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纲版高二语文:兰亭集序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大纲版高二语文:兰亭集序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9 23: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 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位;
  2.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4.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第一课时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结合课文注释(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于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从表达方式上说,序言可以以记叙,描写为主,可以以说明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当然也可以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是一种自序,文中叙事,写景,并有感而发,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特点。
四,背景资料: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泛滥一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五、课文诵读
课前反复诵读《兰亭集序》,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进行总结归纳。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
第二课时
解读文章,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1.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3. 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课文分析
第一层次:本文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让我们看一下,这是怎么样的一个集会(学生课下作答)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天气——
感受——
第二层次: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目的地在接下来的一段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另外,诗人作者的人生态度可取吗?
第三层次:找出表达其情感的词是什么?作者为何而“悲”?
重点语句赏析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
(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
  
(4)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五、小结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