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16:32: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
一、单选题
1.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 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8 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 )
A. 0.4 A 20 Ω B. 1 A 20 Ω C. 0.4 A 10 Ω D. 1 A 10 Ω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R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 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C.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D. 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3.如图是甲、乙两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 )。
A. R甲B. R甲=R乙
C. R甲>R乙
D. 无法确定
4.从欧姆定律可导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 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
C. 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 D. 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
5.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伏时,电流为0.6安
6.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要求“保持电阻不变”,在进行“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骤时,实验要求是( )
A. 保持R′的滑片位置不动
B. 保持R的电压不变
C. 保持R不变,调节R′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 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 , 测得U甲:U乙=4:3,若只断开开关S2 , 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甲:I乙是(  )
A. 1:1 B. 4:3 C. 3:4 D. 16:9
8.如图是一种可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划片是杠杆的一端,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通过两只电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反映油面的高度变化,关于此装置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油面高度升高时,油量表示数减小
B. 当油面高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C. 当油面高度降低时,油量表示数增大
D. 当油面高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不变
9.如图所示是王超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
A. 2:1 B. 3:2 C. 2:3 D. 1:2
1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10Ω,当闭合开关S , 电压表的示数为2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阻R的电流时0.6A B. 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
C. 通过灯泡L的电流时0.2A D. 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V
二、填空题
12.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 V 0.2 A”和“3 V 0.3 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________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________A。
13.如图所示,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首先选取一定值电阻,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若干组电流值和相应的________值,得到在________不变时,电流跟________成正比的关系;然后选取不同阻值的电阻连人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________保持不变,记录每次连人电路的电阻值和相应的________值,得到电流跟________成反比的关系。
14.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人员在甲地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m.
15.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3:1,则R1:R2=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两表读数之比I甲:I乙=  .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部分实验装置已经接好,如图乙所示.
(1)完成图乙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2)如图乙,小明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调节R2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之后将R1的滑片向右移动,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 , , , 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_ (填“R1”或“R2”)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__ V,并记录各次移动后电流表示数.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电流表的示数I与R1接入电路的长度L的图象如图丙,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________ 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17.某实验小组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选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并设计了如下的电学实验。
(1)按照甲图所示的电路图,把乙实物图补充完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2)正确连接电路,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断开开关S,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后,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
1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②先用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处于某一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某同学又试图把R换为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都不能达到所控制的电压值,若保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对象不变,下列选项可能有助于完成该步骤的是:_______。
A.换一个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B.适当减小电源电压
C.滑动变阻器左侧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 D.改变电压表、电流表所用量程
四、解答题
19.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20V。若发生漏电事故:
(1)隔电电阻和人体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
(2)人体电阻为1800Ω,若此时加在人体两端电压恰好为20V,计算隔电电阻的阻值。
20.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为8V,R2两端电压为4V,R1+R2=60Ω 求:
(1)电路中的电流;
(2)电阻R1和R2的阻值。
(3)电路的总电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
一、单选题
1.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 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8 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 )
A. 0.4 A 20 Ω B. 1 A 20 Ω C. 0.4 A 10 Ω D. 1 A 10 Ω
【答案】 A
【解析】首先根据计算出该导体的电阻,再根据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知识判断8V时它的阻值是否改变。
【解答】该导体的电阻为:;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与电压的大小无关,因此电压为8V时电阻还是20Ω。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R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 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C.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D. 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答案】 C
【解析】如果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为正比例关系;如果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为反比例关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它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图像的横坐标表示电阻,纵坐标表示电流,是个反比例函数图像,说明: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甲、乙两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 )。
A. R甲R乙 D. 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电压相等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如下图所示,当电压相同时,通过它们的电流:I甲>I乙;
那么R甲故选A。
4.从欧姆定律可导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 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
C. 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 D. 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
【答案】 D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R=是电阻的计算式。
【解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当电压为0时、电流增大2倍时或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的阻值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5.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伏时,电流为0.6安
【答案】 C
【解析】图象横坐标表示电压,纵坐标表示电流,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解答】A.电阻不能为零,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没有关系,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无关,不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由欧姆定律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流也为零,故C正确;
D.当导体电压为2V时,由图象可以找到此时对应的电流0.4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要求“保持电阻不变”,在进行“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骤时,实验要求是( )
A. 保持R′的滑片位置不动 B. 保持R的电压不变
C. 保持R不变,调节R′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 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答案】 C
【解析】该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讨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解答】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讨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故答案为:C。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 , 测得U甲:U乙=4:3,若只断开开关S2 , 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甲:I乙是(  )
A. 1:1 B. 4:3 C. 3:4 D. 16:9
【答案】 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甲、乙同时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R1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电压;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相同,由I=可知,两电阻阻值之比: = ,
两电表都是电流表,只断开开关S2 , 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R2的电流,乙测R1的电流,
两电阻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U相等,通过两电表的电流之比: = , 故B正确;
故选B.
