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 古诗文 鱼我所欲也(练)课件 2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 古诗文 鱼我所欲也(练)课件 23张幻灯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19: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鱼我所欲也
知识过关检测
1
对接课内
2
一、字词解释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过关检测    课后练习,夯实基础                                                                                               
“辟”同“避”,躲避 
“辩”同“辨”,辨别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计时的器具。
古代的一种量器
3.一词多义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
②弗敢加也 ________________   
③大王加惠       ________________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
     ②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
③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   
④穷冬烈风       ________________
(1)加
益处 
虚夸,夸大 
施与
(2)穷
穷困 
尽 
穷尽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   
(3)奉
侍奉 
供给 
接受
4.重点实词
(1)故不为苟得也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亦我所恶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讨厌,憎恨
祸患,灾难
假如,假使
超过,胜过
采用某种手段 
丧失 
踩踏
(8)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停止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5.重点虚词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则
连词,表顺承,那么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连词,表方式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介词,对
(2)而
(3)于
(4)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
①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
(5)之
动词,给,给予
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动词,做 
介词,为了
(6)为
二、特殊句式翻译
1.判断句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表判断)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者,……也”表判断)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4)此之谓失其本心。(无标志判断)
2.状语后置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者甚”)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
3.反问句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何不”表反问)
4.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身”前省略“礼义”)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陈烈字季慈,笃①于孝友。居亲丧,勺饮②不入于口五日,自壮及老,奉事如生。学行端饬③动遵古礼平居终日不言御④童仆如对宾客。
悲苦、郁闷 
对接课内 【课内对接点】实词对接:奉、贤、皆、受
一材多设问
【参考译文】陈烈字季慈,重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处于父亲或母亲丧亡时,五天内食物都不入口,从壮年到老年,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侍奉(父母)。(陈烈的)学问品行端正,举动遵循古时的礼仪,平时(自己)居住终日不说话,对待童仆如同对待宾客。
里⑤中人敬之,冠昏⑥丧祭,请而后行。从学者常数百。贤父兄训子弟,必举烈言行以示之。
尝以乡荐试京师⑦不利,即罢举。或勉之求仕,则曰:“伊尹守道,成汤三聘以币⑧;吕望既老,文王载之俱归⑨。
乡里人敬重他,有冠礼、婚礼、丧礼、祭奠,邀请了他之后才举行。跟随他学习的弟子常常有几百人。有德行有才能的父兄训导子弟,一定举出陈烈的言行给他们作为示范。
(陈烈)曾经被乡里推荐到国都考试,没考中,于是停止应举。有人劝勉他求官,(他)却说:“伊尹恪守道义,成汤多次用币帛礼聘他;吕望(姜子兵)年老的时候,被文王所任用。
今天子仁圣好贤,有汤、文之心,岂无先觉如伊、吕者乎?”仁宗屡诏之,不起⑩。人问其故,应曰:“吾学未成也。”公卿大夫、郡守、乡老 交章 称其贤。嘉祐中,以为本州 教授,欧阳修又言之,召为国子直讲 ,皆不拜。
如今天子仁义圣明爱好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有成汤、文王的心思,难道我没有像伊尹、吕望那样的觉悟吗?”仁宗多次下诏(征用)他,他都不出仕。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还没有学有所成。”公卿大夫、太守、乡老互相称赞他有德行有才能。嘉祐年间,陈烈被授为本州教授,欧阳修又进言(举荐)他,征召(他)为国子直讲,(他)都没有接受(任命)。
元祐初,部使者申荐之,以宣德郎致仕。明年,复教授本州。在职不受廪奉 ,乡里问遗丝毫无所受。家租有余,则推以济贫乏。卒,年七十六。
(295字,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元祐年初,部使者引荐他,作为宣德郎辞官退休。第二年,又在本州任职府学教授。在任职期间不接受俸禄,(对于)同乡里人的慰问馈赠一点儿都没有接受。家中有余钱,(陈烈)便用来救济贫困(的人)。(最后)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注释】①笃:重视,专注。②勺饮:这里是食物。③端饬(chì):端正,守规矩。④御:这里指对待。⑤里:户口编制。⑥冠昏:冠礼、婚礼。昏,后作“婚”。⑦京师:指国都。⑧伊尹守道,成汤三聘以币:传说伊尹在守丧期间,成汤多次用币帛礼聘他。⑨吕望既老,文王载之俱归:传说吕望(姜子牙)年老的时候,被文王所任用。⑩起:应聘,出仕。 公卿大夫、郡守、乡老:均为官名。 交章:指交互、互相。 本州:指家乡所在的州。 国子直讲:官名。 廪奉:指俸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奉事如生 奉:____________
(2)乡老交章称其贤 贤:____________
(3)皆不拜 皆:____________
(4)在职不受廪奉 受: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学 行 端 饬 动 遵 古 礼 平 居 终 日 不 言 御 童 仆 如 对 宾 客。
侍奉 
有德行有才能 
都 
接受
学行端饬/动遵古礼/平居终日不言/御童仆如对宾客。
实词迁移
实词 本课同义项句 意思




妻妾之奉  侍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有德行有才能
人皆有之  都
行道之人弗受  接受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人问其故,应曰:“吾学未成也。”
(2)家租有余,则推以济贫乏。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还没有学有所成。”
家中有余钱,(陈烈)便用来救济贫困(的人)。
1.故
既克,公问其故 故:________________
2.左侧(2)句句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相同句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故,原因
省略句(省略主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关键词/句式迁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从学者常数百      从:____________
(2)岂无先觉如伊、吕者乎 岂:____________
(3)仁宗屡诏之 屡:____________
跟随
难道 
多次
拓展设问
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 实词解释
从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跟随
岂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难道
【课内外链接】
5.陈烈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①为人孝顺,始终如一地孝敬父母;②品行端正,遵守礼仪,平等对待他人;③谦虚好学,学问不精深时拒绝做官;④清正廉洁,不慕名利,关注民生疾苦。(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4.选文中,陈烈“不起”“不拜”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学未成也。(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