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专题训练 机械能和内能实验探究
1.如图甲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体积不同的实心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乙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从而间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______判断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由图乙实验并进行推理,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
(4)拓展应用:①小球或小车由高处向低处运动的过程中,由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变小”)。②交通法规规定:大货车按规定载货量行驶,并严禁超载就是与_______实验的结论相符合
2.如图所示,是探究“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选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m水=m煤油=100g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t/℃ 20 26 31 36 41 45 50
煤油的温度t/℃ 20 33 45 56 66 75 82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从表中提取能得到该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
3.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的关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
(2)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答______。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______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______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甲实验中若木块的重力为1N,水平移动的距离是30cm,则重力对木块做功______J;
(4)如果水平面光滑,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5.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
(2)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
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表中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用相同加热器的目的是使两种物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相同。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量;实验表明,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7.小杰同学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一光滑斜面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法。
(2)图甲和图丙所示的两次实验,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_的关系。
(3)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次实验,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分析图中所示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物理量 实验次数 小球质量 m/g 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 h/cm 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s/cm
1 30 5 4
2 60 5 8
3 30 10 16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联想到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利用该实验器材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选填“超载”或“超速”)。
(5)在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若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既能保证木块不滑出木板,又能实现三次实验的比较,以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 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 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 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D. 换用质量更大的木块
8.为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活动。
(1)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2)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钢球撞击木块时的______相同;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______;
(4)木块被撞击后到停下来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水平面表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
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是温度/°C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C 30 36 42 48 54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______的电加热器对液体加热,吸热多少可以通过______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如果甲物质是水,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乙物质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C);
(3)图中①是绘制的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曲线为图中的第______条。
10.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相同。
(1)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两个装置,实验中,通过______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放热本领强弱,应选择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______间接反映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3)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强弱,它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个实验装置测出,但利用此方法计算出来将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小/偏大);
(4)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0J/kg,它的含义是______,1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
11.如题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相同、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______;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之比是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3)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研究物质特性无关的是______
A.用热水袋取暖 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夏天在地面喷水降温
1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华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忽略小球与接触面的摩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图乙中球离开弹簧前的接触面光滑,离开后接触面粗糙)。
(1)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3)小明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质量/速度)的关系;
(4)小明觉得利用图乙的装置,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只需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小华觉得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图丙)撞击同一木块,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______(小明/小华)的设计方案不可行。
参考答案
1.质量 木块被推动距离远近 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重力势 动 变小 甲
2.均匀受热 加热时间 水吸热的能力比煤油强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温比水多(快)
3.质量 控制铁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不可行 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
4.重力势 木块移动的距离 甲、乙 0 不能
5.B 速度
6.60 吸收热量 大于 水
7.木块被推开的距离 转换 速度 当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超速 C
8.转换法 速度 甲丙 越大 减小 不能
9.规格相同 加热时间 2.8 ③
10.AB 加热时间 BC 液体升高的温度 热值 偏小 见解析 3×105
11.质量 吸收相同的热量 转换法 C
12.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 木块移动的距离 速度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