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 5.20地球的形状(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 5.20地球的形状(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31 10: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冀教版
四年级上
第五 单元
20.地球的形状
目 录
情境与问题
探究与发现
应用与拓展
情境与问题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还可以领略山川广布的丘陵和平原……你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你了解哪些?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假说?
关键词提示
地球
形状
假说
探究与发现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好多种假说。查阅资料,举办一个读书报告会,总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试着按照下面的假说动手制作对应的模型。
盖天说 我国最古老的宇宙学说之一。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像巨大的半球形盖子笼罩在大地之上。这一景象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的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
浑天说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逐渐发展变化的。浑天说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的位置一样……
宣夜说 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思想。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且漂浮于宇宙之中,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的……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证明地球形状的实例?
资 料
公元2~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16世纪初,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并且围绕太阳旋转。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生活中证明地球形状的实例
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只,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杆,说明海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平面;远观高塔时,看不到塔身的全部等。
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观察地球仪,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的祖国吗?她在哪里?
2.观察地球仪
中国属于亚洲,在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地球仪上的0度经线将经线分为东经和西经。将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称为东半球,将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称为西半球。因此可以在地球仪上先找到东半球、亚洲和太平洋,然后可以看到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这样就可以找到中国了。
应用与拓展
了解地球真实的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测量得越来越准确。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对周围的人们描述你了解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北极
北极
椭球
真实形状
球体
本课思维导图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浑天说
宣夜说
麦哲伦
环球航行
从太空观察地球
观察地
球仪
地球的
真实形状
地球仪的组成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
接近正圆、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