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19: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能力目标: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立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并能根据这种重叠问题进行计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画好的韦恩图,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课题。
1、脑筋急转弯,让学生猜一猜。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电影票,便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引出课题,板书《数学广角——集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炼预习提纲
1、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集合吗?可以用什么图来表示?
2、集合图里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
(一)初步感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校少年宫体育部发布了一个通知,下周五要举行趣味运动会,每班挑选7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
2、老师调查了我们班报名情况,结果如下图。
跳绳 杨瑷萁 李昊栩 张紫然 杨洋 施沣鹏 李冯燕 杨勇
踢毽子 罗开创 张紫然 杨诚皓 李冯燕 赖家馨 杨洋 黄蓉 张紫彤
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贴了两个集合圈:左边的表示参加跳绳的,右边的表示参加踢毽子的。
4、现在请参加跳绳的同学把名字卡片贴到左边的集合圈内,参加踢毽子的同学贴到右边的集合圈内,根据通知我们知道,参加跳绳的有7人,参加踢毽子的有8人,这两项比赛共有15人,对吗?他们贴的时候,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5、应用连线法,把参加了两项比赛的同学用线连起来。
6、谁有好的建议,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参加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
7、认识韦恩图。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接下来,怎样用算式表示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8、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感知韦恩图能方便地解决我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练一练。
1、请看图,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有会游泳的。还有既会飞又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设计意图:主要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提高技能。
1、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是重叠问题吗?)
2、喜欢吃肉的有20人,喜欢吃蔬菜的有17人,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有10人,有多少人参加调查?
四、总结收获,提升认识。
1、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还有其它的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跳绳比赛 踢毽子比赛
两项都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