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影响因素 在生产上的应用措施
光 光的波长 用红光和蓝紫光照射
①________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②________ 延长光照时间,如轮作等
CO2 的浓度 提高栽培温室的③________的浓度
④________ 温室:白天调到适当温度,夜晚降低温度
水分和矿质元素 适时灌溉和合理施肥
考点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
CO2
温度
【例 1】水稻在适宜的情况下,如改变下列哪一项会使产量增
加?(
)
A.氧的含量
B.CO2 的含量
C.氮的含量
D.水蒸气的含量
[解题关键]适当提高 CO2 的含量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
高产量。选 B。
【例 2】在《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
其风”,原理是(
)
A.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解题关键]“正其行”是指栽种时要保证植株的光照,“通其
风”是通过通风,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进而从光反应和暗反应
两个角度,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选 A。
【例 3】(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多选)为了增加农作物的
产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措施为(
)
A.提高 CO2 浓度
B.增强光照强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补充绿光光照
[解题关键]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有提高 CO2 浓度、增强光
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等。选 ABC。
1.在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属于通过合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
的是(
)
A.多施肥料
B.植物越密越好
C.延长光照时间
D.降低温度
解析: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C
2.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C.在白天和夜晚都应适当提高温度
D.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解析: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间适当
降温可降低呼吸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B
3.以下几个关系图中,错误的是(
)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提高光合效率,但超过一
定温度会使光合效率下降。
答案:C
4.下列关于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B.温室栽培时,在晴朗的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作物的光
合作用强度
C.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的 CO2 的浓度越高,光
合作用的强度就越大
D.若土壤中缺乏 N、P、Mg 元素,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不会受影响
解析: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随着 CO2 浓度的升高,
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到达一定强度会出现饱和;植物缺少 N、P、
Mg 元素会影响生长。
答案:B
5.(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多选)大棚种植蔬菜时,如果遇到连
续阴雨低温的天气,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可采取的适当措施是
(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减少光照
D.增强光照
解析:连续阴雨低温的天气,可提高温度、增强光照以增强
光合作用。
答案:BD(共9张PPT)
结构 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
A 代表②______,P 代表③________,~代表
④____________
功能 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⑤________
形成
途径 (1)人、动物的⑥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的⑦____________和呼吸作用
考点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A—P~P~P
腺苷
磷酸
一、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功能和形成途径
高能磷酸键
能量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二、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
ADP
Pi
能量
ATP 和 ADP 之间转化的特点
①物质可逆。
②反应所用的酶、能量及反应场所不同,能量不可逆。
【例 1】ATP 的分子简式和 18 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
数目分别是(
)
A.A—P—P~P 和 18 个
B.A—P~P~P 和 36 个
C.A~P~P 和 36 个
D.A~P~P~P 和 56 个
[解题关键]ATP 分子简式中“~”才是高能磷酸键,1 个 ATP
含有 2 个“~”。选 B。
【例 2】ATP 转化为 ADP 的过程可表示如下:式中 X 代表(
)
A.H2O
B.[H]
C.P
D.Pi
[解题关键]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均可以为此过程
提供能量,促进 ATP 的生成。选 ABC。
A.淀粉
B.葡萄糖
C.光
D.糖原
1.(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猎豹高速奔跑追捕羚羊的直接
能量来源是(
)
A.葡萄糖
B.蔗糖
C.肝原糖
D.ATP
① ② ③
2.ATP 的结构简式为 A-P~P~P,①、②、③表示其上的三个
化学键。当 ATP 水解形成 ADP 时,其首先断裂的化学键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解析:ATP 的结构特点是: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的③
容易断裂。
答案:C
解析:ATP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答案:D
3.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有(
)
A.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B.细胞呼吸,蒸腾作用
C.细胞呼吸,渗透作用
D.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过程分别将光能和有机
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 ATP 中的能量。
答案:D
4.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 ATP 消耗的是(
)
A.水分子进入细胞
B.神经冲动的传导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解析:水分子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答案:A
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酶相同
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
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
D.能量是不可逆的,物质是不可逆的,酶相同
解析:水解 ATP 的酶和合成 ATP 的酶是不同的。
答案:C
A.上述过程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B.该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该过程不断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生物体内 ADP 转变成 ATP 所需能量均来自呼吸作用
解析:在植物体内,ADP 转变成 ATP 所需能量既可来自呼吸
作用,也可来自光合作用。
答案:ABC(共14张PPT)
考纲扫描 水平要求 知识网络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考点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半透膜
(1)具有____________。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条件 结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细胞①____________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细胞②____________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细胞水分进出平衡
吸水膨胀
失水皱缩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
原理 条件 结果
原生质层相当于
①____________;
原生质层比细胞
壁的伸缩性大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
液浓度 细胞失水,出现
②________________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
液浓度 细胞吸水,出现
③________________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
液浓度 细胞水分进出平衡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半透膜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方式
项目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①________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②________
