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考点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__的集合。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
丰富度
1.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越靠近热带地
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越高)。
一、群落的概念
种群
种间关系 概念 举例
①________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羊和草
②________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
源和空间等 牛与羊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③
________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人与蛔虫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
依存,彼此④________ 大豆与
根瘤菌
三、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体内
有利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分层
镶嵌
(1)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例如森林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
植物、灌木和乔木。
(2)决定因素
①植物分布——光照。
②动物分布——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1)种群呈________分布。
(2)决定因素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
【例 1】(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除
去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
)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互助
D.互利共生
[解题关键]杂草和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争夺
资源和空间的现象,属于种间竞争。选 A。
【例 2】(多选)关于群落的结构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
有关
D.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别
[解题关键]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
同而高低不同,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分层。选
BCD。
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水生生物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杂草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解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
的总和。
答案:D
2.(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以下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的是(
)
A.迁徙到鄱阳湖越冬的丹顶鹤数量调查
B.某地的东方田鼠近 5 年的数量动态研究
C.池塘中溶解氧变化对鳜鱼鱼仔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D.有机磷农药污染对湖泊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研究
答案:D
3.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他微生
物的生长。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种内互助
D.寄生
解析:青霉素分泌的物质可以抑制周围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关系属于竞争。
答案:A
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
)
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C
5.(多选)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
)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高低
D.生物种群特征
解析: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
土壤类型、温度高低等。
答案:ABC(共10张PPT)
“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①______ 环境资源②______
曲线形成的
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多
特点 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达到 K 值后将停止增长,保持稳定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
K 值的有无 ③______ ④______
考点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无限
有限
无
有
“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
注:K 值(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K/2 值的意义
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
群增长速度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
【例 1】(2011 年 1 月 广东学业水平)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
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
[解题关键]因为进入的环境适合该种群生长和繁殖,而且条件
一直保持不受破坏,但种群生活在一定空间内,所以该种群数量
增长会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曲线。选 D。
【例 2】(多选)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
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题关键]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
由于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
斗争和种间斗争加剧而出现的增长曲线。由于种群数量受环境条
件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有所不同,因而其种群增长率在不同阶段
各不相同。选 ABD。
1.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
)
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
A.Nt=N0λt
B.K/2 值
C.“J”型曲线
D.“S”型曲线
答案:A
2.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爆发式的生长过程中,其
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什么增长?(
)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Z”型增长
D.直线型增长
解析: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的生长过程呈现指数
式爆发增长,属于“J”型增长。
答案:A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
下列关于“S”型曲线中的 K 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K 值时种群数量最大
B.K 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C.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 K 值可能不同
D.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K 值可能不同
解析:“S”型曲线中 K 值是环境容纳量,在 K 值的时候种群数
量是最大的。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 K 值可能不同,同一生物在
不同环境条件下 K 值也可能不同。种群增长率最大是在 K/2 处。
答案:B
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解析:“S”型增长曲线在各个阶段的增长率是不相同的,其中
增长率最大是在 K/2 处。
答案:B
5.(多选)图 15-2 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 15-2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2 000 个
B.在 0~5 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 0~5 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 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1 600 个;在 0~5 天内该
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6 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
率。
答案:ABD(共10张PPT)
考纲 水平要求 知识网络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Ⅰ
Ⅱ
Ⅰ
Ⅰ
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
考点 1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特征
同种
体积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2.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
3.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__________和种群密度的重
要因素。
大小
变化趋势
4.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②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__。
(2)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
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1.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2._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例 1】(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下列所描述的生物中,不
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全世界的蓝鲸
B.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
C.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
D.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
[解题关键]种群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
部个体的集合。B 选项中的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不是同种生物
的范畴。选 B。
城市 出生率(‰) 死亡率(‰)
甲 12.5 3.5
乙 12.6 5.6
丙 8.8 0.8
【例 2】(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人
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若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
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C.甲>丙>乙
B.乙>甲>丙
D.乙>丙>甲
[解题关键]人口增长率是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甲的出生率为
9‰,乙的出生率为 7‰,丙的出生率为 8‰。选 C。
)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2.图 15-1 为某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示意图,该种群
的年龄组成的类型是(
)
图 15-1
A.稳定型
C.衰退型
B.增长型
D.无法判定
解析:图中的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属于衰退型。
答案:C
3.(2011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实验中,最适合标志重捕
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种群密度
答案:A
4.(多选)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有
关的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
答案:ABC(共8张PPT)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过①________的
环境;或原来存在有植被,
现已被②______________。 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保留原有
③________,甚至保留种子或其
他④________
考点 4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
代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________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比较
繁殖体
植被
彻底消灭
土壤条件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经历时间 长 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速度 缓慢 较快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续表
【例 1】(2011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植物群落不是静止不动的,
是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落
演替的是(
)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题关键]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代替
的过程。D 项属于正常的季节开花现象,具有周期性。选 D。
【例 2】(多选)下列群落演替实例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演替
D.森林砍伐后的演替
[解题关键]火山岩的演替是在原本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上进
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选 BCD。
)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答案:B
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干涸的池塘蓄水后的演替
B.牧场的恢复演替
C.冰川泥上的演替
D.荒废的花园里的演替
解析:初生演替的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答案:C
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被大面积烧毁,经
过漫长的时间,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
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
解析:大火烧毁后的森林,还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件,然后
再演替形成其他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
4.(多选)下列关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
和建设的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
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