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物种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物种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18: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种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确定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除了看是否相像,还要看( )。
A. 是否具有同样的形状 B. 是否有相类似的生活习性
C. 是否具有相同的体色 D. 是否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3.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变形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 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C. 细胞质为生命活动的场所 D. 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4.草履虫和衣藻这两种生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会运动 B. 是否生活在水中 C.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 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5.下列对草履虫和衣藻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B. 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C. 都能独立完成生殖 D. 都是多细胞生物
6.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
A. 草履虫 B. 衣藻
C. 酵母菌 D. 变形虫
7.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 衣藻、变形虫、草履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D. 草履虫和衣藻都能利用细胞膜排泄废物
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包括(  )
A. 保存许多物种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B. 为工厂提供林木等生物材料
C. 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基地 D. 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9.大熊猫、白鳍豚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哺乳类、鱼类和两栖类 B. 哺乳类、哺乳类和爬行类
C. 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D. 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10.草履虫和衣藻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运动 B. 个体大小 C. 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D. 是否生活在水中
11.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生物圈中还有一些肉眼很难看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都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D. 都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12.下列一组都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衣藻、草履虫 B. 衣藻、海带 C. 酵母菌、海绵 D. 香菇、草履虫
二、填空题
13.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主要是人类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引起的。
14.华南虎,是我国特有虎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50年代后期,华南虎还可能有4000个个体。由于受政府收购虎皮的鼓励和华南虎被认定为害兽的原因,导致大量捕杀华南虎,使之数量争剧下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毁林种粮等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华南虎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同时由于林木资源无节制的砍伐,华南虎可以捕猎的动物(如鹿、麂、山羊等)种群数量减少,使华南虎数量进一步下降。一直到1977年,华南虎才被宣布为保护动物,但为时已晚,华南虎只剩不到200个个体,由于分布过于散布,加上偷猎屡禁不止,1991年调查估计,野外只剩不到20只华南虎,且分散于各省。据调查,我省庆元县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就有华南虎的踪迹。当地政府为拯救它,设立了华南虎栖息地保护的建设项目:一方面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百山祖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对华南虎进行野生放养和人工繁育,扩大虎的种群数量。同时在华南虎现有活动范围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严禁猎杀野生动物。
①华南虎成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华南虎现处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大为减少的状态,潜在的危险是将丧失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③简要写出造成华南虎数量下降的原因(写出3点)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④简要写出庆元县百山祖政府为拯救华南虎所要采取的措施(写出3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解答题
15.阅读下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格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下表为我国部分动植物类群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 342 13.39
鸟类 1 244 8 730 14.25
爬行类 376 6 300 5.97
两栖类 284 4 010 7.08
鱼类 3 862 19 056 20.3
蕨类植物 2 200~2 600 10 000~12 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 000 260 000 10
资料二: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
(1)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你还知道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
(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4)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普氏原羚,你认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来切入。
【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A

2.【答案】 D
【解析】【分析】种或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它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因此,确定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除了看是否形态结构相似,还要看是否能够相互交配产下后代并且后代也可以繁育。
【解答】确定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除了看是否相像,还要看是否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故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除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解答】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其体表的质膜相当于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它体内的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和其他动物一样,变形虫没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分析】草履虫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都会运动。
【解答】A、草履虫和衣藻都会运动, 衣藻,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靠它们衣藻能在水中游动,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和衣藻都生活在水中,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另外草履虫体外没有细胞壁包被,衣藻细胞外有细胞壁。那么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型。
D、草履虫和衣藻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草履虫与衣藻的结构特点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生物,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液泡、细胞壁;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属于绿色植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A、B、D错误;草履虫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他们都能独立的完成生殖和繁衍。
故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淡水中.细胞呈卵形或球形,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C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类,B不符合题意。
D、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其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A。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解题即可。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保存许多物种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基地、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为工厂提供林木等生物材料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故答案为:B。
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分类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大熊猫、白鳍豚属于哺乳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类;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衣藻获得营养是通过进行光合作用;草履虫获得营养是通过摄取食物。
【解答】草履虫是动物,衣藻是植物,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衣藻可以,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解答】A.单细胞生物,就是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A正确。
B.单细胞生物是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独立的生命个体,B正确;
C.单细胞生物是地低等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水中,C正确;
D.单细胞生物有点是对人体有益的,如酵母菌,人们可以利用进行发酵,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小球藻等。
【解答】海带、海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香菇是多细胞的真菌,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3.【答案】 丧失了栖息地
【解析】【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憎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
【解答】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丧失了栖息地,这主要是人类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引起的。
14.【答案】 华南虎在地球上的数量极少(或华南虎濒临灭绝);遗传;大量捕杀;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数量减少;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对华南虎进行野生放养和人工繁育;严禁捕杀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文件等措施。
【解答】①华南虎成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原因是:华南虎在地球上的数量极少(或华南虎濒临灭绝)。
②华南虎现处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大为减少的状态,因此华南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或亲子交配的现象,使后代患遗传病或早死的几率增大,导致华南虎后代减少,而且华南虎后代中基因来源相似,因此 潜在的危险是将丧失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③华南虎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捕杀,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数量减少。
④根据材料,庆元县百山祖政府为拯救华南虎所采取的措施有: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对华南虎进行野生放养和人工繁育,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捕杀野生动物。
故答案为:①华南虎在地球上的数量极少(或华南虎濒临灭绝);②遗传;③大量捕杀;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数量减少; ④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对华南虎进行野生放养和人工繁育;严禁捕杀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2)裸子植物
(3)栖息地被破坏;偷猎
(4)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5)越强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动物,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物种基因库等.
【解答】解:(1)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动物包括(无脊椎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有脊椎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植物分为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因此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生物类群还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答出任意两种即可).(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3)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4)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普氏原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建立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基因库等;有人建议把普氏原羚引到动物园圈养起来,将会导致普氏原羚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破坏而失去平衡,动、植物的数量也不会相等,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草食动物的数量,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肉食动物的数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2)裸子植物;(3)栖息地被破坏;偷猎;(4)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5)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