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从这一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它们有的讲述英雄传奇,有的描绘儒林世相,有的演绎历史故事,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六单元
智取生辰纲
——黑吃黑
施耐庵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900年前的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起抢劫案去一探究竟。
1、由于该案件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都是古代人,初次整理卷宗的是元未明初的施耐庵,书中的基础方言是当时的江淮话,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情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示例】杨志骂两个虞候:“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挑夫),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①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 )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
②两个虞候告诉老都管:“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 )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
③老都管对杨志说:“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
④白胜骂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 ),也这般啰唣。”
⑤那计较( )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⑥杨志道:“到来只顾吃嘴(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 )艰难。”
1、由于该案件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都是古代人,初次整理卷宗的是元未明初的施耐庵,书中的基础方言是当时的江淮话,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情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强盗
主公
亡命之徒
有面子、身份的人
计策
贪吃
事情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900年前的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起抢劫案去一探究竟。
2、请你根据文章情节整理出案情卷宗。
①时间:
②作案地点:
③受害人:
④犯罪嫌疑人:
六月初四正午
黄泥冈松树林
智多星吴用、托塔天王晁盖、白日鼠白胜、入云龙公孙胜、
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青面兽杨志、老督管、虞候、厢禁军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2、请你根据文章情节整理出案情卷宗。
③受害人信息:
有关杨志的回目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志在立军功,光宗耀祖。然而并不得志:他先是失陷“① ”,从军官变为无业游民,因盘缠用尽在汴京城② 时杀了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后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杨志③ 后,被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世杰重托押运生辰纲,这件事对他的前途至关重要。为此,出发前他精心筹划:④
花石纲
卖家传宝刀
比武获胜
不用车装,而是把礼物装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做脚夫挑着,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分别扮作客人和随从的差役,悄悄连夜上东京。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海捕公文】《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人人都有绰号。仿照示例,从《智取生辰纲》中选择两个人物,解说其绰号的来由。
【示例】杨志,绰号“青面兽”,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而得名,此绰号与其体貌特点有关。
知识卡片
水浒英雄的绰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归纳了人物的某种品性、志向或遭际,如宋江的绰号“及时雨”;②显示出人物高超的本领、武艺或技艺,如吴用的绰号“智多星”;③以使用的武器作为绰号,如关胜的绰号“大刀”;④根据身体相貌的特点起绰号,如林冲因生得豹头环眼而得绰号“豹子头”;⑤用职业行当作为绰号,如武松人称“行者”;⑥用古代著名武人的名字作为绰号,以显示其本领与古人相似或超过古人,如花荣人称“小李广”;⑦用凶猛的野兽、有毒的蛇虫作为绰号,表示本领高强,令人畏惧,如李俊的绰号“混江龙”;⑧用传说中的神怪作为绰号,表示此人是令人惧怕的凶神恶煞,如阮小二的绰号“立地太岁”。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海捕公文】《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人人都有绰号。仿照示例,从《智取生辰纲》中选择两个人物,解说其绰号的来由。
【例】杨志,绰号“青面兽”,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而得名,此绰号与其体貌特点有关。
(1)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独自去西溪村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放在东溪边,人们因此把他比作英雄人物“托塔天王”。
(2)吴用,绰号“智多星”,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此绰号与人物本领有关。
(3)白胜,绰号“白日鼠”。宋代称买卖假货的人为“白日贼”,老鼠善窃,白胜为鸡鸣狗盗之徒,所以称“白日鼠”。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海捕公文】《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人人都有绰号。仿照示例,从《智取生辰纲》中选择两个人物,解说其绰号的来由。
【例】杨志,绰号“青面兽”,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而得名,此绰号与其体貌特点有关。
(4)公孙胜,绰号“入云龙”。他自幼喜欢枪棒,学成多般武艺,又拜罗真人为师学得许多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所以被比为传说中的神兽,表明其本领高强。
(5)阮小二的绰号“立地太岁”、阮小五的绰号“短命二郎”、阮小七的绰号“活阎王”都与当时之人比较害怕的、避之则吉的神怪有关,这样的绰号表示他们是令人畏惧的凶神恶煞。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2、请你根据文章情节整理出案情卷宗。
⑤案件过程:(结合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并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杨志慎押生辰纲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百胜卖酒诱官军
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
英雄智取生辰纲
第一部分( )
1—7
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 )
8—14
杨志误失生辰纲
(吴用等智劫生辰纲)
梳理角度一般包括情节角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逻辑角度(原因→结果),技巧角度(悬念→真相),场面角度以及线索角度(明线、暗线)等。
在梳理情节之前,要根据文章内容或题干要求,明确从哪一种角度进行梳理。
答题技法
任务一:默读全文,回顾案情
2、请你根据文章情节整理出案情卷宗。
⑤案件过程:(小说围绕生辰纲的争夺,采用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生辰纲
慎押生辰纲,矛盾重重
阻拦买酒,引发众怒
精心设计,一路尾随
巧扮“贩枣客”,引鱼上钩
佯装争酒,巧妙下药
严查“贩枣客”,放松警惕
难违众意,同意买酒
买酒先饮,迷惑杨志
明线
暗线
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
暗线
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交织点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揭示双方的矛盾冲突
塑造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
考点解读
[常见的考查形式]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
小说中XX(物品、人物或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多次写到XX(物品、人物或情节)有什么作用?
