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高2013级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七中高2013级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9 23: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2013届高三入学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选择题(1—4,12—14,17—18)在机读卡上作答,其余各题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积累与应用(36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模具/模范 蓄养/体恤 粗犷/旷日持久
B.舟楫/编辑 木讷/呐喊 复辟/刚愎自用
C.角斗/角色 星宿/乳臭 当真/螳臂当车
D.笑靥/梦魇 昵称/呢喃 哽咽/因噎废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精萃 宣泄 摄像机 信马由缰
B.文身 案牍 元宵节 劈波斩浪
C.脉搏 厮打 金钢钻 真知灼见
D.告罄 竣工 绊脚石 声名雀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不止一次认识到,当你沉醉在远处飘渺虚幻风景的同时,可能自己也成了别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B.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
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C.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各国运动员在强大的爱国精神感召下蠢蠢欲动,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
D.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强权政治的压制下,拉美一些军政合一的国家的商人的心理状态像如履薄冰
一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本次东盟会议首次没有发表针对东盟发展战略形势的判断。
B.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将在今年秋季首次进入市区各中小学
课堂。
C.不但他在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方面上造诣很高,在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领域,
也受到了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
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5.请仿照下面小诗中划线句续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修辞一致,意境相同。(4分)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日前,网友“秋水潭”在网上发帖表示愤怒,并配发了三张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显示,在某市一中学运动会开幕式上,“高三(16)班”方阵中,举牌者为一名装扮成猪八戒模样的男生,尾随其后的同学分别着侵华日军军服、汉奸服以及红军服装,显得格外刺眼。这组图片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与争议。
(1)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2分)
答:
(2)请就运动会上同学的表现发表你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答:
(二)名篇名句(6分)
7.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8分)
8.阅读下列有关古人记时的材料,探究古人纪年的规律,回答以下问题。(4分)
干支纪年是古人主要的纪年方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纪年方法。现在我国传统的纪年法依旧沿用。
(1)苏轼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是丙辰中秋(1076年),两年后(1078年)苏轼给他弟弟写信,应是( )年。(用干支纪元表示)(2分)
(2)干支纪年每隔( )年就会出现一次循环,老人到了这个岁数称作( )。(2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
  “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
  桑丘道:“什么巨人呀?”
  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那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二西班牙里长呢。”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等我一人来和他们大伙儿拼命。”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
  “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 
(1)上述文段选自西班牙作家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堂吉诃德》。(1分)
(2)请根据上述文段,简要分析堂吉诃德主要的性格特点。(3分)
答: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词人多次被贬,本词写于被贬至郴州的途中。
10.词的上阕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答:
11.下阕中的“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它的妙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素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登上第。世以此益恶之。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明史 张居正传》,有删改)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贷:推卸
B.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 恣:放纵
C.居正请广内阁员 内:通“纳”,收进,接纳
D.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 比:及,等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朝下而夕奉行 毕礼而归之
B.居正乃安意去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世以此益恶之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及卒,帝为辍朝 为天下笑者,何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即使严嵩在任首辅时忌惮徐阶,他也能得到严嵩的赏识。
B.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晚年独揽大权,随个人喜好提拔、罢免官员,连冯保的门客徐爵都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D.张居正死后,在张居正父丧其间与他结怨的张四维,弹劾张居正。因此万历皇帝下诏抄了张家并
夺去张居正的谥号。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5分)
译文:
(2)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3分)
译文:
(三)(3分)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9分)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多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 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试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惟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8.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9.根据文意回答: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0~23题。(20分)
明亮的河
卢一萍
⑴这是我见到的第二条澄明之极的河流。第一条是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它是至美的帕米尔高原的组成部分,它与那景象是协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地的呼应,只有黄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地到了河边,在水里映下自己孤独的面容;呼应它的只有天空——白昼里湛蓝的天空和夜晚有月色星光的天空。
⑵在这无边的荒凉中,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度,以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以及没被玷污的、源自久远的深蓝,足以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
⑶我特意到了河边,掬起一捧水来,饮下,然后把凉而湿的双手捂在脸上。水润着我的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⑷这种忧郁的味道源自孤独吗?
