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流水 B. 风力 C. 生物 D. 冰川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 白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绿色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 褐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绿色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代表的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积雪 D. 丘陵
5.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 高原 B. 山地 C. 平原 D. 盆地
6.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到甲地旅游最有可能看到的地理景观是( )
A. 平原上河网密布 B. 高原上沟壑纵横 C. 绿洲上瓜果飘香 D. 林区中红松挺拔
7.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3~4题.
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 B. 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
C.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D.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8.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对于③和④两条虚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③表示山谷 B. ③表示山脊 C. ④表示山谷 D. ③、④均表示山脊
9.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①、②两地比较( )
A. ①海拔低于② B. ①、②海拔相同 C. ①海拔高于② D. ①、②表示盆地
10.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本技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地图知识,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米 B. 200米 C. 300米 D. 400米
11.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制作半个“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应是下面的( )。
A. B. C. D.
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区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李村位于赵村的________方向,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cm,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km。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________。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________。
14.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由于地球________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而________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的有________。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作用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作用
三、解答题
15.图中A、B、C为三幅等高线地形图,D、E、F为实际地形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山或高地),请用短线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地貌形成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就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板块移动(当然有板块运动所引起的火山喷发、地震等),外力作用就主要是太阳辐射所引起的,流水、风力等等.
【解答】形成沙漠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沙漠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该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解答】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解答】由图判断甲地位于陕西省境内,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D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解答】解:黄土高原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故A错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故B错误;根据分层设色地图的特点,判断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故C错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 A
【解析】【解答】 读图可知,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项A符合题意.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9.【答案】 C
【解析】【解答】 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图中①、②两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距可判断,山顶①的海拔在1200米﹣1300米之间,山顶②的海拔在1100米﹣1200米之间.根据题意.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0.【答案】 B
【解析】【解答】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A点海拔高度为300米,B点海拔高度为5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500米﹣300米=200米.根据题意.
故选:B.
【分析】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11.【答案】 A
【解析】【解答】从这半个土豆的形状及其每片土豆片的形状,再结合到图中选项,可以推测应该可画出A选项的等高线地形图来。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含义及其画法,这种切土豆的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学生也便于理解。
12.【答案】 B
【解析】【解答】A选项甲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攀登比较费力;B选项丁处等高线较丙处稀疏,坡度更缓。C选项由于甲乙丙丁四点都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D选项甲和丁的海拔相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读坡度,只需学生牢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二、填空题
13.【答案】 (1)山峰;山脊
(2)西南;2.4
(3)①
(4)沿公路分布;陈村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答】(1)甲是山峰,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李村位于赵村的西南,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cm,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2.4km。先量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量得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cm ,
则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①。 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比②处等高线密集, 坡度更陡的是公路①。
(4)村庄的分布特点是沿公路分布,其中海拔最高的村庄是陈村,因为等高线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高,等高线数值就表示海拔高度。
故答案为:(1)山峰;山脊(2)西南;2.4(3)沿公路分布;陈村
14.【答案】 内力;外力;①②③⑤;④⑥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解答】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①②③⑤,属于外力作用的有④⑥。
故答案为:内力;外力;①②③⑤;④⑥
三、解答题
15.【答案】
【解析】【分析】
【解答】
A与F、B与D、C与E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