:扶余一中 化学组 郑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