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橇
1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的时的喜悦心情。
2、在模仿、体验、表现中学会歌曲,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能够逐渐养成看、听、唱的音乐习惯,学会用清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雪橇》。
2学情分析
《小雪橇》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健康歌一单元中的一首唱歌曲目。B大调歌曲,24拍。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里快乐嬉戏的场景。本人认为从内容上适合放在二年级上册冬天的故事这一单元。歌曲为六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是为了进一步渲染歌曲欢快的情绪。六处附点音符节奏的应用使歌曲更有歌唱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节奏,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
3重点难点
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雪橇》。
演唱时高音的音准,符点四分音符的气息以及演唱声音的弹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小雪橇完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律动聆听《冬天的故事》《小雪橇》。
2、第一首歌是我们学过的歌曲《冬天的故事》,第二首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音乐课要学习的歌曲《小雪橇》。
3、你们见过雪橇吗?雪橇起源与瑞士,在古代史它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比如圣诞老爷爷就是乘着雪橇给我们送礼物的。现在啊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已经演变成游戏和体育比赛的工具。
(设计意图:对比欣赏,感受两手音乐情绪的不同。谈话中了解雪橇。)
二、聆听模仿:
1、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滑雪场参加雪橇比赛。让我们边看边听,《小雪橇》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快乐兴奋,还特别想去模仿《小雪橇》的动作,不如你们也一起来吧?谁想试试?让我们把这几个动作串起来一起随音乐模仿《小雪橇》吧。
2、动起来围绕一圈再来一遍吧。
3、刚才模仿小雪橇的表演大家都很兴奋,接下来让我们静静聆听音乐,歌曲的伴奏中出现了什么声音?马蹄声、铃铛声、风声雪橇在雪地上滑行会发出很多声音,老师呢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模仿雪橇声音的打击乐器,请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双响筒模仿的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试试?沙锤呢?串铃和碰铃呢?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看老师的手势我们进行一次合作吧。(由远到近、分作合作)请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4、雪地上太热闹了,围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情不自禁随音乐喊起了口号,听,他们喊的什么?我们也一起加入其中吧。指导学生有弹性、气息连贯地进行口号练习。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欢的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参与到音乐的聆听表现中。因为聆听是学习音乐最好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利用打击乐器伴奏、为滑雪橇的小伙伴喊口号这些形式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充分聆听音乐,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游戏中进行情感和声音气息的训练,还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
三、演唱表现
1、滑雪橇的小朋友们还要和我们进行歌唱比赛,让我们赶快来学习歌曲吧。首先让我们看歌词,请一名同学当“小指挥”。你们呢和老师进行歌词接龙,注意声音位置和表情。
2、我们一起随音乐默唱歌曲,用你的小手指数一数,歌曲一共有几个月句?你认为哪个乐句最难?请同学在大屏幕上圈画出难点乐句。为什么难?我们一起试着来唱唱吧。注意啦啦啦的声音训练。
3、随琴分句慢唱歌曲,小老师指黑板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歌曲中的难点反复练习。
4、歌曲啦啦啦处的演唱指导。
5、下一环节将进入曲谱视唱,我们只是试着演唱最简单的乐句,他们是那两个?1、3乐句,随老师的琴视唱曲谱。加入柯达伊手势,强弱处理歌曲。
6、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加入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首先接龙读歌词让学生在读歌词的含义中体会小雪橇的活泼可爱同时对学生的声音进行一个规范练习。其次在聆听中仔细观察曲谱和歌词的变化,自主找出难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曲谱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再从难点开始突破,老师适当的引领让学生观察中模仿,模仿中体验,慢慢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慢慢培养学生的一个模仿习惯和控制习惯。)
四、小结: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关于冬天游戏运动的歌曲《小雪橇》,他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快乐的心情。让我们带着对冬天的眷恋,乘着小雪橇来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吧。
活动2【活动】教学反思
《小雪橇》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采用对比欣赏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滑雪橇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基础上了解滑雪橇的场面。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静聆听,感受体验
因为聆听是学习音乐最好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利用打击乐器伴奏、为滑雪橇的小伙伴喊口号这些形式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充分聆听音乐,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在活动中表现“小雪橇”带来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为歌曲的演唱学习降低了难度,还能够体现了音乐学科“先学后教”的理念。
三、观察模仿,理解表现
歌曲演唱是这节课的重点,演唱中气息、声音技巧又是本课的难点。我首先让学生在听中观察曲谱的特点,自主找出难点,从难点开始突破,老师适当的引领让学生观察中模仿,模仿中体验,慢慢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模仿习惯和控制习惯。虽然孩子们的声音控制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那种学习的劲头值得表扬。
不足:学生在表演和打击乐器的运用上,老师还是没敢放手让学生自主表现。伴奏节奏型单一化,需今后多进行此类练习。不管怎么说音乐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必须在习惯培养上还要多下功夫,才能深化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