由电路图可知,甲、乙同时为电压表,开关闭合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R1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电压,已知电压表示数之比,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两电阻阻值之比;两电表都是电流表,只断开开关S2 , 电流表甲测R2的电流,乙测R1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两电表示数之比.
8.如图是一种可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划片是杠杆的一端,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通过两只电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反映油面的高度变化,关于此装置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油面高度升高时,油量表示数减小 B. 当油面高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C. 当油面高度降低时,油量表示数增大 D. 当油面高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不变
【答案】 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油量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1)当油面上升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R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于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变大,油量表的示数变大,电阻R′阻值不变,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B正确;
(2)当油面下降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R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于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油量表的示数变小,电阻R′阻值不变,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D错误;
故选B.
当油量发生为化时,浮标随之运动,带动与浮标相连的指针运动,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9.如图所示是王超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答案】 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滑片下移,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C错误;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压力的变化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
A. 2:1 B. 3:2 C. 2:3 D. 1:2
【答案】 D
【解析】如果甲乙任何一个为电流表,将会形成短路,因此甲乙都为电压表,此时灯L1、L2串联连接,电压表甲测量L2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量电源电压;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且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所以灯L1、L2两端电压之比:U1:U2=(3﹣2):2=1:2;
又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即I1=I2;
由I=可得,R1:R2=:=U1:U2=1:2.
故选D.
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确定甲乙仪表的种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之比.
1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10Ω,当闭合开关S , 电压表的示数为2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阻R的电流时0.6A B. 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
C. 通过灯泡L的电流时0.2A D. 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V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当闭合开关后,灯L与电阻R串联,电源电压U=6V,电阻R=10Ω,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L两端电压UL=2V,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通过电阻R和灯泡L的电流为 ,选项A、C是错误的;
电阻R两端电压UR=U-UL=6V-2V=4V,选项B是错误的;
灯泡L两端电压为UL=2V,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二、填空题
12.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 V 0.2 A”和“3 V 0.3 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________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________A。
【答案】 8;0.4
【解析】(1)串联时各处电流都相等,因此电路的最大电流等于两个电阻中最小的额定电流,首先根据计算出两个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U总=I总R总计算电路的最大电压;
(2)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因此电路的最大电压等于两个电阻中较小的额定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另外一个灯泡的工作电流,然后根据I总=I1+I2计算出此时最大总电流即可。
【解答】(1)两个电阻的阻值为:;
因为0.2A<0.3A,
所以串联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2A;
那么此时总电压最大为:U总=I总R总=0.2A×(30Ω+10Ω)=8V;
(2)因为3V<6V,
所以并联时最大电源电压为3V;
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
此时的总电流为:I总=I1+I2=0.1A+0.3A=0.4A。
13.如图所示,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首先选取一定值电阻,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若干组电流值和相应的________值,得到在________不变时,电流跟________成正比的关系;然后选取不同阻值的电阻连人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________保持不变,记录每次连人电路的电阻值和相应的________值,得到电流跟________成反比的关系。
【答案】 电压;电阻;电压;电压;电流;电阻
【解析】根据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首先选取一定值电阻,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若干组电流值和相应的电压值,得到在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的关系;然后选取不同阻值的电阻连人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压保持不变,记录每次连人电路的电阻值和相应的电流值,得到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14.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人员在甲地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m.
【答案】 15000
【解析】【解答】由I=可得,导线电阻:
R===6Ω,则导线长度:L==30km,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s===15km=15000m.故答案为:15000.
知道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线的总电阻,又知道每千米导线的电阻值,可求导线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可求出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15.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3:1,则R1:R2=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两表读数之比I甲:I乙=  .
【答案】 2:1;2:3
【解答】(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电源的电压,乙测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I=可得,
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通过R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支路的电流之比:
===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故答案为:2:1; 2:3.
