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再别康桥》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再别康桥》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9 12: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古诗词中的离别名句,注意他们的离别对象
例 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例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 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里,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是如何诠释离愁别绪的呢?今 天 我 们共同欣赏他的《再别康桥》,领 略一下诗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写作背景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讨论】
一、从诗歌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讨论】
一、从诗歌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讨论】
一、从诗歌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描绘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营造出一种清新感,以此来表现康桥秀美风光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二、从诗歌的情感入手鉴赏诗歌
【讨论】
1“招摇” 常含贬义,常与“过 市”连用。用在这里恰当吗?“甘心 ”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3、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
4、全诗感情线索如何?
1、“招摇” 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用在这里恰当吗?“甘心 ” 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招摇”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诗情画意中,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爱恋。)
2、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
3、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
(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2. 绘画美
1.音乐美
3.建筑美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A、押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萧、桥;来、彩。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B 、节奏舒缓、悦耳,音节和谐、优雅。
C、 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七节诗,几乎每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语言上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描绘出一幅幅清新、明丽的画面,创设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小结本课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形式
诗歌的情感线索
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
英国剑桥大学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反复诵读,体会形式美。
抓住意象,欣赏意境美。
深入分析,领悟主题美。
问题思考
1、为何题为“再别康桥”?
2、请从诗歌中选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
3、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把它所在诗节描绘成一
幅画吗?
4、你感受的诗人的感情是什么?
5、诗中写道:“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却为什么“但我
不能放歌? 这种反差说明什么?
6、为何“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体探究下列词语的涵义及情感
轻轻地 新娘 荡漾 虹 甘心 梦 漫溯
放歌 不能放歌 不带走一片云彩
理解诗作的感情变化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7难舍难分



(再到康桥)
(看到康桥)
(想到康桥)


河畔金柳
康河水草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飘然离去
难分难舍
欢喜
留恋
迷恋
凄婉哀伤
寻梦
入梦
出梦
眷恋
飘然离去
无限依恋
百般珍惜
苦闷彷徨
体会诗歌的三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全诗共七节,先后用了“ai”、“ang”、“ao”、“ong”、“e”、“ao”、“ai”等韵脚。诗歌从整体上看用韵不一致,但每节内部用韵基本相同,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这也正是徐志摩乃至整个新月诗歌音乐美的追求和实践的体现。
明确:本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有种建筑的美。
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1.绘画美
2.音乐美
3.建筑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押韵,回环复沓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多画面切换,色彩绚丽,意象组合密度大,但协调一致,动词的准确运用又使画面具有动态效果。
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