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23: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培优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8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和水 D. 大量灰烬
2.某同学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 和H O的曲线是a和c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5.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 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6.在如图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原因是隔绝O2
B. 实验2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这黑色物质是炭黑
C. 实验3中内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所以内焰温度最高
D. 实验4将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 蜡烛在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8.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B. 我们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 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都是氧气
D.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9.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
B. 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 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 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10.有关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
B. 呼出气体中仍然含有稀有气体和氮气
C. 通过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D. 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1.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B.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C. 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2.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 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 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 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3.检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所用的实验用品是( )
A. 带火星的小木条 B. 燃烧的小木条 C. 澄清的石灰水 D. 干冷的玻璃片
14.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明亮 B. 将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内壁出现水珠
C.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 熄灭时烛芯处有白烟飘出
15.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6.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 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 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 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17.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18.蜡烛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D. 一样高
二、综合题(共4题)
19.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1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1 、 2 、 3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4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5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1 ,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2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3 。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注意装置右端的导管连接人的呼吸装置)比较人体吸人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内盛放的是 。
(2).装置A是用来检验 (填“吸入”或“呼出”,下同)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装置B是用来检验 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
(3).我们已经知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推测本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
21.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________点炭化变黑最严重;说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
(2)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22.小华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1的现象是:甲瓶中木条继续燃烧,乙瓶中木条熄灭,说明 ;
(2).实验2的现象是 , 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C
8.【答案】 A
9.【答案】 C
10.【答案】 C
11.【答案】 A
12.【答案】 C
13.【答案】 B
14.【答案】 C
15.【答案】 D
16.【答案】 A
17.【答案】 A
18.【答案】 A
二、综合题
19.【答案】 (1)浮在水面上;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
20.【答案】 (1)澄清的石灰水
(2)吸入;呼出
(3)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答案】 (1)c;外
(2)烧杯内壁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2.【答案】 (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2)滴入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