考点
分析小说线索
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
①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②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双线结构
明线:小说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集中,人物突出。
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任务二:分析案情
1、文章标题为“智取生辰纲”,作为小侦探,能看出这桩案件里,吴用一方用计“智”在何处吗?
天时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关注环境描写,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
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地利
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级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歌息的杨志一行人进人,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个“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人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杨志团体
晁吴团体
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内部的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晁盖等人表演精湛,配合默契,下药巧妙,使杨志等人在这一唱一和之中彻底放松警惕,喝下药酒,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却动弹不得。
人和
人和
智用计谋。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
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之前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心内自恼他。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老都管干涉,杨志为什么不回击?杨志虽是押送首领,但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何以见得?第2段中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表明他才是真正的主人。从第4段一个“喝”字也可看出来。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会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吴用、晁盖等人运用前两个“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计谋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一众人喝的却是药酒。白胜装作是挑酒上冈子卖酒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三阮这七个人假扮作贩枣子的客商在黄泥冈上休息,看到卖酒的白胜就要买酒来吃,引诱杨志一行人;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人死心塌地相信酒中没有蒙汗药,打消杨志的疑虑;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酒吃,用瓢去兜酒的时候,就把药搅在酒里了。一“兜”一“瓢”之间,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
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
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阅读第10—12段,说说杨志和众好汉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
问酒
卖酒人白胜欲擒故纵,故意以不卖来调动众军汉的胃口,使杨志放松警惕。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买酒
众好汉装作与卖酒人不相识,与普通客商一样与卖酒人讨价还价。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吃酒
众好汉从枣车里取来椰瓢与枣子,当着杨志等人的面大解其馋,引诱杨志一行人。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下药
刘唐假装想占便宜饶酒吃,让杨志一行人相信酒中无药;吴用装作赶来舀酒吃,用瓢兜酒时趁机下药。
任务二:分析案情
2、侦探们的剖析果然精辟,吴用一行人果然智慧,可是作为未来大侦探的你,能不能发现这桩案件其实不那么完美,还是有不少破绽呢?
(1)白胜的出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白胜挑着担桶唱上冈子,而唱的歌谣内容竟然是突显贫富阶级矛盾。中书府里的老都管和虞候明知此行强盗众多,明知卖酒的人对官家有怨忿,不满社会现实,竟然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首歌谣突出了天气的酷热,显然是一首挑拨他与众军汉关系的歌,杨志怎么能放心买他的酒吃?
任务二:分析案情
2、侦探们的剖析果然精辟,吴用一行人果然智慧,可是作为未来大侦探的你,能不能发现这桩案件其实不那么完美,还是有不少破绽呢?
(2)刘唐等七人的出场。杨志与老都管争论的时候,见到松林里“影”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地探望,而这人正是刘唐。赤发鬼刘唐,红头发而且鬓边有老大一搭朱砂胎记,有明显特征,在江湖肯定有一定知名度。杨志熟知江湖门道,难道看不出异常吗?这七个人都脱得赤条条地提着朴刀走出来,说明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先是鬼鬼祟祟“影”在那儿,后又神经过敏地拿刀,如果是一般的客商,敢有这么大的动作吗?一方面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小本经营,没有什么钱财;另一方面,却格外警惕,动不图动就一齐拿出刀来,贼喊捉贼地说有歹人,实有蹊跷之处。
任务二:分析案情
2、侦探们的剖析果然精辟,吴用一行人果然智慧,可是作为未来大侦探的你,能不能发现这桩案件其实不那么完美,还是有不少破绽呢?
(3)吴用一方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杨志一行人因有十万贯,所以一反常理,冒着烈日而行,早晚凉休息,而他们居然在水平而定,可“红日当天,十分大热”的中午在黄泥冈遇着与他们同样反常的贩枣子的客人,以及卖酒的汉子。白胜在大中午挑酒去村子里卖,这难道正常吗?荒山野岭的哪来的卖酒的?孙悟空说得对:哪里来的人家,一定是妖怪。再一,枣子一般在八月至十月成基六月初四正是最热的时候,何来新鲜的枣子贩卖?