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_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内→
细胞外
载体 不需要 ④_______ 需要 不需要 ⑤__________
能量 ⑥_________ 不需要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需要
实例 酒精、水、O2、
CO2、甘油 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 离子、葡萄糖
进入小肠细胞 大分子物质
进入细胞 大分子物质
排出细胞
二、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
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例 1】将人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之后的结果如图 3-1 所示,根据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
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
图 3-1
B.丁>甲>乙>丙
D.丙>乙>丁>甲
[解题关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浓度相等,细胞水
分则保持平衡。选 D。
【例 2】(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图 3-2 为人工合成的脂
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是
(
)
图 3-2
A.O2
B.Na
+
C.葡萄糖
D.氨基酸
[解题关键]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不
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选 A。
【例 3】(多选)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
是(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进入细胞
[解题关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选 BC。
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后使水变甜
B.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C.新鲜萝卜放在清水中变硬
D.放在空气中的 NaCl 的潮解
解析: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
是浓度差。
答案:C
2.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
原因是(
)
A.根系细胞呼吸过强,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解析:“烧苗”是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
过度失水。
答案:B
3.质壁分离是指(
)
A.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B.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
C.液泡膜与细胞壁分离
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解析:质壁分离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失水
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答案:D
4.图 3-3 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
是(
)
图 3-3
A.自由(简单)扩散
C.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D.被动运输
解析: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C
5.人体 B 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蛋白质)由细胞内运到细胞外
的方式(
)
A.自由扩散
B.胞吐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解析: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进出细胞要通过胞吞、胞吐来实
现。
答案:B
6.(多选)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的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C.协助扩散顺着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
能量
解析: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胞吐才能进出细胞;协助
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能量。
答案:ABC(共11张PPT)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放的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①____ 少量
第二阶段 ②_____________ 丙酮酸、H2O [H]、③______ 少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④____ H2O ⑤________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细胞呼吸
考点 6
[H]
线粒体基质
CO2
O2
大量
一、有氧呼吸各阶段的比较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①________
________ 葡萄糖 丙酮酸、[H] ③_______
第二阶段 ②________ 酒精和 CO2
或乳酸 无
反应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或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二、无氧呼吸各阶段的比较
丙酮酸
少量
细胞质
基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①________ 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要 O2、酶 不需要 O2、需酶
产物 CO2、②________ 酒精和 CO2 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相
同
点 联系 葡萄糖分解为③__________阶段相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 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线粒体
H2O
丙酮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A 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B 是否需氧 需要氧气参加 不需氧气参加
C 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水 二氧化碳、酒精或二氧化碳、乳酸
C 释放能量 较多 较少
【例 1】下表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表
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解题关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CO2。选 C。
【例 2】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的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中进
行的是(
)
A.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B.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丙酮酸和水形成 CO2 和[H]
[解题关键]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中进行,葡萄糖转变
为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选 D。
【例 3】(多选)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二氧化碳
D.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
[解题关键]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不需氧的参与;需
要酶的催化,所以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选 AC。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
A.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B.生物体进行有机物的合成
C.进行 ADP 和 ATP 的转化
D.氧化分解有机物和能量的释放
答案:D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能产生 ATP 的是(
)
A.只有第二阶段
B.只有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不能,第二、第三阶段能
D.三个阶段都能
解析: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 ATP,但第三阶段最多。
答案:D
)
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 CO2
是两种细胞呼吸方式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细胞质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中被
彻底分解。
答案:A
4.有氧呼吸产物 CO2 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
A.都来自于葡萄糖
B.都来自于 O2
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水和 O2
D.分别来自于 O2 和葡萄糖
解析:CO2 是第二阶段的产物,当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而水是第三阶段的产物,当中的氧来自于氧气。
答案:C
5.(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在绿叶类蔬菜的保鲜过程中,
