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1.2雨巷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1.2雨巷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9 12: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雨 巷
作者: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学习法文,并受法国象征派影响创作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诗集还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作 者 介 绍
雨巷诗人
戴望舒
写作背景
《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的血腥屠杀,造成可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
知识导引
意象·情感
油纸伞
篱墙
雨巷
“我”
丁香
姑娘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
油纸伞,诗人愁怨的象征。
油 纸 伞:
油 纸 伞:
雨巷: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独门独院的人家,长长的青石板路,青灰的墙,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样的小巷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幽长寂寥的雨巷,象征悠长曲折的理想道路,艰辛的革命旅程,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诗人彷徨在这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这颓圮的篱笆墙正是诗人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转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
颓圮的篱墙,象征着禁锢理想但又走向衰败的现实环境。
丁 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
丁香形状像结,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
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在古典诗词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丁香姑娘
美丽高洁,愁怨,忧愁,哀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我”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孤独、寂寥、彷徨、寂寥、苦闷、惆怅。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象征:既指诗人自己也代表一个群体——和诗人一样理想受挫的青年,他们热烈响应革命,在反动派政变后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夜的深渊,陷入痛苦、彷徨、迷茫,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我则是他们的代表。
《雨巷》全诗充满了象征意味,美丽的意象描绘了美丽的意境,更委婉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雨巷和篱墙,象征诗人身处在黑暗的环境中,“我”深深的苦闷也是诗人的苦闷,美丽的丁香姑娘是诗人高洁的理想,姑娘与诗人擦肩而过,理想和现实擦肩而过,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心情,也看到了他们不放弃理想追求的心境。
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④词的重叠运用
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2.优美的音乐旋律。
戴望舒与新月派
诗歌三美
闻一多《诗的格律》:
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徐志摩:我们发现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
点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