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
一、单选题
1.从“5000 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A. 冷暖相互交替,变化周期不一 B. 气温持续下降 C. 气温先下降后上升 D. 无规律可言
2.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
A. 青蛙冬眠 B. 候鸟迁徙 C. 兔子换毛 D. 小鸟觅食
3.读浙江省某地某日“气温日变化图”,该地该日的最低气温大约是( )
A. 23.1 ℃ B. 24.1 ℃ C. 25.1 ℃ D. 26.1 ℃
4.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 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 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大
5.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 同一纬度,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C. 海拔高气温高,海拔低气温低 D. 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差异没有关系
6.不用百叶箱,直接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下列哪个地方测出来最接近真实值( )
A. 学校室内篮球场 B. 教学楼楼顶上 C. 操场边树荫下 D. 学校阅览室室内
7.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C.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 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8.如图所示的实验,能验证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
A. 季风 B. 地形 C. 纬度高低 D.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高度(千米)
9.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 ℃,此时峨眉山的气温大约是( )
A. 28 ℃ B. 11 ℃ C. 8 ℃ D. 16 ℃
10.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观测通常一天需进行2次,取平均值即可 B. 气温的测定要用温度计,一般用C表示,读作度
C. 一般情况,一日内的气温变化不大 D.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11.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
A. 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 B. 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
C. 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 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
12.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12:00,而是在午后14:00,其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行道树遮荫 B. 城市中风较大 C. 城市中人口较多 D. 地面热量传给大气有一个过程
二、填空题
13.气象观测中,一般要使用 温度计、 温度计、 温度计3种温度计测量气温,主要是由于 。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 里。
14.气温反映了当地空气的 程度,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 。
三、解答题
15.小明进行一次气温观测实验:他用两支温度计对4月3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观测.他将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另一支放在室内,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其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刻 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
2 7 16
4 6 16
6 5 15.5
8 9 16
10 12 18
12 18 20
14 26 21
16 22 20
18 19 19
20 15 18
22 10 17.5
24 8.5 17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室外温度波动的情况是________.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
(3)小明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两处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阅读“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 , 最低气温出现在 , 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 ℃。
(2).北京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
(3).请总结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竺可桢认为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公元1400年~ 1900年的寒冷时期,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
【解答】发现我国五千多年来气候的变化特点是冷暖相互交替,变化周期不一,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关知识。
【解答】A、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冬季温度很低,为了避免体温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青蛙需要冬眠,A不符合题意;
B、候鸟不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季,因此需要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B不符合题意;
C、兔子的毛气温低时具有保温的作用,而气温高时厚重的兔毛不利于散热,因此兔子换毛与气温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小鸟觅食是补充营养物质,与气温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B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气温日变化图找出该日最低气温即可。
【解答】由气温日变化图可知该地该日的最低气温大约是24.1℃,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分析】(1)适宜的气温使人和动物感到舒适,气温的高低同时影响周围动物的行为。
(2)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C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解答】 A、从低纬度地区向南、北极逐渐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相反,B符合题意;
C、海拔高则气温高,海拔低则气温低,C不符合题意;
D、高山地区气温一般低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 C
【解析】【分析】哪个选项中的地方最接近自然状态,那么它的温度就最接近大气的温度。
【解答】学校室内篮球场 、学校阅览室室内,都处在室内,由于房屋的保温作用,那么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会有差异,故A、D不合题意;
教学楼楼顶上 ,由于空气流动大,且阳光直射,所以温度也不太准确,故B不合题意;
操场边树荫下,最接近自然状态,此地的气温最接近真实值,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B
【解析】【分析】①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③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而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符合题意。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同一纬度,海拔高,气温低,C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 D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解答】由图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白天和夜晚,海陆的温差,所以是为了验证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温随高度的改变问题,在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解答】由图可知,峨眉山的高度约为3000米,重庆约为260米,则高度差为:2740米;气温降低:(2740÷100)×0.6℃=16.44℃;所以峨眉山的温度为:28℃-16.44℃=11.56℃;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C”,读做“摄氏度”.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一般情况下,四次测量的温度值有差别,取平均值作为日均温. 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所以夏季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解答】A.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故正确。
B.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C”,读做“摄氏度”,故不正确。
C.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一日气温的变化与当地的天气状况有关,有时候比较日较差大,有时候日较差小,故不正确。
D.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比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陆地日较差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气温分为3个层次,1是低于生物可接受温度,2是生物可接受温度,3是高于生物可接受温度。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动物的活动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哺乳动物,气温变低,为了维持生物自身原有温度,一样会导致新陈代谢加速等。一些动物冬眠也是为了适应气温,减少能源消耗,维持生命。
【解答】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跟温度无关,跟环境心情,个人爱好等有关。这个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解答】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一般都是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热量的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会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12:00;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3.【答案】 普通;最高;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百叶箱
【解析】【分析】气象站的百叶箱中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解答】气象观测中,一般要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种温度计测量气温,主要是由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故答案为:普通;最高;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百叶箱
14.【答案】 冷热;摄氏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概念。
【解答】气温反映了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故答案为:冷热;摄氏度(℃)
三、解答题
15.【答案】 (1)室外波动较大
(2)14时;6时
(3)对照
【解析】【分析】本题给出了气温观测的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即可。
【解答】从表中能明显得出室内、室外 温度变化的情况是室外波动较大,还可以得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放两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1)室外波动较大(2)14时;6时(3)对照。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14时;5时左右;17.6
(2)15.7
(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解答】(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气温最高值23.6℃与最低值6℃相差约17.6℃。
(2)(8.7+13.2+23.6+17.4)÷4=15.7 ℃,北京当天的平均气温约为15.7 ℃。
(3)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为: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14时;5时左右;17.6(2)15.7(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