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22:4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科 四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本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但是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还是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可以借助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 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游戏:读成语,猜人物(出示:三顾茅庐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精忠报国)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做读成语,猜人物,一起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生读)你知道这些成语和哪些人物有关?(指生回答)时光好像川流不息的江河大浪淘洗着沙子般,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字的大多都是优秀的人物,就像这些人物一样,也正如本单元的开头写道的一样。 2.出示: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生读句子 3.揭示课题,齐写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翻开课本,然后请你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课题。(齐写课题)一起来读一读。请大家看到戎字,戎是一个会意字,它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会意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那我们一起来看到戎字,它有两个字组成的,左下部分是个十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戎字)理解“戎马一生”的意思 4.了解王戎。(出示王戎的简介) 师:好,看完了以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这七个人物他们经常在一起谈政治,谈理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 5.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侯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指课题齐读。有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检测预习 1.这是一篇文言文,现在我们来回顾下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 (出示步骤)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下来是了解字义 最后是明确句意 2.指生读生字词。 师:那我要考考同学们了,昨天的预习情况,看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谁来试试。 3.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师:字词读懂了,现在每一句每一句你能读清楚吗? 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生读)好,谁来尝试一下。要是我们能给它划分下节奏,那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下面请大家再跟着语音读一遍,接下来,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生读)好,现在有谁来尝试下读一读。(指生读) 三、学习了解字义的方法 1. 师:字读准了,句子也通顺了,接下,我们就要来了解字义了! 2.检测预习单。 A 完成第一题 师:请大家拿出昨天的预习单,看到第一题:信然,谁来告诉大家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指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知道的?(看注释)看来我们想知道字义可以通过看注释来知道。(板书:借助注释) B完成第二题 师:请大家看到第二题,有谁来告诉这两个“之”分别是指什么?谁来试试?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结合语境)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放在这里,你能知道这是指什么吗?(不能)那好现在我要考考你。 C 理解“折”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找这个折在文中的哪句话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然后你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下,折在这里的意思是:压弯了树枝。当这个字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字带到文章当中,结合语境来理解,现在你会了吗? D 完成第三题 师:大家看一下第三题,细心的孩子肯定发现了,这里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还可以利用字典或一些工具书来理解字义。(板书:用工具书) 明确句意 1.师:当把一些重要字义的意思理解了以后,那句子的意思是不是就不难。那好,现在我要考考你了,请看到: A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师:谁先来试试?) B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接着,难度更大点,我们能不能把整篇文章当中每句话的意思说出来。下面就请大家前后或同桌间先试着说一说, 3.学生练说文意。 4.指生疏通文意。 5. 复述练说。 师:下面我想请你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复述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一个故事,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那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与诸小儿游,经过是诸儿竞走,唯戎不动。此必苦李。结果是取之,信然。好,谁来试试,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复述。 五、再读课文,知人物 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句子中,可以体会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讨论并指名回答。 2.师相机总结(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 3.多看,多思,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六、拓展延伸,读“一类” 出示阅读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读古文。 1.根据注释,猜测大意。 2.完成填空 3.学生探讨,概括杨氏子礼貌、机智、聪慧等品质。 4.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描写人物机智言论的篇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七、总结,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将今天的两个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复述故事 善于观察 学习方法 起因 善于思考 借助注释 经过 结合语境 结果 借助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