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司马光》
学科 三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瓮,故事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刚接触的孩子来说文言中的一些词语难以理解,读懂文章比较困难,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理解文言文,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以激发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主,主要是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入手,拓展司马光的另外一个故事,落实这篇课文学习文言文的两个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让孩子们乐于学,学有所获。
教学 目标 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借助注释和插图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学习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1.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3.学习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教学 难点 1.借助注释和插图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背诵课文。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你们根据屏幕上的图片猜故事,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课件出示第一张图片,曹冲称象; 生:曹冲称象; 师:答对了,再看,课件出示第二张图片,孔融让梨; 生:孔融让梨; 师:请你们继续看,课件出示第三张图片,司马光砸缸; 预设:生讲; (利用图片,同学们能更加直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旧知,为学习这篇课文借助插图理解课文的词语埋下伏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课 司马光。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司”是要会认会写的字,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口要写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24 司马光 师:司马光姓什么?姓司马,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百家姓里面有。 师:这是一个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欧阳、诸葛、上官等。看来同学们在姓氏歌中学得很好。 师:谁来讲讲司马光的故事? 生:讲。 师:我们的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故事讲完了,像这样的文章,叫做“文言文”(板书)(课件出示文章) 师:文言文:是指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我国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大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声音真响亮;这些生字的字音你都会读吗? 课件出示:司、跌、庭、登、众、弃、持、皆(带拼音)指名读(一位同学); 课件出示:司、跌、庭、登、众、弃、持、皆(不带拼音)指名读; 2、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请同学们在书上标号。 生:2句。 课件出示:课文的内容和注释,谁来读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没”它在这里读mò,“没”是指?预设:淹没; 谁来读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二句“得”它在这里读dé ,是指得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瓮,跟老师读,瓮,登瓮,一儿登瓮。瓮是指:口小肚大的陶器,(出示图片),还有一种口大肚小的,我们称为“缸”。 “瓮”这个字不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但这个字的字音有点难度,所以单独指出来讲解,用图片来让孩子们了解瓮是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三、读出节奏 师:请同学们听范文朗读,边听边标好停顿; (播放范文朗读的音频) 预设:生标停顿; 师: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你和老师标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改一改。 请你根据划分的停顿自己读一读。 师:都读好了吗?请你读 生:读 师:你的朗读有节奏;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话:请同学们跟我读。 师:请同学们像他这样读。 师:谁再来读读这篇课文?请你读。 生:读 (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练读,对于朗读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加以指导,再一次强化读出节奏感) 师:读的真不错,请同学们像他这样全班一起读。 四、读懂故事 默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课文有什么要求呢? 生:不出声,不指读; 师:是的,语文园地八的交流平台就说到了默读的要求,请同学们找找默读的要求。 1.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 2.还可以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3.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们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生:边读边标记。 师:第一句话中,你有没有难理解的字词? 生:庭;师:谁知道,可以告诉他,生:庭院;师:你怎么知道? 生:有注释,师小结: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时借助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板贴:借助注释) 生:登;师:有谁知道?生不知道,师:瓮很高,我们要怎样能上去? 生:爬;师:是呀,登就是爬的意思。 生:足跌;师:足就是脚,跌就是跌倒,足跌就是没站稳,不小心跌倒了。 师:问,群儿是指?生:一群孩子,一儿?生:一个孩子。群儿在做什么?生:在庭院里玩耍;一儿呢?生:在爬瓮,不小心掉进瓮里淹没了了。 师:谁能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预设: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口小肚大的陶器上,一不小心掉进水缸里被淹没了。 师:第二句话中,你有没有难理解的词语? 生:众;师:谁知道可以告诉他;生:大家,生:弃去。离开。 师:迸是是什么意思?生:涌出;注释,师还可以从哪里知道是涌出的意思? 生:插图 师:是啊,理解词语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板贴:借助插图) 师: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生:大家都舍弃他离开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了,水涌出来,孩子得救了。 师: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讲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讲的真好。当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怎么做的?生:弃去 师:板书(弃去)光呢?师:这些人离开了会做什么呢? 生:去叫大人;师:她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害怕,紧张;师:光是怎么做的?生:持石击瓮破之。师:这里抓住了司马光的动作。是的,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光真乃 ( )人也,因(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师:(板书:聪明、勇敢、冷静)司马光小时候不仅聪明、冷静,这里老师还带来一个关于他小时候的文言故事,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学习文言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来默读这个文言故事。 (司马光节选)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⑥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闻:听。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从此。 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回答。 师:司马光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写了一本有名的著作,叫《资治通鉴》,同学们,这个故事我们读完了,你都记住了吗? (6)师:故事我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们都记住了吗?(指名背) 课件出示:(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课件出示: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 课件出示空白,全班同学一起背诵。 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登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左低右高,右上角容易写错,要注意观察笔画,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中心平稳。 师范写;生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