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5 1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十四课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宵衣旰食 无人怜恤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无从旁假。”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一、“乾纲独断”的家法:君主专制统治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奏折制度
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凡言路稍有动作,无不先知......宪皇帝夙知其弊......改用折奏......
——(清)昭梿著、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
1.背景
大臣
通政司
皇帝
阅读材料,思考奏折制度推行的原因
前朝制度弊端:章奏保密性不强,使下情不能完全上达,甚至出现权臣把控朝政的现象。
一、“乾纲独断”的家法:君主专制统治 (一)奏折制度
大臣所上的奏折直接密封呈递皇帝,
皇帝批阅之后直接发还上奏者本人。
大臣
皇帝
直接对话
2.内容
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日)佐伯富
独享信息
秘密协商
编织监督网络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作用
阅读材料,思考奏折制度的作用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军机处
年号 在位时间 事迹
顺治 1644——1661 打击农民军余部和南明诸政权
康熙 1661——1722年 1683年,远征台湾,大败郑氏
康熙前期,围攻占领雅克萨的俄军
17世纪后期,远征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雍正 1722——1735 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长期斗争
清前期(1644年——1735年)军事斗争情况
1.背景
四处征战,开疆扩土。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军机处
军机处名不师古,......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一》
军机大臣由皇帝指派
在皇帝的监督之下起草或处理文书
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隐约成为执政的机构。
加强对军务及重要决策的“独断”,强化了君主专制
(1)运作
(2)地位
2.内容及作用
阅读材料,思考军机处的地位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三)文字狱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沈德潜《吟黑牡丹诗》
明指牡丹,暗喻清朝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徐述夔《一柱楼诗》
壶儿是胡儿的谐音,指满族
1.背景
清朝入主中原,成为统治者,但是并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人民反满情绪强烈
一、“乾纲独断”的家法:君主专制统治 (三)文字狱
文化专制,断章取义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徐述夔《一柱楼诗》
叛逆大罪
(壶儿是胡儿的谐音,指满族)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胡中藻《坚磨生诗抄》
(将“浊”字加在国号上,居心叵测)
杀害
文字狱
加强对臣民言论及思想的“独断”,强化了思想控制
2.内容及作用
前朝制度弊端
处理军政要务
反满情绪强烈
奏折制度:加强官僚控制
军机处:军政要务控制
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达到新高度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一、“乾纲独断”的家法:君主专制统治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一)盛世景象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集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开疆拓土与巩固
地区 军事手段 政治手段
台湾 远征台湾,大败郑氏
中俄东部边界 围攻占领雅克萨的俄军 签订 :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蒙古族地区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西藏 册封佛教格鲁派领袖 ,
派遣驻藏大臣和颁布法规
西南地区
1.康乾盛世时期疆域开拓与巩固的措施
《尼布楚条约》
设立伊犁将军
改土归流
设立盟、旗两级统治单位
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远征噶尔丹,击败准噶尔部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形势图(1820年)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开疆拓土与巩固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开疆拓土与巩固
北接
西北达
东北至
东临
东南到
南到
西南抵
西跨
2.康乾盛世时期的疆域
”边界点“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开疆拓土与巩固
理藩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
内地18省:巡抚、总督
新疆
伊犁将军
西藏
驻藏大臣
乌里雅苏台
内蒙古盟旗
黑龙江
吉林
盛京
办事大臣辖区
将军辖区
2.康乾盛世时期的疆域治理
清朝形势图(1820年)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二)开疆拓土与巩固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一种视野看“中国”》
(1)奠定后世中国之版图
(2)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3)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3.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二、“乾纲独断”的家法:开创盛世局面
“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观;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户部右侍郎于敏中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4课)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一)细看盛世
1.政治上:政局稳定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而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奏折制度、军机处的存在使皇帝独揽大权,政治僵化。
乾隆晚年之和珅,为相二十年,所抄家产,珍珠手串二百余,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宝石顶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数。藏金钱、衣服逾千万。夹墙藏金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人谓其家财八万万,敌全国当时岁入十年以上。
——钱穆《国史大纲》
政治腐败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一)细看盛世
2.经济上:经济繁荣
人口剧烈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一)细看盛世
2.经济上:经济繁荣
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贫富差距大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一)细看盛世
3.文化上:《四库全书》等“御集诸书”
乾隆帝亲自发起的修纂《四库全书》活动,实际上是一场无孔不入的查书禁书毁书运动。据统计。10年间,共毁书24次,凡538种,计13862部之多。
——王安东《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
实行文字狱,加强对文化的专制,控制国民思想,文化压抑。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一)细看盛世
细看盛世
政局稳定
政治僵化、腐败
经济繁荣
资源危机、贫富矛盾
“御集诸书”
文化压抑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二)内乱频发
1.白莲教大起义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大道》
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14课)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二)内乱频发
2.嘉庆帝《罪己诏》
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逆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戕害兵役......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诚,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三)外患萌芽
3.中外对比
清朝
世界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美国独立、万能蒸汽机应用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人权宣言》
乾隆退位次年(1796年)
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次总统,
完善美国民主政体
核查《四库全书》中违禁书籍
予以销毁
东巡山东,祭拜孔子
与安南建立纳贡关系
白莲教起义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三)外患萌芽
1.闭关锁国政策
已有旨传谕杨应琚,令以已意晓谕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压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著署两广总督李侍尧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江省贸易事上谕》
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三、“乾纲独断”的家法:盛世危机初显 (三)外患萌芽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已卯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宝。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自诩天朝上国,不屑一顾
2.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乾纲独断”家法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压抑使得统治者妄自尊大,不能开放包容。
(2)后果:清朝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小 结
“乾纲独断”的家法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皇权得到加强
开创盛世局面:
开疆拓土,奠定后世中国版图
盛世危机初显
资源危机、贫富矛盾
政治僵化、腐败
文化压抑
君主专制统治
农民起义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小 结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习近平
作 业
你怎么看待康乾盛世?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
“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
——(法)乔治·安森《耶稣会环球旅行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