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一本通 第二部分:九年级下册名著 课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名著一本通 第二部分:九年级下册名著 课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20: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名著一本通
第二部分:12部必读名著课课练
九年级下册名著《儒林外史》中考出境指数★★★★
重难点讲解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也介绍了一些在功利面前心如止水的人物,表现了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作品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讽刺”的历史;
《诗经》里的“讽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庄子》里的“讽刺”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二、欣赏“讽刺”的手法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
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
当范进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时,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三、领会“讽刺”的精髓。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开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足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习惯了,虽也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经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吴敬梓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以主观偏见去遮盖对象的丰富内容。整篇小说虽以描写反面人物、揭露反面现象为目的,但并没有因要显露出描写对象的戏剧性,而忽视人物的客观真实性。在他笔下,讽刺对象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综合因素的人物,恰恰是这样,讽刺才更真实、深刻。
通关演练
常识记忆
1.(真题引路2019★湖北襄阳)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 另一人是 。 (1 分)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 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
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 的笔法。 (3分)
答案:周进、儒生 人生理想 讽刺幽默
2.新题模拟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为国争光的问题。
B.美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鲁直率,爱憎分明。
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A. 《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选项错误。B.夏洛蒂是英国作家。选项错误。 C. 李逵绰号“黑旋风”。选项错误。故选D。
3.新题模拟
《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4分)
【答案】 长 章回体讽刺 吴敬梓 敏轩 安徽省全椒 文木老人 清代
【解析】 吴敬梓,字粒民,号敏轩,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内容理解
1.(真题引路2021★江苏连云港)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1~14题。(11分)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3分)
答:
(2)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3分)
答: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3分)
答:
(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2分)
答:
【答案】
(1).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语言描写。匡超人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新题模拟
你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A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著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A拿到监里,坐著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范进中举 范进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B.儒林外史 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C.范进中举 杨执中人狱原因 D.儒林外史 范进入狱原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和故事情节的能力。
A. 选文出自《儒林外史》,选文中“老阿呆”指杨执中;
C. 选文出自《儒林外史》,所写事件是“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而非“杨执中人狱原因”;
D.选文所写事件是“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而非“范进入狱原因”;故选B。
3.新题模拟
作者将小说取名为《儒林外史》有着特殊的含义。请你以第三回中“范进中举”的内容为例,具体谈谈对“儒林外史”这个书名的理解。
答:
【答案】 示例:“儒林”指的是读书人,“外史”是与“正史”相对而言的,这本书记载了许多不被正史所记载的读书人的形象。就像范进这样一个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的读书人,中了举之后喜极而疯、丑态毕露。这样的读书人形象与对封建科举制度批判的态度是与正史中所记载的是完全不同的。
【解析】 在《儒林外史》中: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如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这与“正史”是完全不同的。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可据此作答。
分析评价
1.(真题引路2021★甘肃定西)
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答: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名著的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果认为《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则可以列举范进等反面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果认为《儒林外史》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的观点,可以联系王冕和杜少卿等正面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
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2.新题模拟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采用高潮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请你选择书中一个人物, 概括他的典型事例,并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答:
【答案】 严监生;严监生临死之时,由于屋里的油灯里有两个灯芯,觉得浪费了油而一直咽不了气,直到家人剪掉一根灯芯才咽气。塑造了一个吝啬至极,严监生;严监生性格也极具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前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最典型的是 严监生,他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评价时注意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分析。
3.新题模拟
《儒林外史》中六合的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说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而迟衡山却称杜少卿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评价?为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答案】 示例1: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给他给杨裁缝母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
示例2: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还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原著情节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观点倾向于前者,可从他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钱银用尽时只会靠变卖家产等角度来答。如答观点倾向于后者,可从他讲求孝道,乐善好施而不求回报,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挑战朱熹等角度作答。一定要联系到相关情节。
专题探究
1.(真题引路2021★j江苏南京)
“学者先要会疑。”图图读书时常常质疑,下面是他提的一个问题及提问原因。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分享了你的质疑。
图图读的名著:《朝花夕拾》
他提出的问题:鲁迅先生对儿时所受的教育究竟持什么态度呢?
