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 摩擦起电
一、单选题
下列关于导体,半导体和超导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导体的导电性能非常好,可以用作白炽灯的灯丝
B. 油罐车的尾部拖着的链条必须是导体
C.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材料是半导体
D.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眼镜各部分的构成材料如图所示,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塑料镜框 B. 玻璃镜片 C. 橡胶鼻托 D. 金属螺丝
将带负电的物体靠近挂在细线下的绝缘小球,小球被吸引;若换用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而未接触该小球,则小球
A. 静止不动
B. 一定被物体排斥
C. 可能被物体排斥,也可能被物体吸引
D. 一定被物体吸引
、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三者相互作用场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带正电 B. 小球不带电
C. 小球带正电 D. 玻璃棒带负电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铁棒 B. 石墨棒 C. 玻璃杯 D. 盐水
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芥。这一记述说明
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 同种电荷能相互吸引
C.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 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如图,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干燥的软木屑,橡胶棒能吸引木屑,但软木屑接触到棒以后,往往又剧烈地跳离此棒。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失去电子而带负电
B. 橡胶棒吸引软木屑后,软木屑不带电
C. 橡胶棒吸引软木屑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软木屑跳离橡胶棒是由于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都是导体的是
A. 铁、陶瓷 B. 石墨、水银、 C. 塑料、橡胶 D. 人体、玻璃
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端,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端,端会远离橡胶棒。靠近吸管端,端会靠近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管 端带负电, 端带等量的正电
B. 吸管 端束缚电子本领比餐巾纸弱
C. 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 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用梳子梳头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不相同的是
A.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 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粘”着一层灰尘
C. 两个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
二、填空题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
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排斥。泡沫小球被排斥的原因是______种电荷相互排斥,由此可知泡沫小球一定带______电。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已知带负电,和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则_____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者“不带电,和互相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实验器材:______;
实验过程:______;
现象及结论:______。
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做起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______显示出来;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_。
A.小钢球
B.小铅球
C.塑料泡沫小球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_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时,情景如图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要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有关,他要进行的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白炽灯发光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通电后白炽灯灯丝发热发光,由可知,当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时,功率也为零,所以不会发光,故A错误;
B、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之间摩擦会带电,所以要借助于铁链把产生的静电导走,所以油罐车的尾部拖着的链条必须是导体,故B正确;
C、常用的各种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C正确;
D、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如金属导体,其内部存在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对于酸碱盐水溶液,其内部的自由电荷是一些正负离子,故D正确。
故选:。
灯泡的亮暗由其电功率决定,知道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之间摩擦会带电,所以要借助于铁链把产生的静电导走;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各种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本题考查了超导体的性质、半导体的应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
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
眼镜上的塑料镜框、玻璃镜片、橡胶鼻托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而金属螺丝容易导电,是导体。
故AB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3.【答案】
【解析】解:
在未知小球是否带电情况下,小球作为轻质物体,该物体产生与其他物体互相吸引现象,应该存在有带电和不带电的两种情况情况。即带负电的物体靠近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A.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因为小球小球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所以应该排斥或者吸引,而不是静止不动,故A错误;
B.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小球若不带电,可能会被吸引,不是一定被排斥,故B错误;
C.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小球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所以可能被物体排斥,也可能被物体吸引,故C正确;
D.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小球若带正电,两个小球就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
电荷间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都带正电;
都带负电。
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答案】
【解析】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由图可知,、相互吸引,则轻质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相互排斥,说明带正电;而、相互吸引,则表明两物体可能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由此可知,玻璃棒带正电,小球带正电,而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C。
5.【答案】
【解析】解:铁棒、石墨棒、盐水是导体.
玻璃杯是绝缘体.
故选C.
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导体:人体、大地、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空气等.
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6.【答案】
【解析】解:摩擦起电是指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能吸引轻小物体;论衡乱龙一书中提到的“摩擦玳瑁能吸引草屑”等现象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选:。
不同物体在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的过程;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能吸引轻小物体。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带电体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7.【答案】
【解析】解:、被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
B、软木屑接触到棒以后,软木屑会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带负电的橡胶棒吸引软木屑,因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软木屑也可能带正电荷;故C错误;
B、软木屑接触到橡胶棒后,软木屑会带上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软木屑会远离此棒;故D正确。
故选:。
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度不大,要掌握。
8.【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即可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哪些物体为导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解答】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水银、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四个选项中,属于导体的是:铁、石墨、水银、人体。其他为绝缘体。
故选B。
9.【答案】
【解析】解: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端时,吸管端远离橡胶棒即被排斥,说明吸管端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则吸管端也带负电;
该橡胶棒靠近吸管端,端会靠近橡胶棒端被吸引,这是因为带电的橡胶棒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吸管的端,不是端带等量的正电,故A错误;
、吸管的端与餐巾纸摩擦,吸管端带负电,说明吸管端得到了电子,即吸管端束缚电子本领比餐巾纸强;同时餐巾纸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
把带负电的橡胶棒,用它去靠近吸管,吸管端被排斥,端被吸引,利用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可以确定吸管的带电情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本题中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确定两者的相互作用情况是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A、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化纤布料的衣服与人体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家里的电风扇的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灰尘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这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摩擦起电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一个“粘”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
11.【答案】同种 摩擦起电
【解析】解: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摩擦起电,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故答案为:同种;摩擦起电。
两种不同物质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就会导致电荷发生转移,两个物体都带了电,这就是摩擦起电。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以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时还要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2.【答案】同 正
【解析】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泡沫小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即一定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同;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判断小球的带电性。
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排斥的物体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13.【答案】正;
负;
排斥;
吸引
【解析】略
14.【答案】带正电;吸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带电情况的综合判断,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题选错答案的原因。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
【解答】
已知带负电,和互相吸引,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由于和互相排斥,所以一定带电,且带正电,故C带正电,和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带正电;吸引。
15.【答案】玻璃棒、丝绸、餐巾纸、塑料吸管、细线 先把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用细线悬挂起来,然后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 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吸引,那么塑料吸管带负电;
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排斥,那么塑料吸管带正电
【解析】解: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棒、丝绸、餐巾纸、塑料吸管、细线;
实验过程为:先把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用细线悬挂起来,然后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
现象及结论: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吸引,那么塑料吸管带负电;
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排斥,那么塑料吸管带正电。
故答案为:玻璃棒、丝绸、餐巾纸、塑料吸管、细线;
先把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用细线悬挂起来,然后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
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吸引,那么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排斥,那么塑料吸管带正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我们可以准备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以后靠近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看两者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塑料管的带电情况。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6.【答案】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电荷间距离越小 保持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换用电荷量不同的电荷重新做实验
【解析】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保持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换用电荷量不同的电荷重新做实验。
故答案为: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电荷间距离越小;,保持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换用电荷量不同的电荷重新做实验。
在小球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受到的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小球质量越小,在相同力作用下,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
分析图示实验情景,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用控制变量法的思维,解题即可。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认真分析图示实验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