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树与二叉树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树与二叉树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10-25 17: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与二叉树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和 教学目标 树与二叉树
教材内容: 4.1 树与二叉树
适应的课程标准: 1.1 通过列举实例,认识到抽象数据类型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了解二叉树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树、子树、树的度、树的深度等概念, ●了解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等概念 ●通过具体任务的实践活动,体验用树型结构描述生活中蕴含树型结构的组织关系。 指向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计算思维: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1) 导入1:展示现实生活中组织关系图为树型结构的实例,如:动物分类图(附件3),企业组织架构图(附件4)。 导入2:学生思考,列举组织关系图为树型结构的生活实例。 以图片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感知生活中蕴含树型结构的实例。 结合树型结构,发挥想象,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知识讲解(1) 可以用教材中的图4.1.4 树的示例,来逐步讲解以下概念。 1.树的概念、左子树、右子树 2.树的度、节点的度 3.树的深度 4.根节点、分支节点、叶子节点 以知识条目的方式呈现树结构相的概念。
自主学习 (1) 1.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结合线性结构的特点,树型结构与线性结构的连接关系的差异”,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实例形式,呈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2.思考“问题与讨论”:若干个家庭一起组织自助游,准备阶段需要考虑旅游路线的规划、食宿安排以及旅途中各项娱乐活动的人员组队问题。如何用学过的数据结构知识来更好地帮助制订相关计划?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与前几章节中的线性结进行对比,并辅以实例,形式化的描述出来。 以讨论形式,现学现用,用树结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讲解(2) 1.教师举一些例子,呈现二叉树的形式。 例1:与学生共同模拟“猜数字游戏”,以二叉树形式呈现。 2.以图的形式,讲解二叉树的概念。 3.以图的形式,讲解二叉树的所有形态。 4.思考:画出包含4个节点的所有形态的二叉树。 知识点迁移。利用刚刚讲解的二叉树的所有形态,模拟出4个节点的所有二叉树的形态。
自主学习 (2) 1.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表述出“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两种形态,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知识讲解(3) 1.教师举例,推出性质1: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k≥1)个节点。 例1:画仅有一个节点的二叉树。 例2:画一棵高度大于3的非满二叉树。 例3:画一棵满二叉树。 以多种树的形式,直观的展现第k层的情况,验证性质1的正确性。
自主学习(3) 1.自主学习教材中的性质2: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1(k≥1)个节点。 2.自主学习教材中的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若度为2的节点数量为n2,叶子节点(度为0的节点)数为n0,则n0=n2+1。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画出各种形式的二叉树,来验证性质2和性质3。 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验证二叉树的两种性质。
课堂小结 1.总结树的概念; 2.总结二叉树的概念; 3.归纳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 4.二叉树的三种性质 对本知识进行归纳。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面向所有学生): 1.思考教材“问题与讨论”中如何管理计算机中的照片,使得浏览起来更加方便。 2.思考教材“问题与讨论”中如何看待从数据的组织处理效率来看,二叉树本质上是对数组和链表的一种折中处理?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和升华知识点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包含了树与二叉树、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抽象数据类型等共3节,概念性的内容非常多。本节内容是后两节的先行知识,了解了树、二叉树等相关的概念及性质后,可以深度学习二叉树等基本操作。 本条目的重点是了解树、子树、树的度、树的深度、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等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由于大部分内容是概念性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辅以图的形式,学习各种概念及性质。 对于差异化的教学,可以通过回顾复习、多画图展示,综小学生知识能力上的差异。任务差异化,目标一致化,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多布置课外思考题,能力一般的同学,以课堂目标为准,布置相应的任务。
针对 核心素养培养的 设计考虑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泛泛而谈,而应落实在每一次引导、每一个活动之中。本条例各个核心素养的具体落点分析如下: 信息意识:落点在“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本条例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树、二叉树等概念,分析讲解二叉树的性质,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去发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计算思维:落点在“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本章节提供了大量的实列,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恰当地选择数据结构,从抽象到具体地理解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等概念与性质。通过小组与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形式化方法描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