提问的原因:我发现,一方面小鲁迅颇不自由,他在特别想看五猖会时,被父亲勒令背书,很痛苦;另一方面他又蛮自由,可以在三味书屋趁老师不备偷跑进后园游乐,很开心。
你阅读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的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的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儒林外史 作者对范进的这个人持什么态度呢? 范进中举这一情节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但是我发现范进中举后,对曾经对他辱骂的胡屠户并未有不合分寸的行为,甚至赏银给胡屠户,可见他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2.新题模拟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选A。 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B。 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从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
(2)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以看出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3.新题模拟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儒林外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虞育德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郭铁山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我理解:④______。
①______形象 杜少卿沈琼枝虞育德 ②______形象 牛浦郎潘三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进周进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庄绍光③______
答: ① ②
【答案】 ①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②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③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④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儒林外史》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 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从类别上分析,“杜少卿、沈琼枝、虞育德”都是正面形象;而“牛浦郎、潘三、严监生”都是反面形象。不屑科考的形象除杜少卿、庄绍光外,还有王冕。 我的理解可从这样分门别类的整理的好处的角度作答。 如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社会现实,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九年级下册名著《简爱》中考出境指数★★★
重难点讲解
该书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长大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坚毅的性格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爱情的故事。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他们勇于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①全书大量运用心理描写,富有激情和诗意;②以第一人称叙述,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③具有浓郁的抒彩,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始终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地悬念设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本部作品着重从以下几方卖弄着手
一.、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内涵。如《简·爱》作者所处的时代,英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但当时英国女性还是男权社会的附庸。作者以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来抒发她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颠覆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女性婚姻以追求财富地位为目的的价值观,成为19世纪初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权运动的先声。
二、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植根于它的文化土壤。《简·爱》中,经常涉及到欧洲的历史、地理、文学等内容,常引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剧作等古代名著,偶尔使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这些都彰显了作者的人文素养,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关注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人称来讲故事,其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前者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后者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如《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善良、纯真的眼光,折射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如《简·爱》,作者以手写心,句句发自肺腑,字字血泪凝成,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热情的火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四、体会小说的语言。
外国小说,特别是欧美小说,原文语句一般比较长,表意比较繁复,翻译成汉语也不免留下原作的痕迹,阅读时要仔细推敲,明晰语句的含意。
五.选择好的版本阅读。
大部分世界文学名著,都有多个译本,阅读前可以查阅一些图书评论或专家推介的资料,选择好一些的版本来读。
通关演练
常识记忆
1.(真题引路2019★贵州安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在桑菲尔德庄园,她爱上了男主人,虽然地位悬殊,她却敢于追求爱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①材料中的“她”是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她”的名字是:
②这部外国文学名著的作者是:
答案①简·爱 ②夏洛蒂·勃朗特
2.新题模拟
《简·爱》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
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 ,与主人 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答案】 夏洛蒂·勃朗特 舅母 家庭教师 罗切斯特
3.新题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
“简,安静点,别这么挣扎,像个在绝望中撕碎自己羽毛的疯狂的野鸟似的。”
“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运用我的独立意志离开你。”
我再做了一次努力就自由了,我笔直地站在他面前。
“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享权都奉献给你。”
“你在演一出滑稽戏,我看了只会发笑。”
“我要你一辈子都在我的身边—一做我的第二个自己和最好的人间伴侣。”
“对于那种命运,你已经做出了你的选择,那就得遵守。”
(1)以上文段出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这里是女主人公简·爱与男主人公_________的对话。
【答案】 罗切斯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简·爱》有关的文学常识。
内容理解
1.(真题引路2019★四川)
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方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地隔开,我怕那根联系的弦会绷断;我有一种紧张的想法,到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至于你,——你会忘了我吧。
(1)选段中的“我们”是指简·爱和 。(1分)
【答案】 罗切斯特
【解析】 选段节选自《简·爱》第十八章,引用部分为罗切斯特先生对简刻骨铭心的爱的表露。故“我们”指简·爱和罗切斯特。
(2)什么样的女性才最美?试结合简·爱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答案】 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
【解析】 《简·爱》讲述的是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始终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简·爱敢于反抗、勇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形象。
2.新题模拟
《简·爱》中里德太太派人把简·爱从桑菲尔德庄园接回家,向简·爱进行了忏悔。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她停住了。“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她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那样我也许会好过些,但是,向她低声下气实在使我痛苦。”
请问她说的“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指哪两件事?
