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出示动物卡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动物朋友,这是——狸在这里读轻声,真好听,你印象中的狐狸是什么样的动物?
这是——在你印象里的老虎是什么样的动物?
2.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老虎和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叫做——。
二、阅读课文、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
(2)检查:分类识字,指名读。
(3)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2、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 (地点), 抓住了 。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骗了 ,借 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2、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3、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会想什么 如果你是狐狸,你有什么好办法?狐狸眼珠——,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 (三次)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同桌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男女练读。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它准备和狐狸去森林里一探究竟。
3、学习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谁在前?谁在后?狐狸、老虎和小动物们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它们现在表情神态的词语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从前和现在对比)
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4)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假”的意思是()。随机板书“假”“威”的意思。
(5)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这样的行为也叫做“仗势欺人”。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如果老虎又抓到了这只狐狸,故事又会发生什么呢?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