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周练卷(二)(含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 )
论语( ) 不yùn( ) dǔ志( ) 曲肱( )
不亦说乎( ) 传不习乎( ) 逾矩( ) 如斯夫( )
子舆( ) 三省吾身( ) 不思则罔( ) 一箪食( )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3分) ( )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不逾矩
(5)人不堪其忧
(6)曲肱而枕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4.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义。(3分)
(1)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能够
(2)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 今义:几乎,差不多
(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数词,三
5.下列对句子中“而”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学而时习之(表示顺承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表示转折关系)
C.学而不思则罔(表示并列关系)
D.切问而近思(表示并列关系)
6.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4分) ( )
(1)温故而知新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
(4)吾日三省吾身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等。说说《论语》中的下列语句演变成了什么成语。(2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9.文学常识填空。(3分)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论语》与《大
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 , 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政治家、教育家。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因而苦学的同时,更要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4)几千年前,孔子发出了“ , 。”(《论语当子罕》)的人生感言,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
(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正所谓“ , 。”,换句话也就是我们不想被侵犯,也不会侵犯他国。(用《论语》中的句子填空)
11.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4分)
七年级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激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
(1)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2)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分)
1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2分)
1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2分)
16.选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2分)
17.孔子曾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选文中的话说就是“ ”。(2分)
18.从选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孔子及《论语》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写一个下联。(2分)
上联:孔子遍游六国
下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孔子相卫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④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及狱决罪定
(2)非私臣而然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22.“所跀者”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2分)
23.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25.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6.“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三、写作(3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lún 愠笃 gōng yuè chuán yúfú yú xǐng wǎng dān
2.(1)生气,恼怒 (2)自我检查、反省
(3)诚信面(4)越过(5)能忍受
(6)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C
4.(1)可,可以;以,介词,凭借
(2)疑惑
(3)泛指多次
5.C 解析:C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
6.(1)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理解与体会”。
(2)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爱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名词作动词,吃。
(4)名词作状语,每天。
7.B 解析:B项正确停顿为“思而不学/则殆”。
8.(1)见贤思齐 (2)文质彬彬 (3)举一反三 (4)道听途说解析:注意根据原句的意思提取成语。
9.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20 仲尼 春秋)思想家
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11.(1)开卷未必有益 示例:①读的如果是不健康的书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②不动脑筋,读了等于没读。
(2)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1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正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担任老师了。
(3)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4)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1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
14.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
15.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就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温故”中学到从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知新”。在复习时,必须做到有更好的感知和概括能力,才能“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颜回是个非常贤德的人,安贫乐道,品性高洁。
19.论语影响九州
20.(1)狱:案件(2)私:偏袒,偏爱
21.(1)有一个在卫君面前讲孔子坏话的人。
(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
22.①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②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③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23.①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②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24.A 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25.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使朋友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26.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
27.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