同时降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非常重要,为此,最佳的贮存
条件是(
)
A.低温
B.无氧
C.高温
D.高氧
6.(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多选)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有氧呼吸
生成的终产物有(
)
A.CO2
B.H2O
C.酒精
D.乳酸
解析:葡萄糖彻底分解的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AB
答案:A(共11张PPT)
光合色素 色素类型 功能 分布
叶绿素 叶绿素 a(蓝绿色) 吸收蓝紫光和
②__________ ⑤__________的
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 b(①______色)
类胡萝
卜素 ③________(黄色) 吸收④________
胡萝卜素(橙黄色)
在层析纸上的
次序(上→下)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
考点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一、光合色素
黄绿
红光
叶黄素
蓝紫光
叶绿体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需要叶绿素、①____、酶、水 需要多种酶、ATP、[H]、②______
场所 叶绿体的③________ 叶绿体的④________
物质
变化 (1)水的光解
2H2O→4[H]+O2
(2)⑤______的合成 (1)CO2 的⑥________
C5+CO2→2C3
(2)C3 的⑦________
能量
变化 ⑧______能→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⑨______、⑩______
(2)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和 Pi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光
CO2
基粒
基质
ATP
固定
还原
光
ATP
[H]
【例 1】(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叶绿体中有多种色素,可以用纸
)
层析方法将它们分离。图 3-5 为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其中Ⅳ是(
图 3-5
A.叶绿素 a
B.叶绿素 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解题关键]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
素 a、叶绿素 b。选 B。
组号 给植物提供 结果(产生的气体) 备注
Ⅰ
H2O 和 C18O2 甲 其他条
件相同
Ⅱ 乙
【例 2】(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下表为鲁宾和卡门利用同
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记录,据表判断甲、乙分别是
(
)
[解题关键]光反应中水光解会产生 O2,O2 全来自于水。选 D。
【例 3】(多选)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暗反应都需要多种酶
B.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 ATP
C.光反应固定 CO2,暗反应还原 CO2
D.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
[解题关键]CO2 的固定和还原都是在暗反应阶段中进行;光反
应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则将这些活跃的化学能转
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选 AB。
1.在培育植物的温室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
好安装(
)
A.红光灯
B.白炽灯
C.紫光灯
D.绿光灯
解析:植物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白炽灯的光中
含有各种波长的光线。
答案:B
)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A.叶绿体的外膜上
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
D.叶绿体的基质中
答案:B
3.科学家用含有14C 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
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 叶绿素 →ADP
B.二氧化碳→ 叶绿体 →ATP
C.二氧化碳→ 乙醇→ 糖类
D.二氧化碳→ 三碳化合物→ 糖类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暗反应,先通过固
定过程形成三碳化合物,再通过还原过程将其还原成糖类。
答案:D
4.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表现在(
)
A.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
B.光反应中产生的 ATP 数量减少
C.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
解析:气孔关闭直接影响 CO2 的吸收量,使 CO2 的固定量减
少,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
答案:D
5.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
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局部光照处理和完全曝光处理。这个实验不
能证明(
)
A.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有光照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
C.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是必需原料
D.好氧细菌生活需要氧气
答案:C
6.(多选)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消耗 ATP 的是(
)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CO2 的固定
C.水在光下分解
D.叶绿素吸收光能
解析: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
原。
答案:BCD(共9张PPT)
酶的
本质 酶是①______________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②__________,
绝大多数的酶是③__________,少数酶是④________
酶的
特性 ⑤________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 ~1013 倍
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⑥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
较温和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低温抑制酶活性,
但可恢复;⑦________________会使酶永久失活
酶的
作用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⑧________,提高反应效率
考点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活细胞
有机物
蛋白质
RNA
高效性
一种或一类
过酸、过碱、高温
活化能
【例 1】要洗去衣服上的猪油油渍,应选用(
)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肽酶
[解题关键]酶具有专一性,去除油渍应用脂肪酶。选 B。
【例 2】(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小陈想检验唾液对淀粉的
降解作用,他向 10 mL 的热米汤(100℃)加入 1 mL 唾液,反应较
长时间后加入适量碘液,显出很深的蓝色,表明米汤中的淀粉未
被降解,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唾液中有脂肪酶,抑制了淀粉酶
B.高温(100℃)使淀粉酶失活
C.唾液中有核酸酶,抑制了淀粉酶
D.淀粉酶需要经诱导才表现出活性
[解题关键]高温会使酶永久失活。选 B。
【例 3】(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多选)酶在细胞代谢中起
重要作用。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题关键]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能量。
选 ABD。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A 或 C
解析: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所以基本组成单
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纤维素。
答案:C
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
)
A.蛋白酶
B.盐酸
C.纤维素酶
D.淀粉酶
2.在不损害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 糨糊十 2mL 纯唾液 37℃,10min 3 滴碘液
2 2mL 糨糊十 2mL 纯唾液 95℃,10min
3 2mL 糨糊十 2mL 纯唾液
+2 滴浓盐酸 37℃,10min
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A.1
B.1、2
C.1、3
D.
2、3
解析:高温和过酸会导致酶失活而无法发生反应,所以最终
只有试管 1 正常反应将淀粉分解而无法呈现蓝色。
答案:D
4.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了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解析:酶催化作用的本质就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使反应能较快进行。
答案:A
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
)
温度的关系是(
答案:B
6.(多选)图 3-4 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
系,下列能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是(
)
图 3-4
A.在图中所示的反应中,酶促反应速率在 40℃时最大
B.酶因高温而失活
C.酶促反应生成物量与温度的关系
D.酶促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