任务二:分析案情
2、侦探们的剖析果然精辟,吴用一行人果然智慧,可是作为未来大侦探的你,能不能发现这桩案件其实不那么完美,还是有不少破绽呢?
(4)吴用一方出行的装备。挑酒到村子里去的白胜竟然没有带“碗瓢”舀着吃,卖酒的不带“碗瓢”实在经不住推敲。更可笑的是,卖酒的不带碗瓢,而贩枣子的客人却带着,这居然没能引起杨志的怀疑。其实椰瓢太关键了,没有它,后面的戏都无法演。
任务二:分析案情
3、既然破绽如此之多,杨志为何毫无察觉?梁中书真的所托非人?杨志愚甚,不堪担此大任?
(1)智变时间。“五七日后,人家渐少,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离北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光大亮、热不可当,强盗不容易藏身偷袭。
(2)智选路径。杨志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或许,强盗想不到杨志会走这样的路。
(3)智藏行踪。“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他不多带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赶着催促行路,不许停留休息,不惜打骂逼赶军士、斥责虞候、得罪老都管。
任务二:分析案情
3、既然破绽如此之多,杨志为何毫无察觉?梁中书真的所托非人?杨志愚甚,不堪担此大任?
(4)审察枣贩、卖酒人。“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在这里杨志表现出谨慎、多疑。
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杨志毕竟是很熟悉黑道勾当的,知道这酒不能随便喝。但此时押送队伍已经累、渴到了极点,再加上“贩枣子的客人”喝酒引诱,几乎已经不再受杨志控制而要去买酒;此时刘唐、吴用、白胜三人合作上演的“偷喝”戏码,不仅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而且被杨志看成了“试喝”,彻底放松了他最后一根警惕的神经。这只能说是吴用“棋高一着”,人外有人,无力回天了。
任务二:分析案情
古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既然是人设定的计谋,必有漏洞。有些漏洞杨志也不是完全没看出来,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多疑、谨慎。
假如他的团队能够凝心聚力,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一定能明察秋毫,发现破绽,争取主动。只是他已经无法完全控制局面了,也不容他细想多少就糊里糊涂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作者主要以杨志之“智”来侧面衬托吴用之“智”,以杨志团队的次要矛盾来伏笔铺垫黄泥冈上两路人马的主要矛盾对峙。
关于杨志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对手太强大;②队友太愚蠢;③自身急功近利;④当时社会环境的逼迫。联系课文和杨志的生平,综合分析杨志失败的原因。
任务二:分析案情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民脂的不义之财。
②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
③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
①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
②不做沟通,听取意见;
③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都管和虞候;
④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任务三:案情反转
1、既然是一场惊天大案,为何课文标题不叫“诈劫生辰纲”,而叫“智取生辰纲”呢?且看卷宗最后一段: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揭”“兜”“取”“抖”“搅”“劈手夺”“倾”等一系列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动作的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劫取生辰纲的肯定和赞赏。
任务三:案情反转
【背景衔接】
“智取生辰纲”的发生时间大约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发生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施耐庵的写作背景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冲突剧烈的时候,其写作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现象。“智取生辰纲”的说法表明作者对晁盖、吴用等人劫取蔡太师和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的行为是赞赏、肯定的。。
任务三:案情反转
【老周阴谋论】
吴用给三阮介绍生辰纲时,说“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公孙胜与晁盖介绍生辰纲时,说“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的目的不是为了劫富济贫和扶贫济困,而是为了自己富贵及快活。
梁中书官再大,工资也不可能挣到三四千万。搜刮民脂民膏是肯定的,这笔钱财可说是笔黑财。晁盖等夺取生辰纲只是为了自己富贵快活,动机也谈不上多么高尚,也没有什么江湖道义可言。“智取生辰纲”一案没有正邪之分,只不过是一起江湖上的黑吃黑案件罢了。
任务四:案件反思
通过对“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起因、过程以及成败结果的分析,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或有什么思考?
要处理好团队的内部关系。
在生活中要学会和身边人和谐交流,以同理心尊重、理解对方,相互体谅。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的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我们要明白“义”与“法”的辩证关系。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中,我们除了要传承梁山英雄的正义之心,也要树立法治观念。
结构梳理
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送生辰纲
(明线)
好汉智取生辰纲
(暗线)
上路
中计
失纲
定计
施计
劫纲
小心谨慎
足智多谋
丢失生辰纲
获取生辰纲
斗智斗勇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杨志与众军汉、虞候、老都管的矛盾,以及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最终生辰纲被劫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蛮横、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胆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