(1)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电源的电压,乙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通过R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之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示数的比值.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部分实验装置已经接好,如图乙所示.
(1)完成图乙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2)如图乙,小明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调节R2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之后将R1的滑片向右移动,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 , , , 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________ (填“R1”或“R2”)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__ V,并记录各次移动后电流表示数.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了电流表的示数I与R1接入电路的长度L的图象如图丙,根据该图象的变化趋势________ 得到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答案】 (1)解: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R1的右接线柱相连,滑动变阻器R2的右接线柱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左;R2;2(3)不能
【解析】(1)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R1的右接线柱相连,滑动变阻器R2的右接线柱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依次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滑动变阻器总长度的 , , 每次移动R1的滑片后,应向左移动R2的滑片,
因该实验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因此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
(3)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该图象只能说明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而不能说明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左;R2;2;(3)不能.
(1)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要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2)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滑片的移动方向;
(3)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根据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分析.
17.某实验小组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选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并设计了如下的电学实验。
(1)按照甲图所示的电路图,把乙实物图补充完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2)正确连接电路,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断开开关S,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后,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
(2)2V(3)6.25欧姆~25欧姆
【解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变阻器使用的接线柱,然后将原图补充完整即可;
(2)根据丙图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根据U=IR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3)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计算出定值电阻分别为5Ω和20Ω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
【解答】(1)滑动变阻器应该与开关和定值电阻R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变阻器的阻值变小,则变阻器使用滑片左边的部分,即将左下角和右上角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压表的示数为:U=IR=0.4A×5Ω=2V;
(3)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变阻器的电压始终为:U变=U总-U=4.5V-2V=2.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解得:R变=6.25Ω;
;解得:R变'=25Ω;则变阻器接入阻值的范围为:6.25Ω~25Ω。
1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②先用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处于某一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某同学又试图把R换为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都不能达到所控制的电压值,若保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对象不变,下列选项可能有助于完成该步骤的是:_______。
A.换一个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B.适当减小电源电压
C.滑动变阻器左侧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 D.改变电压表、电流表所用量程
【答案】 (1)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左;2.5
(2)A,B,C
【解析】(1)①根据图像丙的形状分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②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首先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然后根据U总=U1+U2分析变阻器的电压变化,接下来分析要恢复原来电压表示数时变阻器的电压变化,最后再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根据丙图,找到对应的电阻和电流,然后根据U=IR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换为30Ω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然后与既定的示数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改进措施。
【解答】(1)①根据丙图可知,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成反比关系,结论为: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②将5Ω换成10Ω后,R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根据U总=U1+U2可知,变阻器的电压变小。要使电压表的示数恢复原来示数,那么变阻器的电压要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变阻器的阻值要增大,即滑片向左移动。
电压表保持不变的示数为:U=IR=0.5A×5Ω=2.5V。
(2)当R=30Ω时,根据“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由于R的阻值增大,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会偏大。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要求变阻器的阻值也要增大,故A符合题意;
根据公式可知,在R和R总保持不变时,如果减小电源电压,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会相应减小,从而恢复原来示数,故B符合题意;
在滑动变阻器左侧串联一个定制电阻,相当于增大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C符合题意;
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对示数大小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四、解答题
19.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20V。若发生漏电事故:
(1)隔电电阻和人体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
(2)人体电阻为1800Ω,若此时加在人体两端电压恰好为20V,计算隔电电阻的阻值。
【答案】 (1)串联
(2)解: ,R隔=18000Ω。
【解析】(1)如果用电器相互影响,则为串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隔电电阻的作用是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保护人体的安全,即它与人体相互影响,则隔电电阻与人体的连接方式为串联。
(2)隔电电阻与人体串联,
隔电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隔=U总-U人=220V-20V=200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解得:R隔=18000Ω。
20.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为8V,R2两端电压为4V,R1+R2=60Ω 求:
(1)电路中的电流;
(2)电阻R1和R2的阻值。
(3)电路的总电压;
【答案】 (1)电路的电流;
(2)R1的阻值;R2的阻值;
(3)电路的总电压:U总=U1+U2=8V+4V=12V;
【解析】(1)(3)首先根据U总=U1+U2计算出总电压,再根据计算通过电路的电流;
(2)根据计算出R1的阻值,根据计算出R2的阻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