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燃烧和灭火-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23: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燃烧和灭火专题培优2021_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8题)
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 人发生煤气中毒时,不要移动,就地抢救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D. 火灾逃生时可以用湿毛中拓住口鼻,匍匐前行,找到安全出口
2.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 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锈蚀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细沙来灭火
3.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不正确的是( )
A. 扇灭-隔绝氧气 B. 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 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 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5.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 燃气泄漏时应马上打开排气扇
C.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乘坐电梯撤离 D. 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
B. 二氧化碳通入到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
C. 纸箱着火时可以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可以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D.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C. 山林中开辟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8.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 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D. 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 房屋失火,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11.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为“清除可燃物能灭火”的是( )
A. 水火不容 B. 钻木取火 C. 釜底抽薪 D. 火上浇油
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
A. 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 B.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酒精灯中酒精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火
13.下列灭火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C. 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 不慎将酒精灯打翻失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B. 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
C. 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 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
15.下列灭火方法中主要是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 用水浇灭烟头 B. 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
C. 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 D. 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 氮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运动员跑步时的急促呼吸属于缓慢氧化
17.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 )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8.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当发生火灾选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 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 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
D. 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二、综合题(共4题)
19.化学与人类生产及生活紧密关联。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锅内油着火了,有经验的师傅会迅速加入一瓢冷油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饮用水硬度过大,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吉。生活中软化硬水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3)2021年国家改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请写出一种“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
20.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则容器内的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纸船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向其中一只加入一半水,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不装水的纸船很快燃烧,装水的纸船不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对比实验三中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21.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如下,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分析后画“√”,错误的画“×”。
(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下降________;
(3)最终盘中水面高于杯中水面________;
(4)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________;
(5)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________;
(6)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为 ;
(2).学校图书档案着火宜用 来灭火;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4).将家用燃气(主要CO)的液化气灶改成烧天然气后,进风管的直径应__。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 D
6.【答案】 C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A
10.【答案】 D
11.【答案】 C
12.【答案】 D
13.【答案】 A
14.【答案】 D
15.【答案】 A
16.【答案】 D
17.【答案】 A
18.【答案】 A
二、综合题
19.【答案】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煮沸
(3)减少私家车(合理即可)
20.【答案】 (1)向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氧气的浓度
21.【答案】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错误
(6)错误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2.【答案】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分子构成不同
(4)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