⑸不是的。因为它从一条溪流成长为一条大河,一直在孤独地战斗。
⑹我曾去过这条河的源头,除了零星的草甸,稀少的红柳,就只有亘古荒凉。
⑺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它固有的品性。
⑻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⑼在这土地与河流构成的大地上,土地一直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坚守着自身的原则,有什么便向世界提供什么——食物和美,丑陋和贫穷;而河流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它以飘逸的流动之姿,以不停的歌唱,毫不停止地奔波,直到自己应该到达的宽度和广度之中。
⑽而这条以不可想象的力量,劈开了喀喇昆仑山的河流,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失了。
⑾沙漠不让河流本身死亡,而让它的理想泯灭。
⑿这种活着无疑是受刑、受辱。它是沙漠的囚徒,不能到达海,这条河流就只能说是在苟且偷生。
⒀然而,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是它的源头。假如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⒁但具有劈山之力的它,却被尘沙囚禁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它没有前进,反而不得不退却。
⒂我终于明白,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它仅仅是一个遥望大海怅然哀叹的囚徒。
⒃难怪它的流水声里夹杂着叹息。
⒄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包含的忧伤。不想,当我因困顿而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洪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结束的方式,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你要认识它,只有成为这条河的养子,在它的岸边垒一间石屋,住下来,听它的语言。”
⒅“这么说,这条河流连忧郁都没有了?”我小心地问道。
⒆“这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云彩遮蔽的太阳一样明亮。”
⒇“哦,明亮的河……”我一遍遍喃喃自语。
(21)“它知道自己前景绝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
(22)当我醒来,我眼里噙着泪水。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
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同,
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活,
起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
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开篇写塔什库尔干河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叶尔羌河流域的荒凉,形成对比,以此突出了叶尔
羌河的独特个性。
B.作者认为叶尔羌河本该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这样才能体现它的壮美与
价值。
C.叶尔羌河不惧孤独,开山劈道,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逝了,暗示人生命运难以把握的无奈。
D.“河”被赋予了比喻义,在文中传达的含义是,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奉献、创造,即
有没有一颗明亮的心。
E.文中多处出现大漠这个词,它既是具体的,即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抽象的,即来自人们心中的
阻力。
21.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理解第(17)段画线句“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文章第(9)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赏析。(3分)
答:
22.观全文,作者对叶尔羌河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6分)
答:
23.文章的结尾引用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 ”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
另一位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他告诉我们,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呢?请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用规范汉字书写;(4)不少于800字。
高三入学考试答题卷
【注:选择题(1—4,12—14,17—18)在机读卡上作答,其余各题在答题卷上作答。】
高2013届高三入学考试答案:
1. D。( A.mú/mó xù/xù guǎng /kuàng B.jí/jí nè/nà bì/bì
C.jué/jué xiù/xiù dàng/dāng D.yè/yǎn nì/ní yè/yē)
2. B。A.精粹 C.金刚钻 D.声名鹊起
3. A。B及其指以及他的,此处代“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应改为及。C蠢蠢欲动带有贬义,应该换成跃跃欲试;D像和如履薄冰的意思重合。
4. B。A,动宾搭配不当,发表声明发表公告可以,不能发表判断;C缺少主语,应该把他放在不但的前面,D拟采用,和以……为准句式杂糅.
5. 在阅读中辉煌/在嬉戏中黯淡 在苦难中耀眼/在安逸中昏暗
6. (1)某市一中学学生着侵华日军军服参加运动会引争议。
或网友发帖热议某市一中学学生着侵华日军军服参加运动会。
(2)虽然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张扬个性和自由是你的权力,但我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民族气节,有辱国格。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忘记国耻,丧失民族气节。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牢记历史教训,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或此举跟民族气节没有关系。此举可能是同学们在运动会上的一个表演,不要断章取义,大做文章。
7.(1)粪土当年万户侯(2)齐彭殇为妄作(3)哀吾生之须臾(4)谨庠序之教(5)万里悲秋常作客(6)潦水尽而寒潭清。
8. 戊午年 60 花甲
9. (1)塞万提斯
(2)从他将风车当做敌人可看出堂吉诃德为当骑士入了迷,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从“这是正义的战争”“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这些话又能看出他总渴望为正义而战,并毫不畏惧艰险,心中充满无畏的精神和对正义的坚守,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人。(主要是两方面“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充满正义感和无畏精神”)
10. 蕴含了词人多次遭贬,理想破灭后内心的迷茫和凄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不仅是说楼台、渡口在雾气、月色中模糊难见,更是写出词人心绪的无限凄迷,“桃源望断无寻处”,“桃源”是美好理想的象征,“望断”“无寻”写出理想的破灭和内心的迷惘。“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天涯沦落,春寒料峭,独处旅馆,夕阳西下,杜鹃啼叫,作者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勾画出词人的凄凉与伤感。
