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5.3.1《圆的面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5.3.1《圆的面积》(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21: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但不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也就是推导过程)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当学生在研究圆的面积该如何转化时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毕竟学生没有经历过将圆平均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事先学生应用小学同步中的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进行自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用到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的发挥,积极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转化、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应用小学同步中的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完微课视频后可以先自行完成基础练习环节中的七道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自学过程中没有学懂或不会的知识,这样在课堂中老师讲解时就能够有目的的听课,使课堂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创设情景,出示图片:一片草地中间拴着一匹马。 提问:马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包含哪些数学信息。 引出圆面积的概念: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2.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出计算公式?
3.揭示课题: 猜一猜我们应该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
(1)自读书中14页的内容,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2)猜一猜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
(1)要求:生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①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吗
②圆和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③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④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怎样用字母表示 (圆周长的一半,C/2=πr),它的高是圆的哪一部分 (半径r)
⑤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2)动手实验。
3.小组汇报展示 请各组代表,将你们小组的做法和验证的结果向同学和老师汇报一下:
①怎样切割的圆?怎样重新拼成其他图形的?
②通过对重新拼成的图形的观察,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
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拼成图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相互联系?
4.总结板书,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5.你能计算出这匹马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吗?
设计意图: (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已经自学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只是公式是如何的来的还不是很清楚,再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学的知识进行了实践验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完成小学同步中基础练习、课中讨论和问题解决中的相关题目。
设计意图:1.学生打开电脑,登录自己的账号,再次进行微课视频的学习,对知识进行再巩固再记忆。
2.完成基础练习的七道题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对这七道题目进行了学习,现在再次学习,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自学时出错的点,加深记忆,以便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完成课中讨论和问题解决。一般来说课中讨论和问题解决中的题目都是一样的,并且相对于基础练习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一环节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或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完成,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可以看系统给出的解题过程或进行重新学习。
五、课堂小结。
枯燥的一节课马上结束了,为缓解学生的压力,最后在边玩边学中来结束一节课的教学,打开小学动漫的动画演示来对本节课进行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用动漫教学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学生兴趣比较高,让最后的课堂几分钟也变得生动、有趣)
六、作业布置
完成小学同步系统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应用系统中布置作业的模块,将上课时学生出错比较多的或者本节课中重点的题型布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后的巩固,老师设置好时间在完成时间之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查看学生的成绩进而掌握班级学情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学,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猜想、动手实践、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老师在指导课堂练习时,应用了小学同步中的五个模块,练习安排坡度适当、由易到难,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实施与反思:
教师对该学科应用用于教学中的反思与评价
1.利用基础练习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在完成课堂的重难点讲解后,对孩子们到底掌握没有,掌握了多少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传统的教学只是在多媒体中出示练习进行检测而这只能涉及到班内的少部分同学,大部分同学的掌握老师还不是很了解,中的基础训练可以让每位同学都完成检测并且老师在后台可以清楚的看见孩子的具体掌握情况,这样老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学情,针对孩子掌握知识情况的不同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打造高效课堂。
2.在课堂中对于本节课出现的难点和困惑在课中讨论中加以巩固和解决。
中的课中讨论环节对知识进行了分类,难易程度各有不同,这样可以针对不同参次的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这样有助于对孩子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进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在解决问题中加大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一节课结束后后续如何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在问题解决中都可以做到。一周结束后孩子可以在家中对本周的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加以应用和巩固,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微课视频和小学动漫有利于学生直观的对知识进行理解。
每一节平台都会制作一节微课视频,这样在课堂中没有听懂或者请假的同学就可以在课后进行再学习,再巩固。
小学动漫用游戏和闯关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应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要完成的欲望也很强,这样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