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溶液的形成课后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溶液的形成课后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23: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水”不属于溶液的是
A.双氧水 B.汽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将氯化钠放入植物油中,能形成溶液
C.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在外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蔗糖溶液较长时间放置后会分层
C.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未饱和的食盐溶液中上层的咸味比下层淡
4.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牛奶
5.下列家庭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盐 C.花生油 D.白砂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
C.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7.下列物质长期放置最稳定的是
A.牛奶 B.豆浆 C.矿泉水 D.石灰乳
8.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形成的是溶液
9.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牛奶 D.苏打水
1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汽油 C.面粉 D.泥沙
11.下列混合物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泥沙 B.食盐和水 C.食盐和蔗糖 D.酒精和水
12.根据如图原理,海水加压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 B.溶液组成 C.溶液质量 D.溶剂质量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中,不是溶液的是
A.啤酒 B.豆浆 C.生理盐水 D.白醋
14.用20%的食盐溶液50g与20%的食盐溶液50mL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0% C.40% D.无法计算
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二、填空题
1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请你回答:
(1)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填物质名称)_______,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18.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木炭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选填序号,下同),混合后该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____。
19.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0.化学无处不在,请按要求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做法:
(1)洗洁精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由于_____,汽油也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由于____。
(2)喝了汽水会打嗝的原因_______。
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4)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22.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t1℃时2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烧杯②中加热蒸发少量水时,同时一定还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可能还有氯化钾没有溶解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E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①内溶液的质量=烧杯②内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四、科学探究题
23.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V.(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Q放(填“>”或“<”或“=”),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出现固体剩余后,再继续加固体,固体也不在继续溶解),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C
7.C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
(1)氯化钠
(2)不变
17.
(1) 水 C2H5OH
(2)乳化
18.② ③
19.碘 酒精 酒精 水 硫酸亚铁 水
20.
(1) 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汽油能溶解油污
(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1.甲、乙、丙 t2 乙 降温
22.是 KNO3 40g DE
23.降低 低于 ② < 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溶液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物质b不再溶解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