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7 16: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9 鱼我所欲也》2021年压轴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倜傥(tì) 黯淡(àn) 磕磕绊绊(kē)
B.腼腆(diǎn) 忌讳(huì) 人影憧憧(chōng)
C.捏着(niē) 纵情(zòng) 迥然不同(jiǒng)
D.阔绰(chuò) 踱步(duó) 气喘吁吁(x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酝酿 澄撤 挪窝儿 迥乎不同
B.亘古 荫蔽 火盆子 语无伦次
C.镂空 锁屑 中轴线 锐不可挡
D.仄歪 家醅 地界儿 险象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B.这些贪官污吏,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恪尽职守,大捞特捞。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这个秘密在李家的后代中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用字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B.受黄岩岛紧张局势的影响,准备大批去菲律宾旅行的游客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C.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
D.融水XX中学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5.选出理解《鱼我所欲也》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指“不义”。
C.孟子认为并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德的人才具备。
D.“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就是指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
6.选出对本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8.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天下三分
B.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著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展示了于勒从穷困到富有再到穷困的升沉过程。
B.哲学家、作家培根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随笔说理透彻,警句隽永。
C.《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写的洋溢着父子深情、凝聚着爱国深情的家书,他通过书信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D.《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选自第十六回,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讲述了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和鲁智深在野猪林巧妙设计“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1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13.填空。
(1)文章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   。
(3)体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4)文章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4.《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
15.《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16.《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17.《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8.请写出文章《鱼我所欲也》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9 鱼我所欲也》2021年压轴同步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倜傥(tì) 黯淡(àn) 磕磕绊绊(kē)
B.腼腆(diǎn) 忌讳(huì) 人影憧憧(chōng)
C.捏着(niē) 纵情(zòng) 迥然不同(jiǒng)
D.阔绰(chuò) 踱步(duó) 气喘吁吁(xū)
【分析】此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腆”应读作“tiǎn”。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酝酿 澄撤 挪窝儿 迥乎不同
B.亘古 荫蔽 火盆子 语无伦次
C.镂空 锁屑 中轴线 锐不可挡
D.仄歪 家醅 地界儿 险象跌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书写。
【解答】A有误。“澄撤”的准确书写:澄澈。注意“挪窝儿”的书写。
B准确。注意“亘古、荫蔽”的书写。
C有误。“锐不可挡”的准确书写:锐不可当。注意“镂空”的书写。
D有误。“险象跌生”的准确书写:险象迭生。注意“家醅”的书写。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B.这些贪官污吏,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恪尽职守,大捞特捞。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这个秘密在李家的后代中家喻户晓。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A: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符合句意,词语运用恰当。
B:“恪尽职守”是指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岗位,谨慎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彩不当。
C:“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修饰对象不当。
D:“家喻户晓”指整个社会人人皆知。望文生义。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不规范用字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B.受黄岩岛紧张局势的影响,准备大批去菲律宾旅行的游客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C.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
D.融水XX中学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有误,“一切出版物“已包括了“报刊、杂志“,去掉“和一切出版物“即可。
B.有误。“准备”与“大批”语序颠倒,语序不当。
C.正确。
D.有误,在“嫦娥奔月”后面加“活动”。宾语短缺。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5.选出理解《鱼我所欲也》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指“不义”。
C.孟子认为并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德的人才具备。
D.“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就是指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
【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关于“义”,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见在孟子心中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这种“本心”不丧失罢了。
故选:C。
【点评】解答对于文意内容的理解题目,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一定要带着题目要求,反复阅读文章,随时提取勾画关键的信息点,比较辨析作答。
6.选出对本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本文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选:C。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也叫做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可以使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句意: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辟”通“避”躲避;
B.句意: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辩”通“辨”辨别;
C.句意:现在(有人)却为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D.句意: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从前。
故选:C。
【点评】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所以判断通假字可从“形”或“音”两方面来辨析判断,课文注释中注明的通假字学习时要加强记忆。
8.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天下三分
B.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A.①句意为: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
②句意为:现在天之下三分;
今:现在/现在;
B.①句意为: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
②句意为: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与:给/语气助词,不译。
C.①句意为: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②句意为:已经经历了三代。
已:停止/已经。
D.①句意为: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②句意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思想。
为:以前/两种思想。
故选:A。
【点评】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著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展示了于勒从穷困到富有再到穷困的升沉过程。
B.哲学家、作家培根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随笔说理透彻,警句隽永。
C.《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写的洋溢着父子深情、凝聚着爱国深情的家书,他通过书信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D.《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选自第十六回,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讲述了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和鲁智深在野猪林巧妙设计“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智取生辰纲”的是晁盖与吴用等人,是在黄泥冈,不有鲁智深,也不是在野猪林。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普通人和圣贤都有义,只不过圣贤没有丧失罢了。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助词 
蹴尔而与之 给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而:
呼尔而与之 表承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句意为:所认识的穷朋友感激我吗?与:通“欤”,语气助词;
蹴尔而与之
句意为:用脚踢着(或踩过) 给别人吃。与:给。
(2)
所欲有甚于生者
句意为: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于: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句意为: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对。
(3)呼尔而与之
句意为: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而:表承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句意为: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而:表转折
答案:
(1)与:通“欤”,语气助词;与:给。
(2)于:比;于:对。
(3)而:表承接;而:表转折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解答】(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重点词语:勿)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重点词语:欲)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重点词语:辩)
【点评】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3.填空。
(1)文章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体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4)文章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重点字:辩)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4.《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特点,然后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并正确运用。
【解答】(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2)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点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准确判断。
15.《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的论述可知,过去对于“万种”的态度是“乡为身死而不受”,今天却接受了,原因在于: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对于这种做法,从“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论述中,可知作者是明确反对的。
答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16.《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全篇的中心论点,这样写也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推理的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思考。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对课文的内容、写法、主旨等要熟记于心,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7.《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解答】本文的论点是: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举例论证;“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论证。
答案:
①举例论证,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进行批判。
②对比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点评】论证方法的作用:
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18.请写出文章《鱼我所欲也》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归纳。
【解答】答案: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与,“欤”,语气助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从前。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分类归纳,并加强记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