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7 15: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9 鱼我所欲也》2021年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芳馨(xīn) 亵渎(dú) 敲竹杠(gàng) 豆蔻年华(kòu)
B.荣膺( yīng) 恣睢(suī) 鸿门宴(hóng) 锲而不舍(qiè)
C.愧怍(zuò) 剽悍(biāo) 绊脚石(bàn) 戛然而止(jiá)
D.遒劲(qiú) 哂笑(shěn) 初生犊(dú) 广袤无垠(mào)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捐款赈灾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应该袖手旁观。
D.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至深至厚,刻骨铭心,是我终生回报不完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用字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B.受黄岩岛紧张局势的影响,准备大批去菲律宾旅行的游客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C.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
D.融水XX中学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5.选出对本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7.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天下三分
B.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按要求填写句子。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1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13.填空。
(1)文章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   。
(3)体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4)文章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4.文章以“鱼”与“熊掌”开头有何好处?
1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16.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9 鱼我所欲也》2021年高频易错题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弗得”的“弗”应读作“fú”;
C.有误,“贫贱不能移”的“贱”应读作“jiàn”;
D.有误,“不屑”的“屑”应读作“xiè”。
故选:A。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芳馨(xīn) 亵渎(dú) 敲竹杠(gàng) 豆蔻年华(kòu)
B.荣膺( yīng) 恣睢(suī) 鸿门宴(hóng) 锲而不舍(qiè)
C.愧怍(zuò) 剽悍(biāo) 绊脚石(bàn) 戛然而止(jiá)
D.遒劲(qiú) 哂笑(shěn) 初生犊(dú) 广袤无垠(mào)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BD.全部正确;
C.注音有误,“剽悍”的“剽”应读“piāo”。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捐款赈灾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应该袖手旁观。
D.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至深至厚,刻骨铭心,是我终生回报不完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对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中的几种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最后,我们还需结合语境分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解答】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为褒义词,褒贬不当;
BCD.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用字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B.受黄岩岛紧张局势的影响,准备大批去菲律宾旅行的游客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C.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
D.融水XX中学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有误,“一切出版物“已包括了“报刊、杂志“,去掉“和一切出版物“即可。
B.有误。“准备”与“大批”语序颠倒,语序不当。
C.正确。
D.有误,在“嫦娥奔月”后面加“活动”。宾语短缺。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5.选出对本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本文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选:C。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也叫做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可以使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句意: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辟”通“避”躲避;
B.句意: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辩”通“辨”辨别;
C.句意:现在(有人)却为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D.句意: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从前。
故选:C。
【点评】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所以判断通假字可从“形”或“音”两方面来辨析判断,课文注释中注明的通假字学习时要加强记忆。
7.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天下三分
B.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A.①句意为: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
②句意为:现在天之下三分;
今:现在/现在;
B.①句意为: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
②句意为: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与:给/语气助词,不译。
C.①句意为: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②句意为:已经经历了三代。
已:停止/已经。
D.①句意为: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②句意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思想。
为:以前/两种思想。
故选:A。
【点评】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正确;
B、“加”是名词,益处;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可以分类进行整理。
【解答】A.解释不同。“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中“以”的意思是“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的意思是“因为”;
B.解释相同。句中“而”的用法都是“表示转折关系”;
C.解释不同。“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是“比”的意思,“万钟于我何加焉”中“于”的意思是“对于”;
D.解释不同。“人皆有之”中“之”的用法是“代词”,“受任于败军之际”中“之”的用法是“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虚词的几种常见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明显错误,因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故选:C。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比较这几个选项,选出有明显错误的一个。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按要求填写句子。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解答】(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重点词语:勿)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重点词语:欲)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重点词语:辩)
【点评】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助词 
蹴尔而与之 给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而:
呼尔而与之 表承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句意为:所认识的穷朋友感激我吗?与:通“欤”,语气助词;
蹴尔而与之
句意为:用脚踢着(或踩过) 给别人吃。与:给。
(2)
所欲有甚于生者
句意为: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于: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句意为: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对。
(3)呼尔而与之
句意为: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而:表承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句意为: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而:表转折
答案:
(1)与:通“欤”,语气助词;与:给。
(2)于:比;于:对。
(3)而:表承接;而:表转折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3.填空。
(1)文章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体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4)文章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重点字:辩)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4.文章以“鱼”与“熊掌”开头有何好处?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可以从修辞手法、巧妙引出下文等角度来分析开头的作用,注意要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解答】“鱼和熊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这样论述更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舍生取义,为下文作铺垫,同时吸引读者。
答案示例: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使复杂难懂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引人思考。
【点评】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要注意文章表达的中心,任何写作手法都是为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都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1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段的分析。
【解答】句子的意思指: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解答此题要抓住句子中“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进行分析。作者借这一句指出“性本善”,但有些人“见利忘义”而有的人“舍生取义”的区别在于没有丢失善的本性。
答案: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人性本善,这种善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本性,做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本性罢了。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要结合文段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文章主旨进行分析,提炼答案
16.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假如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厌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历史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分析】翻译甲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①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苟且;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如使”,假如;
③所恶有甚于死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恶”,厌恶;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汗青”,历史。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通顺。
本句中:“得兼”,同时得到;“者…也”,判断句式;“非独”,不只是;“是”,这;是重点词语。
翻译:①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句意和短语是划分停顿的主要标志。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翻译为: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因此停顿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翻译:大好河山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因此停顿为:山河破碎\风飘絮。
(4)此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主旨句是对全文的概括,多为议论抒情性句子。主旨句分别是: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生与义的选择中,选择舍生取义。
答案
(1)①“苟”苟且;②“如使”假如;③“恶”厌恶;④“汗青”历史
(2)①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3)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4)主旨句分别是: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生与义的选择中,选择舍生取义。
【点评】好句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惶恐和零丁两个词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彩的词语,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