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3课《散步》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3课《散步》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18 18:51:00

文档简介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浅谈《散步》一文的现实意义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也随之出现。我觉得这篇文章极具现实意义。文章除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如何处理家庭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尽管现在政府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庭可以说是潜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有的夫妻之间互不信任,有的婆媳之间挑拨离间,还有的人是有了儿子忘了娘…...家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吵闹闹,弄得鸡犬不宁,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弄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回过头来,看看文中所写的这个家庭,为什么能够这样和和美美呢?
  从母子关系的角度来说,文章向我们刻画了两对母子。首先是“我”和母亲。你看,因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所以现在母亲老了,当然也就很听“我”的话。不是吗?当“我”叫母亲出去散步时,母亲本身是不愿出去的,毕竟人老了,身体又不好,感觉会很累,要说这也是人之常理吧!然而“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时,母亲没有多说什么就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你瞧,如果作者小时候不听她的话,现在又对老人不好的话,老人会和作者一起去散步吗?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文章最后写“我”背起年迈的母亲“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你是否被这对母子所感动呢?其次是妻子和儿子。文中写了两个情节,一个是妻子陪儿子走在后面,另一个是妻子背起儿子走小路。文中写道:“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你看,多么可爱的儿子呀!有了这样的儿子,妻子怎么会不疼爱呢?当我们读到这里时,相信你在羡慕这个家庭的同时也会被逗乐的。
  从夫妻关系的角度来说,文中的妻子可谓是聪颖贤惠的。文中写妻子的笔墨很少,“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短短的一句话,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贤妻的形象,并且话中有话,耐人寻味。在外面,妻子为了维护我作为男人的尊严,她总是听我的。你瞧,做妻子的多么懂得男人的内心啊,这样明智的妻子,不正是很多男人所希望的吗?至于在家里,不用说你也知道,“我”总是听她的。因为“我”明白,妻子就是“我”的“贤内助”,我应该相信她。正是这种中国传统式的“妻主内,夫主外”的家庭生活方式,使得夫妻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构建了一个多么和睦幸福的家庭啊!
  从婆媳关系的角度来说,媳妇和婆婆都表现得通情达理。你看,面对婆婆和儿子在选择道路时的不同意见,作为母亲的,一般就会顺从自己可爱的儿子,甚至会丢下老人,毫不犹豫地拉起自己的儿子向小路走去,根本就不会考虑老人的感受。然而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妻子丝毫没有说什么。因为做妻子的肯定明白“我”为什么会顺从年迈的母亲。做母亲的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孝顺,媳妇这样明理,心里自然会想,多好的媳妇呀!
  从祖孙关系的角度来说,奶奶对自己的孙子可谓是疼爱有加。你看,当祖孙俩为走路产生分歧时,具有决定权的“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要说作奶奶的完全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走平顺的大路。然而就在此时,母亲的举动却让大家感到了意外——“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多么慈祥的奶奶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瞧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相信大家也明白,只要我们家庭中的成员个个通情达理,处处为别人着想,家庭就会和睦。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国家就会强盛。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3 页(共17张PPT)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家,让我们的生命沐浴着阳光成长,家,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飞翔。在你的眼中怎样才是温馨、和美的家庭哪?
为红体字注音:
莫怀戚( ) 熬( )
粼( ) 霎( )
咕 ( ) 分歧( )

ǎo
lín
shà


听读课文:
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概述散步过程。
示例:劝母亲散步----一起散步----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决定----“背”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
(2)感悟人物: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为什么? 
示例: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合作探究:
寻美之旅:文章寓意深刻、语言感染力强。请在阅读中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在班内交流。
示例:
意境之美:我读出了意境美,看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示例:
语言美: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表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示例:
亲情、人性之美:我读出了亲情之美,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在分歧中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这也是他们家庭和美的原因。
示例:
亲情、人性之美:我读出了亲情之美,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从字面看,表现了他们走的很小心,唯恐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这样摔跌的。表现了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责任重大,即要对“整个世界”负责。
拓展延伸:
1、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
2、对比阅读:对《三代》与课文比较,那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说出理由。
课堂小结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
作业:
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3课《散步》同步练习
1、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字。
莫怀戚( ) 熬( ) 粼( )
霎 ( ) 咕( ) 分qī( )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霎时:
委屈:
3、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二、课内阅读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为什么现在很听“我”的话?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看着这些景象,作者为什么就想到“生命”?


3、“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为什么有背“整个世界”的感觉?
三、课外延伸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 不累吗 ”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 跟谁聊啊 ”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 ”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 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A: B: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1)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2)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3、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4、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四、中考链接
五、(2009江西)
1、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北京4月21日电 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www.worlddigitallibrary.org)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该图书馆是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形式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始资料。
据介绍,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它按时间、地点、主题和捐助机构等内容提供搜索和浏览服务。使用者可以用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查询。
2、(2009湖北襄樊)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限15字以内)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湖北日报》创刊60周年。在2月6日至3月15日湖北日报开展的形象人物评选活动中,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这次旨在以人物彰显媒体品质,以形象凝聚报纸特征的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经热心读者手机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推荐,襄樊籍航天英雄聂海胜以其责任、理性、坚毅的品质以及巨大影响力最终脱颖而出。
答案:一、1、qí gū shà lín ǎo 歧 2、一会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曲的意思。3、略
二、1、母亲已经老了,我是这个家庭的支柱。2、因为这些景象朝气蓬勃,充满了生命力。3、疼爱自己的孙子,宁愿自己不方便,也不想委曲了孩子。4、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责任重大。
三、1、A.备受 B.惊喜 2、(1)“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3、文中有两处“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我”回答时的“不耐烦”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孤寂。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和第二处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则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疾病缠身、内心孤寂却一心担心孩子“累”坏身体的慈母形象。4、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四、1、世界数字图书馆正式启用
2、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2分)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4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散步》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3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3课《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设想:本文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住朗读和感悟,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在“寻美’中把握文章的人性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家,让我们的生命沐浴着阳光成长,家,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飞翔。在你的眼中怎样才是温馨、和美的家庭哪?(学生交流)不错,大家认识很深刻,尊老爱幼是家庭和美的条件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去随莫怀戚从《散步》中去体会这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莫怀戚qī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分歧qí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概述散步过程。  
示例:劝母亲散步----一起散步----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决定----“背”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
(2)感悟人物: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为什么?  
参考示例: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文章寓意深刻、语言感染力强。请在阅读中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在班内交流。
预设示例:
意境之美:我读出了意境美,看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语言美:1、语言对称之美: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在对称中内容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表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亲情、人性之美:我读出了亲情之美,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在分歧中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这也是他们家庭和美的原因。
我读出了亲情之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从字面看,表现了他们走的很小心,唯恐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这样摔跌的。
表现了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责任重大,即要对“整个世界”负责。
拓展延伸:
1、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揣摩拟题艺术,鼓励学生创意。①交叉路口 ②家③感人的画面④责任等
2、对比阅读:对《三代》与课文比较,那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说出理由。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由要充分。《散步》突出了孝顺第一;《三代》突出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基础上教师总结):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
作业: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