答:
【答案】 两件事指:一是违背了向里德先生许下的把“我”当作自己孩子抚养长大的诺言; 一是瞒下三年前“我”的叔叔给“我”的信(信中说要将遗产全部留给“我”),并回信骗说“我”已经死在孤儿院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考查对《简·爱》的阅读理解。
3.新题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她反击道:“我没有骗人,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我早就该告诉被人说‘我爱你了’,但是我要声明,世上除了约翰之外,你是我最恨的人。把这本撒谎者的书拿去吧,拿去给你亲爱的乔治安娜,她是个十足的撒谎者,而我并不是”。
这是简·爱对里德舅妈所说的话,发生了什么事情,简·爱才这样说呢 由此看出简·爱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答案】 简爱被舅妈送到雷沃德学校,临走前舅妈对她进行人格侮辱。由此看出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解析】 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分析。结合“我没有骗人,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我早就该告诉被人说‘我爱你了’,但是我要声明,世上除了约翰之外,你是我最恨的人。把这本撒谎者的书拿去吧,拿去给你亲爱的乔治安娜,她是个十足的撒谎者,而我并不是”分析,这是简·爱反驳里德太太的话。被简·爱反驳的里德太太恼怒,最后下定决心送走简·爱。送到雷沃德学校。由此可以看出简·爱自尊自主,追求自由平等,一直坚定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尊严,具有反抗精神。
分析评价
1.(真题引路2019★山东临沂)
《简·爱》中的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均性格鲜明,个性突出,但结局各异。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限20字以内),并简要概述其结局(限30字以内)。
答:
【答案示例】:简·爱
性格: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
结局:她最终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和受伤致残的罗切斯特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生活。
2.新题模拟
育才中学组织九年级学生阅读《简·爱》,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简·爱》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夏洛特·勃朗特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⑵阅读“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文字,说说你能从这段精彩的表白中读出什么。
答:
【答案】 简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同时也透露出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解析】 这是简·爱的一段精彩的回答,语言描写,通过语言可以看出简是一个追求自由、维护尊严的女性;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着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
⑶简·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旋律”,一是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请你写出另外一个“旋律”,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
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旋律: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
阐述:在桑菲尔德庄园,她坚定的捍卫自己独立人格和尊严,并勇敢的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解析】 简·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旋律”:一是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另一个是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阐述的内容可概括结合作品的内容分析解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新题模拟
“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牧师抬起头望着说话的人,张口结舌地站在那儿,教堂执事也一样。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脚下发生了一次地震似的。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文中所写到的“存在着障碍”指的是什么事情?从全书看,简·爱具有怎样的人格品质?
【答案】 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勇敢,坚强,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简·爱》的阅读理解。文段中的“障碍”指阻止罗切斯特和简爱结婚的事情,由书中内容可知,这个障碍是罗切斯特已有妻子。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专题探究
1.(真题引路2016★浙江)
人,常常在行走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小王子离开了自己的星球,简·爱曾离开桑菲尔德庄园。请你选择“小王子”或“简·爱”,写出他(她)离开的原因及行走对其人生的意义。(3分)
我选择
【答案】 示例:我选择小王子,他离开的原因是与玫瑰花发生了矛盾,离开后行走的经历让他懂得了责任、爱、理解等。
示例:我选择简·爱,她离开的原因是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表明自己有自尊心、有独立人格,离开后她才发现自己真正爱的还是罗切斯特,明白真爱的可贵。(3分,原因1分,意义2分,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有两个答点,一是简述情节点“离开的原因”,二是理解人物精神思想“对其人生的意义”。回顾作品内容,找到相关的情节解答第一答点。根据人物行为活动分析人物形象来解答第二答点。
2.新题模拟
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答案】 参考示例: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准备与罗彻斯特结婚,但幸福刚一露头就消失了,逼得简·爱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 当罗彻斯特破产了,他们却举行了婚礼。 波澜起伏的情节,一定会吸引你,让你体会到阅读《简·爱》的乐趣。
【解析】 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写推荐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推荐的内容作答。 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 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 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新题模拟
中外经典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的精神品质在文学星空烟烟生辉,影响深远。按下列要求,试椎荐你最欣赏的一位优秀女性。
推荐人物:______ _ 作品:___ _____ 作者:________ _
欣赏理由:
【答案】 (1)推荐人物:简爱 (2)作品:《简爱》 (3)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4)欣赏理由:《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出身低微、相貌平平面又独立自尊、勇政执着的女性。从简·爱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今新女性自尊、白重、自立、自强的形象,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持和执着追求。 【自尊白主、叛逆反抗,独立白主、积极进取,追求精神上的白由、平等】
【解析】 一般推荐名著,推荐的是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此题要求推荐的是你最欣赏的一位优秀女性。 要找你读过且最为熟悉的经典人物来推荐,推荐缘由要准确无误。 本题的开放性较大,可根据自身的日常阅读积累,可结合原著的情节阐释自己对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理解。符合经典阅读的主要思想,合情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