11.“砌”本义是“把砖石一层层垒起”,这里说砌恨,化无形为有形,“墙”隐含其中,写出这种恨的沉重坚实,牢不可破。
12. A。 贷:饶恕,宽恕
13. A。 A、而:表顺接 B、乃:于是;竟C、以:因为;凭借D。为:因为;表被动
14. D。 “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且是言官弹劾。
15. (1)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大臣们议论都觉得这事不好办。张居正提升任用他的儿子,派使臣飞马去捆缚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数”“难”“擢”各一分,句意2分)
(2)可是由于他掌握的权柄太威猛,差不多要威胁到皇上,结果使灾祸在他死后降临(宾语前置句1分,致“使到达,招致”1分,句意1分)
16. 断句: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17. C。A项:“惟一有效方法”在文中无据。B项根据第二段“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及其上文可知,“微生物的参与”对“塑料的分解”不起作用。D项根据第三段“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
18. B。 “而要循环、重复利用”,可知B项不合文意。
19. 第一问: 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1分)
第二问:(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任意答到一点,即给1分,最多2分)
20. BE。 B(河的壮美与价值在于“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在于奉献、创造,即有明亮的心。)、E(不是“来自人们心中的阻力”而是指“人生道路上的磨难困苦”。)
21.(1)答:叶尔羌河结束了它的流动,但并没有结束它的生命,它始终浇灌着大漠中每一个生命,河流的生命价值因此得以体现。
(2)对比、比喻、拟人。任选一种分析。
运用对比手法,以“土地”和“河流”作对比,强调河流为理想不止追求的特性;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叶尔羌河”比作“理想主义者”,生动形象地说明叶尔羌河充满理想、浪漫的特点。
运用拟人的手法,“歌唱”等词将叶尔羌河拟人化,形象鲜明地说明叶尔羌河充满理想、浪漫的特点。
22.(1)叶尔羌河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久远的蓝让人感到喜欢、安慰。
(2)叶尔羌河是忧郁的,它为理想的破灭而感到忧郁,作者为此感到惋惜。
(3)叶尔羌河是明亮的,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滋润了岸边的生命,作者对此由衷地赞美。
23.答:(1)以布罗茨基歌吟的《切尔西的泰晤士河》来映衬叶尔羌河,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叶尔羌河的永恒的生命价值的理解;(2)以布罗茨基歌吟的《切尔西的泰晤士河》结尾,表达了人生的不易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以诗歌结尾,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感染力,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乾隆银川小志》等宁夏地方志均收录此诗)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
文言文翻译: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年少聪明才思敏捷,十五岁就做了秀才。当地的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不同寻常,说:"张居正是国家的栋梁啊。"不久,张居正在乡试中中举,顾璘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他。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徐阶等人都非常器重他。张居正这个人,长脸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敢于承担责任,自认为是豪杰。但是很深沉,胸有城府,别人很难猜测到他的想法。严嵩当首辅,嫉妒徐阶,和徐阶关系好的人都避开了。张居正言行自如,严嵩亦很器重他。
张居正执政,把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当逮捕法办,朝廷大臣议论感到为难。张居正便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飞快前往逮捕沐朝弼,他不敢动弹。押到朝廷后,请求宽免死罪,便把他押到南京监禁。张居正认为御史到了各省,往往凌辱抚臣,想严厉纠正。御史论事稍有不合意,张居正就加以责骂,又敕令作长期考察。御史刘台巡按辽东,误传捷报。张居正准备援引成例章法对他进行督责处罚,刘台上奏章指责张居正专横独断,肆行不法,张居正愤怒至极。神宗皇帝特为张居正把刘台逮捕,投入诏狱,命人杖打一百,流放到边远地区当戍卒。由此,众给事中、御史更加畏惧张居正,内心都愤愤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皇帝派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卫他归家,为父服丧三月,丧葬完了就上道。居正请求广泛的接受新的阁员,皇帝下诏就命令居正推举。居正于是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向来和居正不合,没有料想到能入阁,颇感激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与居正交好,居正于是安心离开了。
  居正自从夺情后,更加不公纵权。这些官吏的升迁,多由爱憎。左右掌权的人多通贿赂。冯保门客徐爵提拔任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进进士前几名。世人因此更加不喜欢他。等到他逝世后,皇帝为此而不上朝,用下谕旨祭九坛的方法表示尊敬,把他当做国家元老和导师。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在这时四维才开始主政,言官弹劾篆、省吾,并弹劾居正,篆、省吾都得罪。刚提拔的人更加致力攻击居正。诏令夺取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张居正所重用的人,几乎全部被削去官职。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同锦衣指挥、给事中抄居正家。张诚等将要到,荆州守令先期逮捕人口,禁锢其门,子女多逃避空室中。等门启开,饿死者十余多人。张诚等尽挖掘其诸儿子兄弟的私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能忍刑罚,不久自缢死。
赞(一种文体,主要是评价性文章)说:张居正精于审视时政变化,敢于做改革事。神宗刚亲政时,他所作所为扭转衰局振兴危国(隳:原意为毁坏的城墙,此处引申为危难中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以为干练济世的奇才。但是在手握重权之后,差点震慑了皇上,最后引发了死后的灾祸。“尚书”说:做臣子的不能因为得宠而自居功劳。可不能不引以为戒。
一、积累与应用
(一)5.(4分)
6.(1)(2分)
25字
(2)(4分)
(二)(6分)
7.(1) (2)
(3) (4)
(5) (6)
(三)(8分)
8.(4分)(1)(2分) (2)(2分)
9.(4分)(1)(1分)
(2)(3分)
二、阅读与鉴赏
(一)(8分)10.(5分)
11.(3分)
(五)20.(4分)
21.(1)(3分)
(2)(3分)
22.(6分)
23.(4分)
(二)15.(8分)
(1)(5分)
(2)(3分)
(三)16.(3分)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四)19.(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